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宏观经济学知识大纲
宏观经济学知识大纲,整理的内容有国民收入预算、超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通胀与失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流派纷争等。
编辑于2021-11-28 17:41:33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核算
GDP
核算方法
支出法
收入法
生产法
恒等式(收入支出恒等式)
两部门
三部门
四部门
超长期经济增长(潜在产出)
核算
总产出
索洛剩余
人均产出
马尔萨斯陷阱
克莱默模型:世界人口增长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动力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实现的
卡尔多经济增长事实
对于大多数主要工业化国家而言,再过去一个世纪中,劳动、资本、产量的增长率大体上都是常数
产量和资本的增长率大致相等(从而资本–产量比近似为常数),且大于劳动的增长率(从而每个工人平均产量和我每个工人平均资本是上升的)
在总产量的构成中,工资和利润的分配份额相当稳定
理论
新古典
资本积累
前提假定
技术外生
稻田条件
没有投入生产要素时就没有产出
要素的边际产出为正,但是边际产出递减
当资本(劳动)投入非常小时,增加一点资本(劳动)带来的边际产出非常巨大;当资本(劳动)投入量已经很多时,增加资本(劳动)带来的边际产出微乎其微
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封闭经济,不存在国际贸易,不考虑政府部门
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
内容推导
无技术进步
有技术进步
稳态
资本黄金率条件
生产函数
劳动增进型(哈罗德中性)
希克斯中性
资本增进型
全部化成劳动增进型,求解均衡稳态
内生增长理论
AK模型
罗默两部门模型
新古典与内生增长比较
短期经济波动
AD曲线y=α+β(m–p)
IS曲线
收入–支出模型
乘数
两部门
三部门
四部门
平衡预算乘数
凯恩斯交叉
上方下方点的含义
影响斜率与位置的因素
a边际消费倾向
d利率对货币敏感程度
LM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三大动机)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上方下方点的含义
影响斜率与位置的因素
k货币需求对收入敏感程度
h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利率
AS曲线y=y*+γ(p–pe)
长期LAS长期供给曲线垂直
短期SAS曲线(不同学派的观点不同)
古典学派(1930s以前)
前提假定
市场出清,名义工资能够随供求变动而迅速、充分调整
价格水平的变动马上被市场主体观察到,并且迅速反应到决策中
模型推导从劳动力市场出发
形状:垂直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没有超额劳动供给,缺陷:无法解释1930s经济大危机时期产出和就业的剧烈波动
凯恩斯学派(1930s)
前提假定(工资刚性)
市场机制不完全,名义工资具有向下刚性
模型推导从劳动力市场出发
形状:三段论:大量闲置资源,瓶颈期,中分就业状态
货币学派(1950s)
前提假定(不完备信息模型)
市场出清,工资价格能够随供求的变动而迅速、充分调整
劳动力的供求双方对于价格认知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劳动力需求方)对于名义工资w和市场上价格P存在清晰的认知,工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名义工资w有清晰认知但缺乏对价格的清晰认知
模型推导从劳动力市场出发
强调预期pe,短期内为适应性预期
长期动态pe=p,总供给垂直
形状向右上方倾斜
第一代理性预期学派(1970s)
前提假定(不完备信息模型)从产品市场角度分析)
市场出清,工资价格能随供求变动迅速变动,充分调整
生产者对于价格具有不完全信息,无法马上观察到整个经济体系内物价水平的变动,因而可能对经济体系中价格存在暂时的错误认知,混淆一般价格水平和相对价格水平。
强调微观基础
模型推导从产品市场出发,从个别企业到总体
形状向右上方倾斜
新的研究认为引起A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不是新的可获得性有限,而在于存在信息处理约束,即信息处理能力有限
第二代理性预期学派(1980s)
前提假定
市场机制完全,工资、价格充分弹性以保证市场出清
价格水平变动会迅速被市场上主体观察到,并且反映到双方的决策中
推导与古典完全相同
形状垂直
新凯恩斯学派(1980s)
前提假设粘性工资价格模型
短期内,工资价格存在粘性
模型推导
产品市场(价格粘性)
劳动力市场(工资粘性)
形状向右上方倾斜
强调微观基础
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供求双方设定价格
显性:长期劳动合同
隐性:效率工资理论,内部人外部人理论
货币冲击假说(卢卡斯)
通胀与失业
通胀
影响:PC曲线,带预期,π=πe+f(u–u*)+v
原因
需求推动型
成本推动型=滞胀
通胀惯性
传导机制,通胀预期
结构性型
舒尔茨需求移动理论
鲍莫尔不平衡增长模型
希克斯托宾的劳动供给理论
斯堪迪维亚纳模型: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
治理:牺牲率
自然率假说
滞后作用
失业
影响:奥肯定律
原因:自然失业,周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
原因
效率工资
最低工资法
工会的垄断力量
摩擦性失业
原因
存在外生冲击,需求发生部门转移(不同商品地区之间)
工人的部门转移需要时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
治理
扩展:DAD–DAS模型
通胀与失业(古典长期内容)
通胀
影响:PC曲线,带预期,π=πe+f(u–u*)+v
原因
需求推动型
成本推动型=滞胀
通胀惯性
传导机制,通胀预期
结构性型
舒尔茨需求移动理论
鲍莫尔不平衡增长模型
希克斯托宾的劳动供给理论
