导图社区 人性的哲学与科学思维导图
人性的哲学与科学思维导图,讲述了哲学概论、道德和伪善、灵魂各部分、繁荣与依附、意志薄弱与攀岩、美德与习惯等。
编辑于2021-11-28 17:24:02人性的哲学与科学
1. 哲学概论
1. 哲学研究的内容
1.1. 效用主义
1.2. 义务论
1.3. 美德伦理
1.4. 国家的正当性
1.5. 平等与自由
2. 盖吉斯之戒:道德和伪善
1.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
1.1. 《理想国》是柏拉图大约三十部对话录中的一部,关注社会应如何构建才能让人类繁荣
2. 事物显示出来的表象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差异
2.1. 格劳孔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不情愿的,人们之所以遵守道德法则,是为了获得好的声誉
2.2. 具有内在价值—快乐,具有工具价值-钱,但是正义具有什么价值呢?他们苏格拉底与格劳孔采用了现代对照实验进行了想象辩论
3. 盖吉斯之戒
3.1. 即不管你怎么行事都会被认为在按道德行事,不道德的行为对世界是隐形的,如果你可以不按道德行事同时没人能看到,你会按照道德行事吗?
3.2. 假设正义行事的人被所有人认为是不正义的,而不正义行事的人 被认为是正义的,如果得到的声誉相反你还会按照道德标准行事吗
3.3. 所获得的物质利益却不足以弥补付出的代价,那么人们就会站在道德那边(认为自己没被注视到时,我们很难遵循道德准则)
3.4. 我们犯错并不总是——甚至通常不是——因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而往往是因为我们不尊重自己
3.4.1.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动机部分来自他想了解为什么那么多看似平凡的普通人会参与二战期间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3.4.2. 卑躬奉迎在本质上跟欺骗、威胁犯下了同样的错误,即否认了人与人最基本的道德平等。区别仅在于,你所降格的那个人正是你自己。但奴性的行为忽略了一个事实:你也值得被尊重,就跟所有其他人一样
3. 灵魂各部分
1. 柏拉图三分法:理性 精神 欲望
2. 弗洛伊德:自我、本我、超我
2.1. 人由多种趋向各种方向的驱动力所组成,欲望之间没有一致性,将我们朝不同方向牵引,让我们为满足各种欲望行事
4. 繁荣与依附
1. 米格拉姆实验
1.1. 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感知,这似乎会让我们对面前直接导致的后果产生焦虑
2. 幼年经历,特别是幼年对信任和响应关系的经历,深刻影响了人们后期对世界的反应模式
3. 我们应该培育合适的愿望,我们需要让愿望同世界协调一致,这样我们就不会不断受制于挫折
3.1. 错误地将你能够控制的事物,同你不能控制的事物相混淆,会导致挫败 烦恼、悲痛、抱怨,相反保持正确看待事物的观念能带来巨大益处
4. 扰乱我们的并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4.1. 我们必须分辨自己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接受是我们对不能改变之物的应有态度,而努力则是我们对能够改变之物的应有态度
4.2. 不要指望事件按你想要的方式发生","相反 指望事件按照应该发生的方式发生","这样你的生活才会顺畅
5. 如果我贪求太多,势必为恐惧和焦虑所吞噬,我需要抛开那种认为事情会好转的念头
5. 美德与习惯
1. 如果你想成为什么,你就需要像已经成为这样之后的方式行事
1.1. 只有通过练习弹钢琴才能学会弹钢琴,最初需要有意识控制的行为模式,通过重复练习可以成为自动的
1.2. 我们习惯于一种特定行为模式之后,最初的规范性法则会转变为描述性法则
1.3. 你需要以某种方式构建自己的经历,让自己有机会实现自己想培育的行为,让自己有机会按照想养成习惯的方式行事,习惯就会形成
2. 坏习惯并非我们理性所控制的
2.1. 通过奖励相反行为来去除某种坏行为",效果会比仅仅惩罚坏行为更强更持久",构建行为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强化实践
3.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三个条件
3.1. 你是按照美德的行为在做事
3.2. 你做事的目的是纯粹的
3.3. 始终如一的做着这件事
6. 意志薄弱与拖延
1. 延时满足实验
1.1. 当奖励可见且没有指示时或者生动思考奖励的时候,人是处于活跃状态的系统,灵魂的欲望部分会活跃起来,对诱惑的抵抗变得很难,相反当小孩被要求抽象思考或假装棉花糖是虚幻的,这是一个冷静理性的系统
1.2. 我们得到了一种同诱惑物之间的理性距离,突然间让自律成为了可能
2. 延时满足的三种方式
2.1. 避免受诱惑的一种方式是外部约束,让自己没有能力对诱惑采取行动,你可以关闭电脑的网络,可以使用手机安全套,可以让房间里没有杯形蛋糕,这是做决策时将责任外部化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律方式,
