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会计总论第一章
会计总论第一章,知识点有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属性、财务报告等。
编辑于2021-12-07 14:51:122022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其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的日期(达到自用状态+开始自用。
2022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第三章固定资产;CPA;cpa;cpa会计;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增加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在资产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内计提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预计负债的所有后续变动应在发生时确认为损益。
CPA注册会计师中无形资产的思维导图,知识点有无形资产的确认、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处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2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其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的日期(达到自用状态+开始自用。
2022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第三章固定资产;CPA;cpa;cpa会计;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增加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在资产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内计提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预计负债的所有后续变动应在发生时确认为损益。
CPA注册会计师中无形资产的思维导图,知识点有无形资产的确认、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处置。
总论
会计概述
会计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作用
1. 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2.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 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①基本准则;②具体准则;③应用指南;④解释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空间范围
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 给谁当会计,谁就是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
引申自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划分成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
会计期间
年度
中期
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报告期间→半年度、季度、月度
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产生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货币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应提供人民币反映的财务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可比性)
会计前提
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
应该
该是当期的收入/费用,无论是否收付款项,均应确认为当期收入/费用
注意:应收账款(无条件确认) 合同资产(有条件确认)
政府会计:收付实现制
见钱眼开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
收付实现制
财务会计
权责发生制
确认基础:解决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真实、完整、中立、无偏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作为依据
相关性
有用
与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以可靠性为基础
财务报告使用者:①股东 ②债权人 ③经营者 ④政府等
可理解性
清晰明了
可比性★
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自愿变更、法定变更)→自己和自己比
eg: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公允计量后需要追溯调整
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统一口径,相互可比→自己和别人比
eg: ①一般情况,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②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③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④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实质重于形式★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不像.....是....
eg:①优先股/永续债,确认为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例如附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或永续债→确认为负债; ②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明债实股); ③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④具有重大融资成分收入的确认:商品售后回购,属于租赁交易或融资交易时,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eg:⑤商品已经出售,企业为确保到期收回债款而暂时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该权力不会对客户取得该商品控制权构成障碍,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企业确认相应的收入
eg:⑥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贷款
eg:⑦将企业未持有权益,但能够控制的结构性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eg:⑧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成本法与权益法)
eg:⑨企业合并中,涉及到“控制”的判断,有些合并,从投资比例来看,虽然拥有被投资企业50%/50%以下股份,但投资企业通过章程、协议等有权决定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不应简单地以持股比例来判断控制权,而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程度
重要性★
从项目的性质(定性)和金额(定量)两方面判断
依赖职业判断
eg:①企业发生某些支出,金额较小的,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②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eg:③周转材料(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符合存货定义和确认条件,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eg:④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估计,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
eg:⑤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经济业务,如果对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时,为简化合并手续也应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相应的取舍,可以不编制抵消分录而直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设置→会计差错)
否则,违反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
eg:①资产减值准备;②预计负债(保修义务);③加速折旧法提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④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⑤研究阶段费用化;⑥物价下降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
eg:⑦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有条件确定)
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条件确定)
eg:⑧或有事项
或有负债
达到很可能(50%<X≤95%)→预计负债
或有资产
达到基本确定(95%<X<100%)→其他应收款
及时性
不得提前或延后→时效性
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
会计要素
反映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
资产
确认条件
①定义/特征
过去+拥有/控制+经济利益(有用)
②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0%<X≤95%)
③可靠计量(货币计量)
不能确认为资产×
①某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②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③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④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⑤特定无形资产转让,无形资产已被新技术替代,且该无形资产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应当全部计入当期损益;⑥转入“待处理财产损失”账户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基本确定:95%<X<100% 很可能:50%<X≤95% 可能:5%<X≤50% 极小可能:0%<X≤5%
100%→确定 96%→基本确定 50%→可能
负债
确认条件
①定义/特征
过去+流出(现金、实物资产、提供劳务、转为资本等)+现时义务(已承担)
②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50%<X≤95%)
③可靠计量(货币计量)
现时义务
法定义务→eg:弃置费用
推定义务→eg:习惯做法、公开承诺、公开宣布经营政策
不能确认为负债×
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事项
或有负债
不满足负债定义(潜在义务)
不满足确认条件(不能可靠计量/不是很可能流出)
个别报表中不确认,合并报表中确认
所有者权益★
定义: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东权益、净资产)
表达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来源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溢价、股本+股本溢价)
“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
“C”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概要
内容
实收资本(份额)/股本(面值)
股东投入的注册资金
资本公积
溢价
资本溢价
股本溢价
股东投入的不反映在执照上的资金
其他资本公积
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业务形成,与股东无关
其他综合收益
“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盈余公积(净利润×10%)
未分配利润
“C”留存收益/净利润-分红
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转增资本
资本公积(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弥补亏损
以前年度盈余公积√
以后年度净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 贷:盈余公积↑
发放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 贷:股本↑
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 (权益类) 贷:应付股利↑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
利得和损失
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eg: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间接转入所有者权益→不影响营业利润→影响利润→影响利润总额
eg:捐赠收支(股东捐赠除外×)、罚款、违约金等
计入营业利润→资产处置损益
不涉及合并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控股合报:净资产=归属母公司的权益+少数股东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 (利润表)
收入
特征/定义:日常+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投入资本无关+总流入
确认条件:履行合同履约义务,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取得控制权:主导使用+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费用
确认条件
①特征/定义:日常+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分配利润无关+总流出
②很可能流出
③流出导致资产减少↓/负债增加↑
④可靠计量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日常+非日常(计入当期损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计量属性
会计政策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强调当时
eg:大多数
过去价值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强调现在
eg:盘盈
可变现净值
倒推
预估售价-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税金
eg:存货
现值
强调未来→跨年度→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后所对应的价值
eg: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可回收金额等
公允价值
计量日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eg:所有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时
现时成本、现时价值
⒈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⒉某些情况:①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可靠计量 →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②金额无法取得+不能可靠计量→不允许×
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构成
①资产负债表;②利润表;③现金流量表;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⑤附注
财务报告目标
决策有用观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受托责任观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