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密道德经
【曾仕强】解密道德经学习笔记,介绍了81章的内容,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供大家学参考,有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收藏研究哦。
编辑于2021-12-03 22:27:31解密道德经
1. 天地之始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讲出来的道理与不能讲出来的道理合起来才是恒常的道理
道:宇宙万象
常道:恒常的道理,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
名可,名非,常名
能说出来的名称与无法说出来的名称合起来才是恒常的名称
名:名称
常名:没有局限性的名号,万物的自性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化生的动力。
始:开端 本原
母:化生万物的动力
有无道之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宇宙天地如何变化的玄妙;常从“有”中看到宇宙万物看得见的部分的变化。
常无:要常常站在“无”的立场来想事情
观:透过精神来体现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和无是相同的,本来都是在道里面,出来以后给它两个不同的名字。有和无相同所以叫做玄妙,玄妙其实深入体会后也不是很玄妙,有和无(道)是万物生化的总门。
玄同:一般人看上去是不同的,但是看得更深入,广泛以后发现其实是相同的
有无不是对立的
为人处世尽量不要走极端、搞对立,要做良性的互动。
总结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常”是恒常,不能常常变动
“名”很不可靠的,只是名号而已,不要太相信
“有”“无”是相同的
2. 功成不居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天下人对美这个名称有了定论,就会有人装模作样符合这个标准,那就糟糕了(用美来遮丑)。当天下人对善这个名称有了定论,就会有人装模作样符合这个标准,那就糟糕了(用善来伪装恶)。
斯恶已:那就糟糕了
不善:不好的行为,假装的善
美和丑没有固定的标准,而不是在否定美和丑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无是道的一部分,它们不对立。难和易是相比较得出的。长和短是相比较得出的。高和低是相比较得出的。各种声音需要调和。前和后是相比较得出的。
美丑,善恶也是比较出来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做事不违反自然规律,用行动来教育别人。
圣人:孔子指名,老子不指名
为:违反
无为:要做事,但不能违反自然规律
行不言之教:身教重于言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道生万物后从来不离开万物,生养万物但是不占有任何东西,有作为但不自夸,有功劳但是不居功。
万物作焉而不辞:道从来不离开万物
辞:推辞 离齐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有功劳。
不去:不朽,永远存在
一般人痛苦的来源就是“有”,如果不把有破解掉,怎么都是痛苦不堪的。
社会四大乱源:名(名声)利(利益)欲(欲望)知(知识)
3. 无为而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崇尚任何的名号,百姓就不会盲目地、不顾一切地去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没有贵重难得的宝物,百姓就不会去偷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居高位的人不表现出基本需要以外的东西,老百姓心就很平静。
见(xian):表现出
欲:基本需要以外的东西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圣人如何治理社会,他去掉百姓的贪念,满足百姓基本欲望,并疏导减少百姓的贪念。削弱百姓的意志,强健百姓的身体,使百姓过上正常的生活。
虚其心:去掉贪念
无知:没有争名夺利的心智,巧伪
无欲:没有贪念
无知无欲:过正常的生活,不攀比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使聪明才智的人不敢胡作乱为。
不敢为:不敢胡作乱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治理国家不违反自然规律(做事不表现名利欲知),就能治理得很好。
4. 和光同尘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弗盈。
道时刻保持冲虚不盈满的状态,所以随时都能使用。
冲:使它虚
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像是水的深谷,好像是万物的本源。
渊:水的深谷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的作用先要收敛它的锐气,解决万物的纷争,调和万物的光耀,使万物的本质相同。
其:道的作用
为人处世的道理
挫其锐:人不能锋芒毕露,让别人有发挥的空间
解其纷:人不能让对方都听自己的,让对方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在当中做了很多事,但要让大家觉得你好像没有做一样
和其光:人不能把自己的光耀照着对方,要让对方自己显出他的光耀
同其尘:人不能是非分明,要看到对方好的一面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水的深渊澄清后,水里好像存在东西,这就是道,我不知道谁是道的本体,道是太极八卦之前就存在了。
吾不知其谁之子:我们不知道谁是道的本体
象:卦象
帝:太极
象帝之先:道是太极八卦之前就存在了
道是先天存在的,象是后天才看到的
总结:道以虚才有作用
5. 天地不仁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没有仁义,使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仁义,使百姓自生自灭。
刍狗:用草编织的祭品
刍狗的特点: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道的作用,好像风箱一样。
橐籥[tuó yuè]:风箱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空虚不穷竭,发动后风越来越多。
不屈:不穷竭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把话讲绝了,断了自己的退路,不如少思寡欲。
多言:把话讲绝了
数穷:断了自己的退路
中:冲
少思寡欲
6. 谷神不死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虚谷(道)的妙用是生生不已的,所以称为玄妙的母性。
神:神奇、神妙、神灵
谷神不死:虚谷的妙用是生生不已的
牝:母性
牡:雄性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万物生化的总门,称为天地万物生化发展的根本源头。
玄牝之门:众妙之门
天地根:天地万物生化发展的根本源头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能长长远远孕育万物、生生不息,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勤:穷尽
7. 天长地久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没有生长的念头,所以能长久存在。
不自生:没有生长的念头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所以圣人真心在别人身后反而别人会让他排前面,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活得长久。
启示:一个能够谦让的人,才是有福气的人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因为没有私心,所以能成就自己私下的愿望。
私:私下的心愿
故能成其私:所以能成就自己私下的愿望。
人不为[wéi]己,天诛地灭:人把自己的人性做出来,老天才会喜欢,否则天诛地灭。
8. 上善若水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好的善行好比水一样,水对万物利而不害且不与万物竞争。
水:象征良好的德性
善:善于
善利:利而不害
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
水喜欢处于低下的地方,所以几乎接近于道。
几:几乎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水到的地方,就算再坏的地,很快也会改善变好的。水积得很深很广,能够容纳很多生物。水给与万物是一视同仁的。水不说话但是很有信用。水很公正所以能生养万物。水没有做事,但是能做的事有很多。水一旦流动总能符合时机。
居善地:福地福人居
心善渊:人心胸要广阔,不要太计较。凭良心做事不张扬
与:给与,施与
正:水平,公正
事善能:能做的事情很多,无私的奉献。
动善时:水流动总能符合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只有做到不与万物相争,才能没有怨尤。
尤:怨尤
9. 功遂身退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要保持盈满,不如少装一点让它不盈满。
已:停止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锋芒毕露,不可能长期保持。
揣:锤击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财富很多,是守不住的。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富贵且骄傲,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不居功,是自然的道理。
10. 修身之法
第十章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你身体和魂魄是否能融为一体彼此不分离?(你身体会不会听良心的话?)
营:灵魂
魄:身体
老子是在问你能否凭良心做事
人最好保持婴儿的状态,避免走上调皮捣蛋的路线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你结聚精气,身体柔软,精神柔和,能像婴儿一样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你洗掉污垢,清除灰尘深入观察,能没有瑕疵吗?
览:观
涤:洗涤
除:清除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你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顺应自然吗?
帝力于我何有哉?,让老百姓不知不觉得到教化。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你天门的开关灵敏,能守得住柔、静、弱吗?