斯堪迪维亚纳模型: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
治理:牺牲率
自然率假说
滞后作用
失业
影响:奥肯定律
原因:自然失业,周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
原因
效率工资
最低工资法
工会的垄断力量
摩擦性失业
原因
存在外生冲击,需求发生部门转移(不同商品地区之间)
工人的部门转移需要时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
治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用
财政政策
工具
财政收入
调整税率和征税范围
发行国债
财政支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功能
自动调节(自动稳定器):在不存在政府主动干预的情况下,某些财政政策的制度性安排会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刺激需求
机制逆经济周期行事
税收的自动变化,前提累进税
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的维持制度
主动的相机抉择(补偿行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凯恩斯学派观点
对平衡预算的批驳:平衡预算规则将使税收和转移支付体系的自动稳定能力失效
相机抉择原因:自动调节效力较低,时滞较长
财政政策效力结合is–lm
公式推导
IS–LM联立,y关于g求导
dy/dg=h/kd+h(1-a)
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h,h↑,y↑
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k,k↑,y↓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d,d↑,y↓
边际消费倾向a,a↑,y↑
一般认为k,a比较稳定考虑h,d的影响
挤出效应
在凯恩斯框架下,“挤出效应”是指财政扩张因降低了部分私人投资而使得其政策效力下降的效应,利率挤出投资
传导机制
g↑→①y↑②→r↑③→I↓④→y↓
d影响③,h影响④的效力,h↑挤出效应小,d↓挤出效应小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一般表达式
m=C+D/B=C+D/C+R=C+D/C+RR+ER=1+c/c+rd+e
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
再贴现(再贷款)率
公开市场操作
传导机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影响总需求
对消费的影响
财富效应
包含庇古效应
利率变动影响居民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
对投资的影响
债券市场
凯恩斯机制
Ms↑→i↓→r↓→I↑
股票市场
托宾q值
q=(卖出股票的收益)市值/(产品市场重新买回的成本)资产重置成本
对净出口的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机制
扩张货币→本币贬值→促进出口
货币政策效力结合is–lm
公式推导
IS–LM联立,y关于M/P求导
dy/d(Ms/P)=d/kd+h(1-a)
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h,h↑,y↓
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k,k↑,y↓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d,d↑,y↑
边际消费倾向a,a↑,y↑
一般认为k,a比较稳定,考虑h,d的影响
传导机制
Ms/P↑→①r↓→②I↑→③E↑→④Y↑
d↑,②传导效力强。h↓,传导效力强
相机抉择与单一规则
相机抉择:决策者根据经济形势灵活的进行政策调控,逆周期调控
凯恩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观点,市场是不完善的(存在工资价格黏性甚至刚性),因此灵活的政策进行逆周期调控以熨平由外生冲击、价格黏性带来的经济波动,从而实现产出和就业稳定
单一规则:决策者事先宣布调控规则,并按照这一规则进行调控
货币主义学派观点,
相机抉择存在不确定性(经济过度波动),包括时滞的不确定性,单一规则可以防止政策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时滞:内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外在时滞。财政政策内在时滞长,货币政策外在时滞长。
相机抉择存在时间不一致性,单一规则有助于增强公信力,引导市场主体预期,从而稳定经济,更好地实现调控目标
单一规则介绍
货币主义规则:潜在产出增长率确定,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
名义GDP目标制:名义GDP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胀率固定CPI
泰勒规则:it=rf+πt+g(yt–yt*)+h(πt–πt*)
需求管理型政策影响AD曲线
流派纷争
当代凯恩斯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代表人物:萨缪尔森,索洛,希克斯,托宾
又称“现代主流经济学”、“美国剑桥学派”,形成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凯恩斯主义普遍传播和运用的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马歇尔微观结合,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一定补充和发展
政策观点:主张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问题,不能解释滞胀问题,将技术增长看做外生,不能提出有效政策
新剑桥学派
代表人物:琼·罗宾逊
