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肾小球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要包括肾小球的各项疾病,概述,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1-11-29 10:22:34肾小球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肾小球疾病
定义
是一组有相似临床表现,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预后都不一定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疾病。
发病机制
多数肾小球疾病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NS)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轻微性的肾小球病变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未分化的肾小球肾炎
身体状况
蛋白尿
当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d时,尿蛋白定性实验为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
血尿
水肿
高血压
肾功能损害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致病菌(病因):链球菌感染最常见(B-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
本病常在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热
病变类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护理评估
健康史:1、询问病人近期有无感染病史
身体状况
急性肾炎多发生于前驱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10天,这段时间相当于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
潜伏期的长短通常与前驱感染部位有关:咽炎一般6-12天,平均10天;皮肤感染一般14-28天,平均20天。
轻者:呈亚临床症状(仅尿常规和C3异常) 典型者: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重者:有急性肾衰、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等
1、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尿异常
1血尿:首发症状 2蛋白尿:常为轻中度
2.水肿: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面部肿胀(肾炎面容)或拌有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严重时会出现全身水肿、胸腔积液和腹水。
3.高血压
4.肾功能异常:出现一过性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血肌酐轻度升高。
2、并发症
1.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老年人多见。
2.高血压脑病:以儿童多见。
3.急性肾衰
死亡的主要原因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血尿为急性肾炎的重要表现,尿中的红细胞为多形性红细胞。 蛋白尿
2.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
心理社会状况
常见的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水钠潴留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3.焦虑
与缺乏诊断及治疗的相关知识、或对治疗和预后不可知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5.活动无耐力
与疾病所致的水肿、高血压有关
计划和实施
1.减轻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及营养平衡
1.观察病情
2.活动和休息
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
1.限制钠盐:急性期应予低盐饮食(小于3g/d),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
2.钾盐:出现少尿和高钾血症时,应限制钾盐。
3.液体:若(小于500ml/d)或严重水肿者需要限制水的摄入,重者应量出为入,每天液体入量不应超过前一天24小时尿量加上非显性失水量(约500ml/d)
4.蛋白质:肾功正常者蛋白质入量应保持正常,但出现氮质血症和明显少尿阶段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给予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
5.热量:补充足够的热量,以免引起负氮平衡。
2药物治疗
急性肾炎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容量增大,发生水肿、高血压,致循环负荷,心功能不全,故利尿降压是对症治疗的重点。
1.利尿药:高度水肿应用利尿药,达到消肿、降压,预防心、脑并发症的目的。有噻嗪类利尿药和保钾类利尿药。
2.降压药物:若休息、控制水钠、利尿后血压控制仍不满意时,需要使用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3.抗炎药物:青霉素(首选)
3.维持皮肤完整性
4.透析治疗
(1)发生高钾血症者(血钾大于6.5mmol/l)
(2)严重水钠潴留引起左心衰者
5.缓解焦虑
6.健康指导
护理评价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肾炎最难控制的是血压
发病机制: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非免疫介导因素也占重要作用。 1.高血压2.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肾小球毛细血管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促使肾小球的硬化 3.长期大量蛋白尿4.脂质代谢异常5.原发病
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疾病晚期肾脏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呈固缩肾。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1.血尿
2.蛋白尿
3.高血压(有些病人还会出现眼底出血、渗出、视神经盘水肿)
4.水肿
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尿蛋白为轻至中度增加,镜下可见多形性红细胞,可由细胞管形
肾功能检查:晚期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
心理-社会状况
常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低蛋白饮食,长期蛋白尿致蛋白流失过多
2.体液过多: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肿及晚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有关
4.焦虑
5.潜在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
计划与实施
维持营养平衡
1.饮食护理: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会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状态,缓解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
2.静脉补充营养素
3.营养监测
用药治疗与护理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会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
理想血压控制水平视尿蛋白程度而定:尿蛋白大于等于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小于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1.利尿药:氢氯噻嗪
2.降压药
(1)ACEI:卡托普利(首选) (2)ARB:氯沙坦
防治引起的肾脏损害的各种因素
1.防治各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
2.禁用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霉素、庆大等)磺胺类等
3.治疗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健康指导
护理评价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分类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发病机制:免疫介导性炎症所导致的肾脏的损害
病理类型
1.微小病变性肾病
2.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3.膜性肾病
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L
2.血浆蛋白变化: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
5.并发症
1.感染
2.血栓、拴塞并发症
3.急性肾损伤
4.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
3.辅助检查
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或正常,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正常。
4.心理社会状况
常见的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的危险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焦虑
6.潜在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损伤、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紊乱。
计划与实施
减轻水肿维持水电解质的紊乱
1.活动和休息:嘱病人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长期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应进行下肢运动和被动运动。
2.病情的观察
维持营养平衡
1.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优质蛋白、足够的热量
2.营养检测
积极预防并发症
维持皮肤完整性
药物治疗
1.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1肾糖皮质激素(1-6)
1.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发挥利尿和消除蛋白质的作用。
2.使用原则和方案是
起始足量
缓慢减药
长期维持
3.根据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
激素敏感型
使用糖皮质激素8-12周内症状立刻缓解。
激素依赖型
激素减药到一定程度,疾病立刻复发
激素抵抗型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4.常用药物是泼尼松
5.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痤疮、多毛等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尿病、感染、骨质疏松;少数还可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2.细胞毒药物
3环孢素
2.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2.减少尿蛋白
3.降脂治疗
3.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1.感染
2.血栓和栓塞
3.急性肾衰竭
减轻病人的焦虑
健康指导
护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