天门:众妙之门,玄牝之门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你明白四方八面的信息,能做到没有心机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命自己生长,给它适应的环境。生养生命但是不占有它。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不炫耀自己的功劳。让生命成长,但是不主宰它。这就叫做玄德。
生之:不塞其源
畜之:不禁其性
生而不有:生命(包括自己的孩子)不是我们所有的,我们对生命没有所有权和占有权
为而不恃:对生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长而不宰:让生命成长,但是不主宰它
玄德:有德但是不认为自己有德,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
11. 无的大用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个辐条共用一个轮毂,轮毂中空,轮子才能用于造车。揉合泥土制作成陶罐,陶罐中空,陶罐才能被使用。凿出门窗作为房间,房间内是空的,所以用来作为房间。所以有能得到利益,无能使有发挥作用。
埏:揉合
埴:泥土
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
12. 杜外养中
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形形色色的事物令人眼花缭乱,嘈杂纷乱的声音令人好像失掉听觉,山珍海味令人好像失掉味觉。骑马打猎,使人丧失掉理性,羡慕珍贵的货物,使人偏离正道。作为圣人顾好自己的肚子,不要过度的物欲。所以要去掉物的引诱,不要成为物的奴隶。
五色:青赤黄白黑,形形色色
目盲:眼花缭乱
五音:宫商角徵羽,嘈杂纷乱
耳聋:失掉听觉
五味:酸咸甜辛苦,山珍海味
口爽:失掉味觉
爽:失掉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驰骋畋[tián]猎:骑马打猎
令人心发狂:使人丧失掉理性
行妨:妨碍正当的行为
腹:以物养己
目:过多的物欲,以物役己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作为圣人顾好自己的肚子,不要过度的物欲
彼:目,以物役己
此:腹,以物养己
杜外有三宝:目,耳,口
养内有三宝:精,气,神
13. 宠辱不惊
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受宠爱或受侮辱内心就不会平静,是因为把荣辱看得和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宠爱是不好的,得到了担心失去,失去会感到惊慌,这就是宠辱若惊。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就没有什么祸患了。所以爱惜自己身体是为了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可以寄托他。
贵大患若身:把荣辱看得和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身体和宠辱一样,都是我们的大患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宠爱是不好的,得到了担心失去,失去会感到惊慌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惜自己身体是为了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可以寄托他。
无我无身,荣辱相同
14. 执古御今
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看不见道在哪里,叫做夷。听不见道的声音,叫做希。用水抓也抓不到,叫做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这三者没有本体所以无法问别人,所以不清楚他们的具体情况。
诘:问
一:道体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道体是看不清楚的,道的现象是清楚的。
皦:光亮
昧:黑暗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道好像是绳子,但当不清楚绳头在哪时,就会回复到无的状态。感到好像有形状,好像有实物,这称为恍惚。
复:反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迎接道看不到源头,追随道见不到最后。用古代自然的规律,来处理现在的现象。把自古以来道的原理,叫做道的生化作用所留下来的纪律。
道:道的作用,自然的规律
道纪:道的生化作用所留下来的纪律,持经达变
15. 微妙玄通
第15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想法精微奥妙,所以做事没有阻碍。由于太过深奥,一般人是看不懂的。
微:想法很精微
妙:心思精妙
玄:思想深奥
通:没有阻碍
故弄玄虚是假道学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容:形容,描述
因为道不能被清楚了解,所以只能勉强来形容什么叫做道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迟豫不决好像冬天过河,犹豫不定好像对四周的人心存戒惧。
讲什么叫微
豫:迟豫不决
犹:犹豫不定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
严肃好像做客人一样,精神焕发像冰在融化。
讲什么叫妙
俨:严肃
涣:焕发
释:冰释
敦兮其若朴,渊兮其若谷
敦厚像没见过世面那么朴素,很深好像空旷的山谷。
讲什么叫玄
敦:敦厚
朴:没有经过雕刻的原木
敦兮其若朴:像没见过世面那么朴素
渊:很深
谷:山谷
混兮其若浊。
混而为一好像浑浊一样。
讲什么叫通
混:混而为一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谁能做到浊的时候安静等待慢慢变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谁能做到安静自己,感应动的变化,动就会慢慢生出你所要的东西
保此道者,不欲盈。
懂得微妙玄通的道理的人,始终保持不要求满足的心态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因为始终不盈满,所以能不断的既旧开新。
欲速则不达
16. 致虚守静
第16章
致虚极,守静笃
虚掉心中的执着,要守静到很笃实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物运作生生不息,我看到的是万物的复生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万物变化复杂,但最后都回到根部
根:根生=更生,又来一次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回到根部叫做静,静是为了再次复生
死在生前方为道
功过不相抵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复生是常道,知道常道才叫明白人
不知常,妄作凶。
不知道常道,心中又有妄念,最后必定凶险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道常道就会用虚来容有,包容就会心存公正,公正就会看到整全,看到整全就会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就是道,道是永恒的,因此行道人终生没有危险。
公:公正,不是公平
17. 道政合一
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上等的政治,是道政合一的,国泰民安,但是老百姓感觉不到是谁做到的,次一等君王亲民得到百姓的赞誉,再其次老百姓因为法律而敬畏,最末等老百姓反抗暴政。
太上:最上等的政治,是道政合一的
不知有之:国泰民安,但是老百姓感觉不到是谁做到的
亲而誉之:亲民得到百姓的赞誉,修己安百姓
畏之:老百姓因为法律而敬畏
侮之:老百姓反抗暴政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君王不诚信修己待人,老百姓就不相信君王。所以君王要悠然地做事,不要多说话,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从而百姓都说这是自然而然的。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王不诚信,老百姓就不相信君王
悠兮其贵言:悠长地做事,不要多说话,言多必失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百姓都说这是自然而然的
悠:悠闲,悠长
贵:重视
自然的主要内容
天然
四季交替
人性
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合乎自然规律的人为措施
无为指没有违反自然的规律
18. 道废仁出
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常道荒废,才会讲仁义,颁布法令,百姓才会伪装,亲戚关系不好,才会讲孝道,国家昏乱,才会有忠臣死谏。
大道:常道
19. 见素抱朴
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没有人标榜自己是圣人有智慧,百姓的生活就能好上百倍,没有人强调百姓要讲仁义道德,百姓就能回复内心的孝和慈。没有人利用巧妙的手法用获取私利,盗贼就不见了。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仁义、巧利如果用来作为装饰是不够的,因此运用起来要有基础,那就是显现自己朴素的本性,减少私心,降低欲念。
