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小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
包含学习目标、陈述性知识概述、定义、表征、学习类型、陈述性知识的理解、陈述性知识的迁移、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等等。
小学生认知发展思维导图,包括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三部分内容。
这是 第十章 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思维导图,导图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策略概述、小学生常见的认知学习策略、小学生监控学习策略、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等方面作了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八章小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
学习目标
1.熟记陈述性知识的定义和类型。 2.阐述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3.阐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4.描述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阐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小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陈述性知识概述
陈述性知识定义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检验学生掌握这类知识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回答某种事实“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记忆来获得,陈述性知识的教与学都是通过言语进行的,这包括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和无意义的言语学习,为了有效地进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先要了解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及其学习过程,这就是陈述性知识教学的基础。
陈述性知识表征(三种形式)
(1)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奥苏伯尔说的表征学习获得就是这种形式的知识。
(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等,就属于这种形式的知识。
(3)有意义的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陈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陈述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就属于这类知识。
陈述性知识学习类型
1.联结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运算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的理解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陈述性知识的存储和巩固
陈述性知识提取
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一)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又称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二)概念学习 有意义学习另一类较高级的形式是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三)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是指新学习的知识是已有知识的下位知识,已有的概念或命题是上位的学习。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新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知识间是一般对特殊的关系,新概念或命题是上位的,包容性更广泛,概括水平更高,可以将一系列已有的相应概念或命题总括其下。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新命题与已有命题之间不是下位关系,也不是上位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一、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
(1)可利用性。 (2)可分辨性。 (3)巩固性。
(二)关于迁移模式的新观点
(1)一般的迁移模式在这里仍然适用,但先前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课题,还应该包括过去经验,即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最近经验的一组刺激—反应的联结。
(2)在有意义的学习与迁移中,我们所说的过去经验的特征,不是指前后两个学习课题在刺激和反应方面的相似程度,而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的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即认知结构变量,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等。
(3)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和课题B的学习,学习课题A是学习课题B的准备和前提,学习课题B不是独立的,而是在同课题A的联系中学习的。
(三)操纵认知结构变量以影响新的学习和保持的实验研究
1.设计解释性先行组织者,为新的学习提供上位的固定点,促进学习和保持
2.设计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操纵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和保持
二、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一)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概述
1949年,查尔斯·埃杰顿·奥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提出了能预测学习迁移效果的“迁移与倒摄曲面”(transfer and retroaction surface,或称迁移曲面)三维模式图。
(二)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的内容
(三)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的意义
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不仅能够解释和描述对偶联想学习的迁移情况,而且还适用于解释类似的技能学习迁移。 当然,三维迁移模式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例如,根据三维迁移模式,对抗性反应比不同反应产生更大的负迁移,但至今尚无可靠的证据证实这一点。 此外,在刺激不同的两种学习中,如果反应相同,并经过大量的练习,也会产生正迁移。这一点也与奥斯古德三维迁移模式的预测不同。
三、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小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过程
(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动机激发策略
2.注意策略
3.精细加工策略
新旧联系
划线法
笔记法
卡片法
记忆术
缩减和编歌诀
谐音联想法
关键词法
视觉联想法
语联想法义
4.组织策略
(1)聚类组织法。(2)概括组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