又称凯恩斯主义左派,英国剑桥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对凯恩斯理论进行解释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与新古典综合派对立的西方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理论之间是对立的,坚持和发展前者而批判后者,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折中性的大综合是对凯恩斯理论的背叛
政策主张:改善收入分配问题,以合理税收政策消灭私人财产过分集中的趋势(累进税);同时补偿低收入家庭,缓解贫富不均。(干掉资本家)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重点)
代表人物:曼昆,布兰查德,斯蒂格利茨,罗默
又称为“新凯恩斯主义”,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沿袭凯恩斯主义传统,同时弥补凯恩斯主义都不足。其与新古典综合派同属于凯恩斯主义阵营,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
经济周期理论:价格粘性理论,在短期供给曲线形状里有说过
政策主张:宏观经济政策有效论①由于物价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②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系个体的利益,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
凯恩斯学派
由凯恩提出
经济周期观点:价格刚性
倡导积极的宏观政策
当代自由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也叫做芝加哥学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于70年代蓬勃发展。70年代初“滞胀”出现是凯恩斯主义陷入窘境,货币主义公开反对凯恩斯主义,提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企图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货币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是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并认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传导机制:M→Y,利率在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货币的供给量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于总收入。短期货币政策影响实际量,长期只会引起通货膨胀M→Y→I→Y①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以新的方式论证交易方程②提出自然率假说,以适应性预期说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趋于垂直③需求管理上,主张单一货币规则,反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问题上,主张采取收入政策④崇尚经济自由,货币政策短期改变实际量,但最终反应到通货膨胀上弗里德曼著名的一句话: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
政策观点:反对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主张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即稳定的货币增长率等于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支持消极货币政策
理性预期学派
第一代理性预期(卢卡斯)
货币经济周期MBC(卢卡斯在1975)认为初始波动来自货币冲击或者总需求冲击
SAS不完备信息模型
共同点:都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假定当事人对初始冲击信息把握不完全,需从信息噪音中筛选有用信号,这是波动的原因,但筛选信息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都把波动视为竞争性均衡过程,随机冲击虽会使产出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波动率,却不会累积,而是趋于收敛
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巴罗
也称为激进的货币主义,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一个分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出现。把理性预期方法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理论,对宏观经济进行一场“理性预期革命”
政策主张①主张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主张政府制定并公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形成公众的稳定预期,同时政府还是要管理货币储备、政府开支、总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等,市值稳定在一定水平上③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第二代理性预期
实际经济周期RBC(基德兰德,普利斯科特,1982)认为初始波动来自技术冲击或供给冲击
SAS古典模型