此三者:圣智、仁义、巧利
见(xian)素:显现纯净本质
朴:未雕琢的原物,自然的本性
少私:尽量减少私心
寡欲:尽量降低欲念
现代人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三个要点: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
20. 绝学无忧
第20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恭敬和怠慢,之间有什么差别?美和恶,有什么差距呢?人们所畏惧的,修道人不能不畏惧。但是修道人的畏惧和一般人不一样,我们会淡化使得区别不明显。
绝学无忧=无为而治:不要认为自己有了学识就高人一等,对方才会没有忧虑。
唯:恭敬地回答
阿:怠慢的回答
对待别人要恭敬对方心里会好受,别人对我怠慢不要计较心,里才会好受。别人做好事不要鼓励,一鼓励就会造假;别人做坏事不要苛责,一苛责就会受气。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畏惧是广大的,无穷无尽的。众人往来奔波,像是天天享受三牲礼(吃喝),天天登高享受春天美丽的景色(玩乐)。我独自淡泊心无欲念,没有一点兆头。
荒:广大
未央:无穷无尽
泊:淡泊恬静
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像没有成长成孩童的婴儿,漫不经心,自由自在。众人都在追求多余的东西,而我不追逐,故意留下遗憾。
婴儿:柔弱无欲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混混沌沌,其实我心里想着表现得愚笨,但是我并不笨。一般人表现得很聪明,而我心里理解得很清楚,但表面上装得很糊涂。一般人表达看得很清楚,而我心里看得很清楚,但是表面上装得很随和。
察察:看得很清楚
闷闷:深藏于内
大家都在争而老子提倡不争的原因
争表示福气很薄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像大海一样沉静,像没有阻挡的高空中的风。一般人都是有用的,而我顽冥不灵,好像没有受到过教育的一样。我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重视的是父母。
澹:沉静,波浪四起
止:超越物质欲望
有以:有用
食母:父母
21. 惟道是从
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大德的内容就是完全跟着道去走。道表现出来的样子,好像有又好像没有。道摇摆不定,能观察出其中的现象。道有痕迹,能发现万物的本体。道微不可见深不可测,有生养万物的精气,精气是真实存在的,是有可以信验的东西。
孔德:大德,玄德
物:万物的本体,万物的根源
窈兮:微不可见
冥兮:深不可测
精:最小的原质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从现在推到原始,道的名号永远留在世上,道看到了万物的根源,我如何知道万物的根源是什么形状呢?要从道的作用来了解。
阅:阅历
甫:父
众甫:万物的根源
22. 抱一守中
第22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受到委屈才会求圆满,受到冤枉才会挺直。低洼才会盈满,破旧才会翻新(温故知新),少欲就会容易满足,多欲就会感到疑惑。所以圣人以无欲为德。
曲:曲线
全:处事周全
枉:不直,受冤枉
敝:旧
抱一为天下式:以无欲为德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自以为高明,道理才会明显。不自以为是,道理才会彰显。不称赞自己,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才会有功劳做出来。不一意孤行,才会持续成长。
自见:自以为高明
自是:自以为是
自伐:称赞自己,过度自我膨胀
矜:自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你唯有不争,天下人就不会与你相争。古人常说的曲则全,难道是随便讲讲的吗?这是实实在在的同归于全的大德啊。
23. 希言自然
第23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于人乎
自然的话很少,所以暴风骤雨都不能长久,是谁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就是自然,自然的话不能说太久,何况人呢!
希:很少
言自然:自然的话,天语
飘风:暴风
骤雨:暴雨
孰为此者:是谁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着,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所以修道人要惟道是从,品德高尚的人做到玄德,道德败坏的人做到抛弃道德,惟道是从,得到无为的人欢迎,做玄德,得到不争的人欢迎,失去道德,得到道德败坏的人欢迎,对此现象信心不够,最终就会不产生这样的现象(=心诚则灵)。
同于德:玄德,不居功,不自夸
道:无为,真正的道
德:不争,真正的德
24. 修道四要
第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踮起脚不能站立,步子太大不能行走,认为自己很有见解的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自以为是的人是没有表现机会的,炫耀自己功劳的人是没有功劳的,自负的人是不长进的。
企:踮起脚尖,企图高人一等
跨:阔步而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欲速不达
自见者:认为自己有见解的人
不明:没有自知之明
自是者:自以为是的人
不彰:没有表现
自伐者:炫耀自己的人
无功:没有功劳
自矜者:自负的人
不长:不长进
自见者不明所以不自见故明 自是者不彰所以不自是故彰 自伐者无功所以不自伐故有功 自矜者不长所以不自矜故长
修道的要领 一、不要自不量力 二、不要自以为是 三、不要居功自傲 四、不要自吹自擂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自我观念对道来说好比剩饭赘肉,万物大都厌恶别人的自我观念而喜欢自己的自我观念,所以修道人要把这种矛盾的心理修掉。
余食:剩余的食物
赘形:不必要的赘肉
25. 道法自然
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道在混沌中生成,先于天地,寂静空旷,不依靠任何东西从不改变,周而复始从不休息,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独立:不依靠任何东西
不改:不生不灭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为道,勉强称为大,大道一直在行动,离开起点越来越远,走到遥远的尽头后最终又返回原点。
逝:行动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圣人是大的,宇宙中有此四大,而圣人是做到天地合一的,人先效仿地,地效仿天,天效仿道,道就是自然。
修道就是修无私无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修道的方法论
26. 道重身轻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根本,安静是控制急躁的力量,君子每天行道但不离开道,虽然得到丰厚的物质享受,但还是如燕子一样处于超然的状态。无奈大国的君主,轻率地治理天下,轻率就失去根本,急躁就会失去力量。
重:往下沉的东西,稳重
轻:浮上去的东西,轻浮
君:一股能够约束的力量
辎重:德行 道
轻天下:轻率地治理天下
27. 善行无迹
第27章
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做事的人是不会留下任何像车经过一样的痕迹,说话很谨慎的人是不会留下任何毛病遭受大家的指责,善于心算的人不会使用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善于关心别人的人)不会使用门栓但别人就是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善于交际的人)不会使用绳子,但别人就是解不开。
五个善行,用来解救人和物的
善行:善于做事的人
善言:说话很谨慎的人
善数:心中有数
筹:筹码
策:计算的工具
关楗:门栓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圣人经常善于救人,所以不会抛弃人,善于依照自然规律来救物品,所以不会放弃物品,这就是承袭常道的表现。
袭:承袭
明:常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所以行善的人,是不行善的人的老师,不行善的人,是行善人的行善对象。不行善的人不重视自己的老师,行善的人不爱惜他的行善对象,虽然有智慧但是很糊涂,这是精妙的道理啊。
资:行善的对象
评论:有些中国人自己不爱惜中国人身份,看不起中国人,崇洋媚外,是典型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28. 大道无分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
知道刚强和柔弱的好处,而处事坚守柔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表现。
谿:小溪
先礼后兵
为天下谿(xī),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天下的小溪汇聚成大江大河,你的常德不会离开,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坚守装成不知道的样子,这是天下人相仿的道。