2.2. 直接诉诸灵魂的精神或欲望部分,改善自身的动机诱因结构,改变各种奖励的相对效用,还可以让自己受人际关系压力的制约,比如我让你们把笑脸贴在电脑上,其它同学的眼睛看着你会让你坚持承诺,或者你也可以培养习惯,让精神和欲望同理智保持一致
2.3. 原则是一种将我们自己绑在桅杆上的方式,不是通过绳索这样的外部约束,而是通过内部决心遵循某种强制规定
7. 哲学谜题
1. 我们一次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部分世界中,正因为此 我们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让这些道德困境显得稳定
8. 效用主义及批判
1. 社会的构建方式鼓励人们按道德约束行事,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惩罚,很多人遵守限速法规正是因为这个
2. 效用主义提倡“好”,而康德认为正确才是关键
2.1. 密尔认为 为最多数人产生最大幸福行为就是道德的,而不关心幸福在个体之间如何分配
3. 当代世界的结构同欧麦拉斯故事具有惊人的类似,第一世界的繁荣在很多方面,都建立在第三世界的不平等结构基础之上
9. 惩罚
9.1. 惩罚的2个理由
9.1.1. 惩罚是避免未来伤害的有效机制,具有公众威慑功能,这是结果注意的观点
9.1.1.1. 由于国家惩罚而导致的个人受苦,被其他人获得的好处所抵消,因为惩罚的震慑作用 他们可以避免受某行为的损害,这是负效用和效用之间的权衡
9.1.2. 恢复伤害前的状态
9.1.2.1. 让社会规范成为其行为的根基,某些方面改造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如果通过惩罚 能够让犯错者朝利社会方向发展,惩罚难道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吗
9.2. 报应与报仇
9.2.1. 报仇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就个人参与而言,报应是非个人的由国家执行,记住这是惩罚的基本特征之一
9.2.2. 报复是个人的,是因为个人不满 而由个人进行的,报应同报复感情基调上不一样,报应时人因为正义本身而庆幸,或者没有情绪感觉,将罪犯关进监狱,快乐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正义得到伸张,而不是因为看到别人受苦而快乐,报应具有一般性
9.3. 结果注意惩罚观点的局限性
9.3.1. 但如果预防仅仅要求简单的能力剥夺,而震慑通过其它方式更加有效(公开宣传个人恶行),同时被惩罚的子女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更加剧烈
10. 契约和联邦
10.1. 建立一种好行为的最好方式 是通过加强实践,惩罚教会我们不要做什么
10.1.1. 惩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一种原因是行为不端的奖励比惩罚更直接 更可靠
10.1.2. 偷盗行为能马上获得要偷的东西,这是一种立刻的回报,局部层面上强化了坏行为,希望用延迟的惩罚后果来改变行为是必然会失败的
11. 囚徒困境
11.1. 人们遵守正义并不是因为这样做很好","而是因为他们太弱 若做了不正义之事 无法逃脱惩罚",如果某人能在自己不被伤害的前提下伤害他人,有这种能力的人将,不会同其它没有此能力的人达成协议
11.2. 别无选择只能协作时 协作是理性的做法,但如果别人协作而你认为自己就算拒不协作也不会因此受到惩罚时,你肯定不会同别人协作
11.3. 破解囚徒困境是让奖励看起来不那么诱人,让惩罚看起来不那么讨厌,那么均衡就会像第二、三象限靠拢
11.4. 公地悲剧
11.4.1.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但所有人的行为加起来得到了很糟糕的结果
11.4.2. 我们可以在内心形成特定态度,帮助我们培育协作行为,道德心就是从内心解决协作问题的一个例子,你将社会规范内化,它成为你自我观念的一部分,这将让你按照利社会方式行事
11.5. 国家存在的理由
11.5.1. 要想让人履行契约,要想通过协作使人获得好处并繁荣昌盛,必须存在某种强制力量的执行,这种力量同等地迫使每个人履行契约,如若不从惩罚将大于毁约所期望带来的好处
12. 平等
12.1. 人们之间建立社会契约,以此确保生命、自由以及对幸福追求的权利,我们臣服于自己认为具有正当性的法律规则,无论何时只要政府开始背离这些目的,人民拥有权利改变或废除该政府并创立新政府
12.2. 虽然社会是一个互利的协作性事业,但它同时表现出利益的冲突和一致
12.2.1. 社会协作产生红利,但每个人都想分到更多
12.3.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
12.3.1. 正义不能容忍以某人自由的牺牲为代价,来换取更广泛群体的更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