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拉弗,蒙代尔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供给效用,反对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面对经济“滞胀”局面,增加供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主要理论观点①否定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恢复萨伊定律②反对高额边际税率,力主减税,增加供给③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市场调节④认为应在刺激供给的同时,实行限制性货币政策
政策主张①减税②削减社会福利支出③稳定市值,恢复金本位制(固定汇率)④减少政府管制,让企业更好的按市场经济原则行动供给学派认为滞胀时期,税率过高,因此主张减税来达到经济高产出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李嘉图,亚当斯密
观点:从生产领域研究经济增长,主张放任自由,古典二分,总供给曲线垂直,货币中性
开放经济(小型开放)IS*–LM*模型,或者IS–LM–PC模型短期
购买力平价理论一价定律对可贸易品成立,(贸易成本低)
绝对购买力平价ε=1,e=P*/P,结论:名义汇率取决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实际汇率稳定为1
相对购买力平价,e=εP*/P,ε固定为常数,Δe/e=ΔP*/P–ΔP/P=π*–π,结论:名义汇率变动取决于两国通胀率之差,实际汇率稳定
利率平价理论
无抛补(无套补)利率平价UIP
1+it=(1+it*)Et/Eet+1,it≈it*–(Eet+1-Et)/Et
抛补(套补)利率平价CIP
1+it=(1+it*)Et/Ef,it≈it*-(Ef-Et)/Et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前提假定:小国,资本完全流动,利率接受者
引入BP曲线(外汇市场均衡)构建IS–LM–BP模型
结论: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无效,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
三元悖论(不可能三角形):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货币政策独立性
间接标价法名义汇率e,实际汇率ε=eP/P*
扩展:古典小型长期,大型开放经济长短期,引入CF
消费者行为理论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
内容
面临挑战:无法解释两种异象
长期停滞
库兹涅茨:消费之谜
修正:两种消费函数
短期
长期
欧文·费雪的跨期选择模型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久收入理论
弗朗哥·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假说
罗伯特·霍尔:随机游走假说
戴维·莱布森:即时满足
宏观经济政策
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即政策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支持积极的政府政策者认为衰退是高失业、低收入和经济困苦增加的时期。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说明了对经济的的冲击如何防止衰退或者减轻衰退,这些经济学家认为,不用政策工具去稳定经济是一种浪费
反对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存在时滞效应
预测经济很难
卢卡斯批判: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
教训:狭义上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从而影响行为
教训:广义上政策评估是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经济学家应该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政策应该按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
斟酌处置原因见上相机抉择的凯恩斯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观点
按规则实施
对政策规则制定者和政治过程的不信任
政治反复无常
宏观经济学是复杂的,政治家往往没有足够的只是来做判断
政治经济周期
斟酌处置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时间不一致的损失函数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原因历史上政府债务增加主要原因是战争
衡量问题
通货膨胀
资本资产(预算赤字:债务变动–资产变动)
未计算的负债:或有负债
经济周期:周期调整性预算赤字
传统债务观点
减税可以刺激产出,从而增加产出
传统债务观点对李嘉图学派的批驳
目光短浅
借款约束
子孙后代
李嘉图学派政府债务观点
李嘉图等价: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减税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用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时间。政府债务等价于未来税收,具有前瞻性消费者不会增加消费,用债务融资得减税不会影响消费
平衡预算与最优财政政策
反对平衡预算的原因
稳定化
水手平滑
代际再分配
金融系统
作用
为投资融资
风险分担
处理信息不对称
附近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
资产价格大跌(常常在大涨之后)
一些金融机构破产
对许多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
信贷紧缩(银行减少放贷)
衰退(由总需求下降导致)
应对危机的政策反应
传统货币财政政策
最后贷款者
注入政府资金
预防政策
关注影子银行
限制规模
减少过度风险
使监管更好的起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监管,宏观审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