白:没有教人做坏事的知识
黑:深不可识
守:坚守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惟道是从,你的言行就不会有差错,你就回归于道。
忒:差错,偏差
用装糊涂来满足别人的虚荣心,别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贻笑大方,是在班门弄斧。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知道荣耀荣誉的状况,但是坚守受辱的状态,好比天下宽广的山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恒长的德行就能聚足,你就会回归到万物原来的地步。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朴物分散了成为各种器物,圣人善用各种器物,好比治国善用各种官员,所以成为百官的首领,所以大的制度是不能分割的。
割:治标不治本
评论:中国的法律、规章、制度最后都有一条其他,正式践行了大制不割的道理。 做到无分,就要破除一切的执着,有一点点的执着都是分。
29. 无为无执
第29章
将于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将要治理天下的人,我认为他是迫不得已的,天下是神妙的工具,不可以凭自己的想法。
神:无形无方
不可执也,为者败也,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不可以固执,固执的人必定失败,固执的人会失去人心,圣人不违反自然,所以不会失败,不固执自己的看法,所以不会失去人心。
故物,或行或随,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所以万物,有时走在前面,有时跟在后面,有时吹暖气,有时吹冷气,有时刚强,有时羸弱,有时处于安全,有时处于危险。圣人看到这个自然现象就不过分,不奢华,不骄傲。
羸:弱
载:安
隳:危
甚:极端
去奢:不奢华
30. 物壮则老
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用武力争夺天下,因为战争是一报还一报的,打仗的地方,杂草重生。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战争过后,必有饥荒。战争有了好的成果就要立刻停下来,不敢用强有力的武力来得到,有了好的成果不能自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也不能自夸自耀。
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战争得到了成果不能因此骄傲,要认为是不得已才战的,不能认为是自己武力强大得到的。万物强壮就会老去,这就叫做不道,不道就是早衰早亡。
31. 不战而胜
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战争是不好的手段,万物都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会用它,常用君子的做法行事,非常时刻才打仗。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战争是不吉祥的工具,不是君子经常用的,是不得已才用的,要保持淡定,战争取胜不是美好的,认为战争取胜是美好的人其实是喜好杀人的
恬淡:淡定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喜好杀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不战为上,战为下,小战为上,大战为下。
好的事情是左为大,右为小。而不详的事情比如战争、丧葬等,左为小,右为大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就是用丧礼的方式对待,杀人的人会因杀人感到悲伤哭泣,战争胜利的一方,要用丧礼的处理。
32. 万物自宾
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常道没有名字,自然的虽然只有小用,但是天下万物不能成为你服从你的对象,王侯如果能遵守这个常道,天下万物都把自己看成天地的过客,天地相通,就会降下甘露。
道常:道的常规
朴:无欲,自然
自宾:把自己看成过客
天地相合:阴阳气相通
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百姓没有政令但是能均衡发展,在初始的时候定制度,分职位,各司其责。可当职位越分越细,责任越来越重时,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才能避免危险,譬如道行在天下,就像江海流入川谷最终形成湖泊一样自然。
自均:让物平均发展
不殆:避免危险
行道者全其寿
让生生不已的道,不被忘记
33. 自知自强
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道理的,战胜别人的人有能力,战胜自己的人是强者,容易满足的人富有,遇到困难逆行的人有意志力。不失去住所的人活的久,死去但是后代延续的人他的精神长存。
自胜者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志:意志力
不失其所:不忘本
一个内心很满足的人,他是最富有的
一个人不了解自己,就是流离失所
回家永远是最安全的路
34. 道蕴万物
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道很广大,是没有左右分别的,万物依靠道而生存,道也不会离开万物,道有功劳成就的但是不认为自己有功劳,道覆盖和供养万物,但不是万物的主人。
泛:广泛,广大
其可左右:根本没有左右的分别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常道无私无欲被称为小,但是万物都需要的它,且常道没有主人,故也可称为大,因为道始终不自认为大,所以道能成为大。
35. 往而不害
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遵道而行,天下皆可行。去到一个地方不受当地的干扰,才会安全且太平。美妙的音乐和可口的美食虽然很诱人,但是过客享受他们会做到适可而止。道用嘴讲出来是平淡且乏味,不值得看,不值得听。但是用道去实践是受用终生,没有穷尽。
大象:生生不息之道
执大象:惟道是从,遵道而行
往而不害:不受外界的阻扰
太:泰
乐:音乐
饵:美食
止:适可而止
既:穷尽
道不是用来讲的,道是用来实践的
36. 以柔克刚
第36章
将欲歙(xi)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举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打算收缩,必然故意扩张;打算弱小,必然故意强大;打算废弃,必然故意高举;打算获取,必然故意给予。这被称为微明,用柔弱的方式战胜胜过用刚强的方式战胜。鱼不能脱离深水,国家的武器不可以随意给别人看到。
歙:收缩
37. 道常无为
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的常规合乎自然而无所不为,一方之主如果能遵守自然的规律(守虚),万物将按照规律变化。自生自长之后贪欲就会出来,要用道来镇住难以控制的欲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将会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会趋于心静,天下将自发的安定下来。
道常:道的常规
吾:道
守虚
谦虚
没有自己的意见
不坚持任何事情
杜外以养中
外:目、口、耳
中:精、气、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道德经
道经1-37章
德经38-81章
38. 上德不德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的人不标榜自已有德,才被别人称为有德,下德的人标榜自已有德,才被别人称成为无德。
上德:高尚的品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德的人不违反自然,不会故意做出好的德性,不把品德修养当做手段。下德的人也不违反自然,但会故意做出好的德性,得到自己的私欲。
以:有心,故意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仁有作为但不故意作为,上义有作为且故意作为,上礼有作为但是对方没有回应,就挥手臂扔掉礼节。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所以失去道然后讲品德,失去品德然后讲仁爱,失去仁爱然后讲忠义,失去忠义让后讲礼节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zhi四声)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遵从礼节的人,忠信都很薄弱,是乱源的开始。自以为先知先觉的人,只是看到了道的表面,自己才是真正愚昧的。大丈夫处于厚的地方不去薄的地方。处于道的本源,不居于道的表面,所以去掉浮华,得到敦厚笃实的道。
大丈夫:为人处世处处遵道而行的人
厚:道的本源
道:凭良心
德:凭良心说话、做事
仁:将心比心,互相感应
义:自我要求
礼:要求对方
我们要求合理,自我要求,凭良心做事,达到无私无我无为的道的层次
39. 贱为贵本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自古以来得道的万物,天得道才会清明,地得道才会安宁,神得道才会灵通,河谷得道才会充满生机,万物得道才能生长,一方之主得道才能成为天下的楷模
昔:自古以来
一:无到有的过渡
得一:得道,一代表道
宁:安宁
灵:灵通
谷:河川、平地、深谷
盈:盈满、充满生机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得道导致的结果,天失道不清明,将恐怕撕裂,地失道不安宁,将恐怕荒废,神失道不灵通,将恐怕香火中断,山谷失道不会充满生机,将恐怕万物枯竭,万物失道不会生长,将恐怕灭绝。一地之主失道就不是楷模,该地区将恐怕被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高贵以下贱为根本和基础,所以王侯自称孤、寡、不谷。难道这就是贱当做根本的表现吗?不是。其实最好的称誉就是没有称誉。所以不要成为像大家所喜欢的美玉和坚硬的石头,守住谦虚和内心的柔弱。
不谷:没法生养万物
至誉无誉:没有称誉好过日子,有了称誉难过日子
40. 无中生有
第40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向相反的方向走道才会运行,坚守柔弱道才会被运用。天下万物都是从有产生的,有是从无产生的
生死相反,福祸相反,有无相反
反:返回原点,发展到反面,相反相成
动:运行
有无相同叫做玄,玄就是想不通,想不通才要想
41. 大器晚成
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高等智慧的人听到道理,勤奋地尊道而行,中等智慧的人听到道理,似懂非懂喜欢到处论道,下等智慧的人听到道理大笑起来,不笑道就不是常道。其实古人的言论就有常道。
士:读书人
建言:古人的言论
古人的常道(整全的道理,一正一反)有:
无毒不丈夫,最毒妇人心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隔肚皮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以胜败论英雄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明白了常道自己好像更愚昧,是因为真实的常道更加宽广,尊道而行自己好像在退步是因为越往后道越来越难以理解,平坦的道路好像变得崎岖不平是因为自己的体力变得越来越差。高尚的品德要好像深谷一样,功劳很大要好像受到耻辱一样,有广大的品德好像品德还不够一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好像做贼一样。质朴纯真能够容易改变。方形很大没有角落,器物很大无法完成,大道的声音很轻,大道的现象无形,大道是没有名字的。只有道,才会善于借给你用而且所有的成就都让给你。
若:好像的样子
夷:平坦
纇:崎岖不平
大白:你的功劳很大
若辱:好像受到耻辱一样
广:广博 广大
质真:质朴 真实
渝:改变
隅:角落
建议:下德要潜修密行,建德若偷,修炼自己不要让别人制造,从知识面,到道义面,再到仁心慈悲,达到上德不德,最后全部忘记,这时你与道就非常接近了。
42. 三生万物
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常道中生出太极,太极中生出阴阳,阴阳中产生阴阳互动,阴阳互动产生万物。万物背离阴面,合抱阳面,冲虚阴阳之气后就会合理调和。
一:从无到有的开始
二:开始阴阳有了不一样的性质
三:阴、阳、阴阳互动
冲:虚
和:合理调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人所厌恶的,唯有孤、寡、不谷,而君王用他们来称呼自己,所以万物会用过分损失自己来增益,也会用过分增益自己来损失。古人所传下来的教训,我们要传承下去。强悍的人不得好死,我将以此为基本要领代代相传。
强梁者不得其死=精于游泳者死于水
教父:教学的课题、基本要义
合与分都是生的一种作用
43. 无为之益
第43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驾驭天下最刚强的事物,没有形状的东西才能穿越铜墙铁壁情,我才知道顺着自然规律做的事才是最有益的。身教后别人就会效仿,这样大家都顺着自然规律做事都得到了益处,可惜天下很少人明白,也很少人能做得到。
无有:没有形状,没有质量的东西
无间:密到没有间隙,密到一点空隙都没有
无为:做事情符合自然的规律
希:稀少
要以虚控实、极弱胜强。刚对刚,反而两败俱伤。
44. 知足不辱
第44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和身体谁更亲近,身体和钱财谁更重要,欲望和伤痛谁更可怕,过分追求名利必定大费周章,折损性命,过分拥有财物必定被人夺走。所以知足寡欲就不会招来无谓的耻辱,做到适可而止就不会招来无妄的祸害,那么你的生命才会长久一些。
多:重要
得:欲望
亡:对身体造成伤害
甚爱:过度追求名利
藏:积聚财物不愿分享
知足:寡欲不争,适当的欲望
欲:过分的需求
知止:适可而止,合理
人经常为了自己的虚名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45. 大成若缺
第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圆满的东西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这欠缺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实的东西好像有所冲虚的样子,这冲虚的作用就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人好像有所弯曲的样子,最灵巧的人好像笨拙的样子,最会争辩真理的人好像口才不好的样子,人躁动起来能战胜寒冷,人安静下来能战胜炎热,做事符合自然规律那天下的事物才会回复正道。
弊:衰竭
讷:木讷
躁:激动
46. 知足常足
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安定,老百姓用马来耕作,天下荒乱,战马在战场上出生。产生灾祸是由于不知道满足,受到责难是由于贪得无厌。所以时刻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才是正常的满足,长时间的满足。
却:停止
却走马:马不再跑
咎:受到责难
欲:想
欲得:贪得无厌
常:常常,正常,常态
帝王学就是《道德经》
47. 不行而知
第47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作为君王要有不出门,知道天下事,不看窗外,知道众生象的本领。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圣君不必远行就知道天下的变化,不必亲眼看到就知道真相是什么。我没有目的的做事,但是所做的事情本身具有它的使命。
牖:窗格子
圣人:圣君
理所当然,事所必然
天道就是天象,天道在众生象
人要修炼到无我、无私、无欲、无知,才有办法和道合一
48. 为道日损
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每天求学知识将会增加,行道的人每天会去掉不符合常道的知识,知识一再的筛选,最终达到所拥有的知识都符合自然规律。真正懂得做事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才能做到无所不为。取天下好像没有做什么事情的人是真命天子,为取天下做了很多事情的人是不能够取得天下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提醒我们具备广博的知识,但是知识要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要用。
经济=经世济国
无不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常道后生活自由自在,好像什么都能做,不会超出自然规律
大为天定,不以智取
49. 圣无常心
第49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君常常没有主见,用百姓的主见当做自己的主见。百姓善良我善待他,百姓不善良我还是善待它,这就是发自内心没有条件的真正的善。有信用的人我对他有信用,没有信用的人,我也对他有信用,这就是发自内心没有条件的真正的信用。圣君面对天下百姓非常谨慎,视天下百姓虽然有不同的需求,但都是一样的。百姓都会用耳朵和眼睛注意圣君的言行。圣君把百姓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
德:人性
德善:发自内心,没有条件的真正的善
歙:收敛,谨慎
浑:浑然相同
注:注视
50. 出生入死
第50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人自然出生到死亡的,自然长寿的有百分之三十,自然短命的有百分之三十。自找死路的也有百分之三十,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太过注重养生。听说很会养生的人,到处走不会遇到猛兽,打仗不会被兵器和士兵所杀。猛兽不知道它的角攻击你哪里,老虎不知道他的爪子攻击你哪里,士兵不知道他的兵器攻击你哪里。这是什么道理?是因为他不会制造让自己死的情境。
出生:从无到有
入死:从有到无
十有三:百分之三十
生之徒:自然长寿的
死之徒:自然短命的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无死地:命不该绝
这章告诉我们,只要戒除贪念,不要对死有恐惧,谢绝一切声色名利,你就会摄生,很会保养自己。
51. 尊道贵德
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长万物,自己得到的部分将会不断的积累。万物的形状各异,是由于外界各种情势造成的。所以万物都是遵守常道而珍贵自己得到的部分。常道要遵守,自己得到的部分要珍贵,这不是命令而是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要生长万物,自己得到的部分要积累,就要让万物成长、发育、定形,让万物得到环境、营养、保护,道生长万物但不占有万物,有成就但不在万物面前居功,万物得到成长但不主宰万物,这就是玄德。
势:外界各种情势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不居
父母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物品随意要求孩子,孩子不是刻意塑造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是用道之尊,德之贵养育孩子,孩子自然有孩子的样子就好。
52. 没生不殆
第52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道是天下万物的开始,所以把道看做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既然知道天下万物的母亲,就能知道万物的现象。既然知道万物现象,就要回归万物的本源,守住常道。这样这一辈子都不会有危险。
以不变应万变,变的只是现象,不变的是根本、原则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目不妄视,口不妄言 ,终身都不忧苦。睁开眼睛,增长自己的欲望,终身不能得救。能看到微细的东西才叫聪明。守住柔弱才叫强大,运用道的光,就会回复道的本源,就不会留给自己灾祸,这才叫做习以为常。
塞:堵塞
兑:眼睛
闭:关闭
门:口
终生不勤:终身都不忧苦
勤:勤劳
袭常:习以为常
终身不救:自作自受
守柔曰强:弱者道之用
53. 大道甚夷
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突然间我悟到的道理、得到的资讯,想要告诉别人时,在施与的时候要十分的畏惧,大道很平坦易行,但是人喜欢走捷径。朝政很污乱,农田很荒芜,国库很空虚,但是君王还要衣着华丽,出门佩戴利剑,饮食贪得无厌,搜刮来的货物用不完,这就是抢夺百姓物品还要夸大国泰民安,这可不是常道啊。
介然:忽然
朝:宫殿
除:污乱
芜:荒芜,废耕
人都有偏道的倾向
人好径:所以要反者道之动,别人走捷径,我们要走平坦的大道一步一步走才是真实的人生
大众传播者有些东西只能小众传播,不可以大众传播,一定要区隔开来。
民主需要少数先知先觉的人引导我们,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
54. 以身观身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善于建立自己德性的人,品德不会被拔除。善于抱住常道的人,常道不会别剥离。你的精神后代将会一直传递下去。把自己当做修道的试验场,他的德性是真实的。把家庭当做修道的试验场,他的德性是宽裕的,家庭和谐。把家乡当做修道的试验场,他的德性会生长,邻里和睦。把国家当做修道的试验场,他的德性会充实圆满。把天下当做修道的试验场,他的德行会无所不在,国家间和平发展
建:建立
抱:抱一
普:无所不在
身,家,乡,国,天下当做修道的试验场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所以用问心无愧的身体来观察自己的身体,用和谐的家庭来观察自己的家庭,用邻里和睦的家乡来观察自己的家乡,用充满德性的国家来观察自己的国家,用和平发展的天下来观察自己的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的事呢?是依据以上的观察。
以身观身:问心无愧
55. 含德之厚
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鹜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具有深厚的道德,好比刚出生的婴儿。毒虫不蜇,猛兽不抓,凶猛的鸟不扑。虽然骨头很弱、经脉柔软,但是握得很紧。虽然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是生殖器却能挺起,是因为精气没有受到任何消耗,和万物都是相通的、同道的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婴儿终日哭泣但是声音不会沙哑,是因为和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知道和的效用就知道什么是常理,知道常理就是明白的人。贪生怕死就会有灾祸,坚定信念就会刚强,万物壮大就会老去,这就是偏离了道,偏离了道很快就会死去。
婴儿是无知、无欲、无为
益生:贪生怕死
祥:灾祸
强:刚强
物壮则老:好比狂风骤雨一阵过后就消失了。别人让你亢奋、激动、伤你元气其实都不长久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大壮,接着你就会快速变老,反应迟钝从而骗走你的钱,大伤元气加快你的死亡。
56. 知者不言
第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明白道理的人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知道道理的人用说话来说服别人。明白道理的人看到好物但不动心,看到次品但能闭上嘴,不锐利,无纷争,调和周围气氛,能与各色人士打交道,这称为玄同。
知者:明道之人
兑:眼睛
门:嘴巴
锐:锐利
尘:尘埃 尘俗
玄同:人天合一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所以不能为了亲近自己的需求而疏远了别人,不能为了获利而害了别人,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尊贵而作践自己。能做到这些是天下最难能可贵的人。
57. 治国之道
第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道政要合一,指挥军队要出其不意,顺着百姓的需求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这才是圣王呢?下面举个例子。
治国三纲领
正:止于一,抱一
奇:出乎意料
无事:无为
取:夺取 治理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下禁令太多,百姓越贫困。百姓知识太多,国家越混乱。人大多会耍技巧,奇形歪理大量产生(诈骗手法难以分辨)。法令严苛,盗贼更多。
利器:知识
法令永远只能治标无法治本,治本方法少私寡欲
滋:多
彰:彰显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圣人说过,我顺着自然规律去做,百姓自己顺着我的意思发展。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百姓自我从歪斜导正,民风改善。我不找老百姓麻烦,老百姓自己去改善生活。我不奢侈老百姓自然就会朴素。
58. 福祸相依
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君王从政少说话,他的老百姓就会宽厚。君王赏罚分明,百姓德性就会越缺失。祸会变成福,福会变成祸。谁也不知道怎么做才会有这样的变化,它是不固定的。
闷闷:无为、无事、无需、好静、无欲的表现
法治
礼治
仁治
依道治国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正面做久了会产生负面的事情,善行做久了会产生邪恶的事情。人迷失了真像,从古至今已经很久了。圣人内方外圆(坚持原则但是方式很圆通),清廉但不标榜,正直但不放肆,有功但不刺激别人。
产生负面的根本原因是有欲望,有贪念,想有所作为
只有没有自己的人才不会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迷:迷惑、迷信、迷失
固:很难改变
刿:伤害
59. 治人事天
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为人民服务和养生就要深藏不露,只有深藏不露才能提早服从于道,提早服从于道才能积累深厚的德性,积累深厚的德性就会无为而无不为。
人越来越接近天道,就要不断的自己修道,修道的两个方面是为政和养生。 为政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养生是为了更有时间服务人民
有为的力量是有极限的,只有无为的力量是没有极限的
治人:为人民服务
事天:养生
啬:寡欲,内敛,归常,深藏不露
早服:及早服从于道,降服自己的欲望,不远复。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无为而无不为,这力量是无限的。力量没有极限,可以成为君王。掌握了治国的根本(用虚来生),才可以长长久久。这是根深蒂固,长久发展的道理。
60. 道莅天下
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理大的国家,像烹调小鱼那样。用道来治理天下,黑道不作乱。不但黑道不作乱,白道也不敢张扬。不但普通人不敢张扬,圣人也不敢张扬。黑白两道不相斗,圣人也不和黑白两道相争,是因为各自的德性回归到无欲无为的大道。
烹调小鱼不要翻滚小鱼,治理国家不要折腾老百姓
不折腾老百姓君王要做到无事、无为、不扰、不言
鬼:社会上的黑暗面
交归:回归到无欲无为的大道
敬鬼神而远之
61. 大者为下
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有了谦虚的态度,处于底下的位置,世界各国就会乐于和你交往,成为各国获得自身发展、日常资源的伟大母性的角色。雌性经常用虚静来取胜雄性,用虚静来居下。所以大国给小国好处,给小国面子,则得到小国的拥护。小国谦卑地服从大国,则从大国得到很多好处。所以要么是用居下让别人服从于我,要么是居下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
父亲是一家之长,母亲是一家之主
下流:居下,谦虚的态度
交:汇聚
牝:雌性
静:虚静,柔弱
牡:雄性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不过是为了倡导自己的主张时能得到小国的拥护,小国不过是为了抵御他国入侵时能得到大国的帮助。两者用居下的态度各自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国更应该发挥居下的风度。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孟子《梁惠王》
大国要爱护小国,小国不要激怒大国
下:现代的手法是吹捧、拍马屁
62. 善人之宝
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道是让万物的安心的方法,有良心的人就会凭良心遵正道而行,没有良心的人就会为了自保遵邪道而行。美好虚假的广告可以得到市场的推崇,美好虚假的行为可以得到别人的拥护,和这些人相比没有良心的人不应该放弃他们。
奥:奥妙,庇荫
道包含正道、偏道、邪道、歪道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所以要设立天子,下设三公,三公们虽然合抱玉璧,坐四匹马驾的车。但不如坐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的要求,自己的品德修养是否日益精进。古人为什么把这个道理看得如此珍贵?不是说,我行正道想要得到好处或者我有罪乞求赦免。所以道才是天下最珍贵的东西。
天子:最高领袖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拱:两手合抱
璧:玉璧
驷马:四匹马驾的车
63. 抱怨以德
第63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符合自然规律的有所做为
事无事:用没有事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味无味:品味于无味之中
无为:不违反自然规律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大事先从小事做起,事多先从事少做起,事前的抱怨要用你的品德来化解,做难事先从容易的事做起,做大事先从微细的事做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天下困难的事情,必先从容易的做起。天下伟大的事情,必先从微细的做起。圣人不好高骛远,不会眼高手低,所以能做成伟大的成就。轻易承诺的人必定没有信用,看上去容易的事情必定有很多困难没有注意到。圣人做任何事情都抱着谨慎小心,不容易做成,不是我想的这么简单的心态,所以始终没有遇到困难。
见大人物要小视之,才不会吓自己,见小人物大视之,才不会惹怒他
64. 未兆易谋
第64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事情安定才容易有把握,没有发生征兆才容易去谋划。事情脆弱时容易消融,事情微细时容易忽视。事情没有发生就去预防,事情没有乱来的时候就去整治。合抱的大树从树苗生长而成,很高的楼台用泥土累积而成,千里的距离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用心看时机,看可能的变化并做好计划
中国人嘴上讲试试看,其实心里很有把握。
大生于小,高从低开始发展
兆:征兆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有心作为反而败事,固执偏道反而缺失。圣人做事不违反自然规律,所以不会失败,不固执所以没有缺失。老百姓做事,常常在几乎完成的时候失败了。直到最后都像刚刚开始一样的谨慎,就不会失败。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秦五策
慎:谨慎,小心
慎终:坚持到最后五分钟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以不欲作为最大的欲望,不重视珍贵的货物。学成后教化众人,使人们的过失自动回复于正道,辅导万物按照自然规律自生自灭、自我发展,而不敢有所作为。
欲不欲:以不欲作为最大的欲望
学不学:以不学为教学的基础。不要只学个大概,不全面就开始教别人,这是在害人。
要把知识转化成德行,才能无限发挥知识的作用
65. 将以愚之
第65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古代善于用道来施政的人,老百姓不是表现得很聪明,而是表现得很谦卑、守份、不聪明的样子。老百姓很难治理,是他们很会耍小聪明。所以用知识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敌人,不用知识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气
赞天地之化育——中庸
拯救地球
大智若愚,愚者道之用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是不说而已,公道自在人心
中国人时时心生一计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知道这两个治国方法,也称为稽式。经常知道稽式,称为玄德。玄德深不可识,无远弗届,与万物现象是相反的。然后才能完全符合自然,与道合一。
玄德:持久恒常明白准则并妥善运用;与万物共同返璞归真
任何事情不要违反自然
知返不迷
先培养小孩品德,学会做人基本的道理后再学知识,而不是只学知识不重视品德修养,最后长大了一定吃大亏。
我们要聪明,但是不能耍小聪明,因为耍小聪明一定吃亏。我们要不争,因为争的人一定争不到大的。所以中国人得到好处一定会说没有拿;得到晋升的机会一定会说没听说,这次一定轮不到我。
66. 不争之争
第66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百川汇集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居下,所以能成为天下所归的地方。圣人想要成为万民之上,必须做到言辞谦卑。想要以百姓为先,必须做到不与民争利。
王:天下所归的地方,人心所向的圣人
以言下之:言辞谦卑
身后之:以百姓为先,不与民争利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高高在上,但是百姓没有感到负荷很重;走在前面,但是老百姓没有受到伤害。所以天下百姓乐于推崇他的政策且并不厌弃。因为圣人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愿意与他争。
推:推崇
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没有人愿意与他争
争的人表面上是占了小便宜,实际上是吃大亏
67. 我有三宝
第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下人都说道太大了,怎么说都不全面。其实就是因为太大了,所以不全面。如果很具体,流传的时间长了,那么道就太小了。我有三个宝贝,如果做到了那就离道不远了: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没有摸清倡导是否有效,是否有不良后果以前,不要过早地提出来。
慈:慈爱,仁心,符合人性,为人民服务
俭:节俭
不敢为天下先:如果没有摸清倡导的是否有效,是否有不良的后果以前,不要太快地拿出来倡导。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有一颗慈爱的心所以能遇事勇敢,做到不动心所以能广泛学习,不争所以能成为万物之长。可惜如今舍弃慈爱做事鲁莽,舍弃节俭花钱阔绰,舍弃不争锋芒毕露,那就死定了。
慈故能勇:仁者无敌
俭:内心很清静,不动心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用慈爱战斗才能取胜,用慈爱守护才会牢固,老天如果要救人,就会用慈爱来回复人类的本性,人类用慈爱守卫地球。
68. 不争之德
第68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善于提升自己品德修养的人不轻易表现得好武的心态,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战胜对方的人不会持续交战,善于用人的人要居下,为人谦卑礼让。这些现象就叫做不争之德,这样做才能上下同心协力,做到这样才能登峰造极天人合一。
士:读书人
为之下:为人谦卑礼让
修道的方式叫做不争、无为
得人心才叫会用人,管理只管看得见的部分,是不可靠的
配天之极:不会到处显神通,处处要表现才能,把高低贵贱大小善恶美丑看成一样的,就不会有分别心,摆脱了利害关系,没有生和死的恐惧,顾虑就会很少,动机就很纯正,目标就很明确。要从最小的地方开始做起,养成习惯就好了
69. 哀兵必胜
第69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善于用兵的人常常这样说,我不敢主动出击而是被动应战,不敢占有土地而是退还土地。所以行军打仗没有阵列,击退敌人不用挥臂,指挥军队不用兵器,抓住敌人没有敌意。最大的祸患在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就会自大自高自满,几乎丧失了天道。所以两兵相争,用办丧事的心情应战的一方获胜。
执无兵:指挥军队用的是文化,不是兵器
宝:天道
抗兵:举兵
哀者胜矣:哀兵必胜,打胜仗要用办丧事的心情处理。用合乎天道的方式打仗,仁者无敌。
不要用战争获胜自我炫耀,自我标榜了不起,不让就是好战好杀,好战好杀是不耻
凡是用兵都是不得已的,非到最后关头,不轻易出手
70. 被褐怀玉
第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做到,但是天下人没有能真正理解,真正做得到的。说话要集前人之大成,做事要根据所在立场,保持原则
言有宗:集前人之大成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只有无知无欲的人,才不会到处要求别人知道他的厉害。知道我讲的道理的人越来越稀少,依照我讲的道理而行的人更加珍贵。所以圣人披上粗布衣而内怀才德,把才德当做宝玉一般。
到处炫耀,到处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厉害的人,连下士都不如,不要理他。
71. 病病不病
第71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但是不自满,这是最高境界。不知道但是自认为知道,这是很大的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是因为他知道这种毛病真的是一种毛病。只有去除了这种毛病,才能不会染上这种毛病。(自已认为没有毛病的人,而是毛病很多而且非常严重。)
病:很大的毛病
病病:一是知道这是一种病,二是知道这种病去掉了才能不会有病,三是知道要先把这种毛病去掉才不会和一般人一样有通病
深藏不露(知不知)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才能,而且才能不小
有大才能的人深藏不露(知不知,潜龙勿用)的原因
1. 别人嫉妒你就会想办法打击你
2. 别人害怕你就会联合别人把你排挤出去
3. 你曲高寡和别人听不懂,认为你是疯子
知不知的好处
知范围太广,永远谦虚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让别人先说才能得到更多
求道的过程要以无知入道,以无名为体,以可以知者为用。用已知的部分先去走,先去体验,然后多请教别人。
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
72. 民不畏威
第72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狎,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百姓不怕君王的威势,君王就受到天的威胁。做官的人不要轻视百姓内心的感觉,不要玩弄百姓生存之道。只有不轻视百姓内心的感觉,才能不玩弄百姓生存之道。圣人知道自己但不会炫耀自己的见识,自己爱惜自己不认为自己尊贵。所以抛弃自见自贵,保留自知自爱。
夫唯不狎,是以不厌
只有不轻视百姓内心的感觉,才能不玩弄百姓生存之道
只有当官的不轻视百姓内心的感觉,百姓才不会厌弃君王的统治
大威:天威、民威
狎:轻视、看不起
其:人民
居:内心世界
厌:玩弄
自知:反省自己关怀别人
自爱:爱惜自己尊重别人
一个人不会炫耀自己的知识,不会处处显示他跟人家的不同,这样的人才是内心很充实的人
73. 天网恢恢
第73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作为则离死不远,勇于不敢作为则存活长久。这两者一个利己利他,一个害己害人。老天所厌恶的人,谁知道他被厌恶的原因呢?天道的原则如下,不与任何人争,你永远是胜利者。不多说话,你能应对自如。不号召,别人自动归向于它。处事自然,但能谋划得非常严密、不会疏漏。自然因果是很周全的,虽然有时疏忽但是没有一个能逃得掉。
老子要求我们要慈(慈爱)、哀(怜悯、照顾别人的权益)、谦(处下)、弱(柔)
天网:自然因果
不失:没有一个能逃得掉
法治三原则:凭良心立法、凭良心司法、凭良心执法
法治
礼治
仁治
无为而治
74. 民不畏死
第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
老百姓不怕死亡,何必用死亡来让他恐惧。如果使百姓常常畏惧死亡,可还有人做坏事,做官的人就将他抓起来处以死刑,就没有人敢继续做坏事了。能执行死刑的只有老天,老天才能决定什么时候杀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杀:处以死刑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zhuó]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代替老天执行杀人任务的人称为替天道杀人的人,凡是代替天道杀人的人,很少有不伤害自己非常严重的。
司杀的道不在杀,而在广开生路,只有广开生路才能减少杀戮。
75. 无以生为
第75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百姓饥饿,是因为上位的人收了太多的税,老百姓没剩下多少,所以老百姓饥饿。老百姓难管理,是因为上位的人做出跟自然规律相反的动作,所以老百姓难管理。
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让老百姓为国家办事,要考虑此时合不合适
有为:跟自然规律相反的动作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百姓不怕死,是因为上位的人追求奢侈的生活,所以老百姓不怕死。只有对生活没有追求的官员,比看重生活的官员来得高明。
轻死:不怕死
贤:高明
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管好自己(自律)
76. 兵强则灭
第76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活着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的僵硬的。草木活着是柔软的,死后是僵硬枯萎的。所以修养不好的人,看不惯别人的人迟早自己气死自己,修养好的人,好谦让的人不会生自己的气,活的就很愉快。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所以军队强盛不会取胜,树木强壮容易砍断,强大者太过显眼要处下才能保护自己,柔弱者太过危险处上才能保护自己。
好男不与女斗
看上去是侮辱女性柔弱,实际意义是在保护女性
大人不记小人过
看上去是表扬大人,实际意义是在保护小人
大人:地位高的人,小人:地位低的人
会柔的人才是会刚的人,不发脾气的人偶尔发脾气别人才会重视你。
柔弱处上是天道好还,而人道却常常欺负弱小,挑软柿子捏。所以人要修己,早日实现天人合一,做符合天道的事。
柔弱要认份,与处上的人不要争强好斗,要顺应他们,然后找出一条自己的生路,就会处上。看上去很懦弱,实际上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77. 为而不恃
第77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好比弯弓上弦,太高了压低一下,太低了抬高一点,弦太长了把它缩短一些,弦太长了把它续长一些。天道就是多的减少一些,少的增加一些。
这是调整不是创新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人道则相反,少的反而要减少一些来奉献给多的。什么样的人能将多出来的东西奉献给天下?只有行道的人能做得到。圣人按照自然规律作为但不自我夸耀,有功劳但是不居功,是因为圣人不愿意表现自己的高明。
不处:不居功
其:因为
修道人要消解外面的有余,来充实内在的不足,富贵是要让你修道,而不是富贵让你奢华,炫耀,摆阔,祸延子孙。
78. 正言若反
第78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没有比水更能改变坚硬刚强的事物。没有什么事物能够改变水的天性。弱柔者能够战胜刚强者。天下没有不知道这些道理的,但是没有人能做得到。
胜:改变对方的本质
性相近,习相远——论语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圣人说过,愿意接受天下最污垢的人,才可以担任一个国家的君王。愿意接受天下最不祥的人,才可以成为天下的共主。正面的言论好像总是被听成反面的意思。
社:地神
稷:谷神
正言若反的言论:吃亏就是占便宜。退一步海阔天空。识时务者为俊杰。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嘴上这样讲心里却想着一定做不到的。最终心想事成真的就会做不到。
79. 天道无亲
第79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怨恨虽然和解但是怨气没有消散,这是好的行为吗?圣人宁愿处下,也不责怪别人。有德的人信守约定,无德的人依法办理,欺压别人。天网没有亲人,但是常常和遵道而行的人在一起。
右代表武,左代表文。右契贷款人拿,左契借款人拿
契:合同,契约
左契:卑下 处柔的态度
彻:车轮压轧的沟迹
天道:天网
无亲:天地不仁
常与善人:天人自然感应的作用
持经达变:原则公正不能变,但是是否贯彻执行,可否延期或进行调整都可以变化的
80. 小国寡民
第80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小国家看上去百姓比较少,百姓有复杂的机器但不去用,百姓重病去世但不会远走他乡,虽然交通工具很多但是百姓没有乘坐。国家虽然有军队但是不会列阵打仗。使百姓过上朴实纯真,愉快的生活。
什伯:复杂
远徙:远走他乡
陈:列阵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吃粗茶淡饭感到舒服,穿粗布衣服感到自在,待在家里感到满足,对家乡风俗感到自得其乐。相邻的国家互相彼此了解,两国的百姓却不经常来往(是因为没有利害关系)。
81. 利而不害
第81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真实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真实。行道的人不需要辩解,常常找借口辩解自己的人是不行道的人。有常识的人知识不多,有很知识的人常识不够。圣人不会见到好东西就要拿回去。为别人做的越多,我得到的就越多,给别人的越多,我得到的也越多。
有知识的人一是没有常识,人情世故不懂,二是没有道德,什么事情都敢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对万物有利无害,圣人行天道,有所作为但是不居功。
不争就不会违反天道,就会尽力而为。争就会有利害关系就会违反天道,别人就会不让你有所为。
通过对人群社会的无私奉献,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其他不适我们所能控制的
无为:不违反自然规律
不争:不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