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教学
初中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学笔记,包括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原则、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等内容。
编辑于2021-12-09 09:35:18中学教学
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双边活动(教+学)
教学与其它概念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部分与整体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途径和内容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的任务
形式教育论(重能力轻知识)
重点在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记忆或思维,不必在意知识的掌握多少
促进人的形式能力的发展
悟性(理性能力)
思维能力
重点开设古典人文课程: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文法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实质教育论(重知识轻能力)
重点在于传授学生实用知识
重点开设自然学科和现代语言等课程:物理、化学、地理、天文
实科课程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促进了学校课程结构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职业学校
中专
技术学校
代表人物: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
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双基+德智体美和个性
教学过程
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间接性:间接经验
引导性:教师指导
简捷性:效率高
教育性:知识+品德
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与学要相长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要相结合
基本阶段
引发学习动机
地位:首要环节、起始阶段
领会知识
地位:中心环节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概念:利用多种感官,获得感性知识
种类
实物直观
实物、标本、实地观测、现场参观
模象直观
图片、录像、电影、幻灯片
言语直观
形象化的语言
贯彻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选择语言不滥用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荀子 2.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夸美纽斯 3.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乌申斯基
启发性原则
概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贯彻要求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主动独立动手得民主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3.产婆术--苏格拉底 4.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巩固性原则
概念
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贯彻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和复习已有的知识
1.学而时习之;温度而知新--孔子 2.复习是学习之母--乌申斯基 3.熟读而静思--朱熹 4.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教育便不能达到彻底的境地--夸美纽斯
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
概念: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教学
贯彻要求
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
有系统、注矛盾、按顺序
1.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2.盈科而后进--孟子 3.循序而渐进--朱熹 4.应当循序渐进地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因材施教原则
概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
贯彻要求
教师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
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概念:学懂学会,学以致用
贯彻要求
书本知识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在村里实际运用知识和技能
1.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科学与思想相统一原则
概念:知识+品德
贯彻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赫尔巴特
量力性原则/接受性原则
概念: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能接受)
贯彻要求
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
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1.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墨子 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学记 3.随人分限所及--王守仁 4.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维果斯基
小巩(巩固性)找阴(因材施教)凉(量力性),寻(循序渐进)思(科学性和思想性)理(理论联系实际)直(直观性)发(启发性)
教学方法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概念: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分类: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优缺点
优点: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效率高,能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知识
缺点: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不利于因材施教
教师讲,学生听
谈话法
概念:也叫问答法,向学生提问,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分类: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优缺点
优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材施教
缺点:需要较多的时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师问,学生答
讨论法
概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获取知识的方法
优缺点
优点:集思广益、激发兴趣
缺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讨论容易脱离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读书指导法
概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参观法
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地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
实验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习作业法
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
数学的实地测量、地理的地形测绘、物理化学的生产技术实习、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
实践活动法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真实场景
情景教学法
教师引入或者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虚拟场景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而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特点(教学内容)
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一课程二师生三教学
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教学法
依据具体材料,通过集体交流与研讨促进学习
纲要图示教学法
通过字母、数字、图表、表格、思维导图等简明扼要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又叫启发教学法
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
范例教学法
瓦根舍因
将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典型事例,掌握一般的知识和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
个别教学制
一个一个轮流教,最古老的形式
现代
班级授课制
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使用最广泛)
特点:班、课、时
产生:1632年《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我国:1862京师同文馆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优缺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不利于因材施教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
个别辅导
现场教学
现代教学的特殊形式
复式教学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
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外部分组:编班
打破年龄,按能力或成绩分班
内部分组:编组
在按年龄分班的班级内,按能力或成绩编组
设计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
自己决定学习内容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
道尔顿制
美国教育家伯克赫斯特提出
教师指定参考书目,学生自学
反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
特朗普制
“灵活的课程表”
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
新型教学形式
小班教学
微格教学
翻转课堂
微课
慕课
教学基本环节
备课
地位
前提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三备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三计划
学期计划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教案)
备课的基本要求
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要根据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上课
地位
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程类型
按教学任务分
新授课(传授新知识课)
巩固课(巩固新知识)
技能课(培养技能技巧课)
检查课(检查知识课)
按一节课完成任务数分
单一课(只完成一种任务)
综合课(完成两种以上任务)
按教学方法分
讲授课
演示课
练习课
实验课
复习课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
板书有序
态度从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堂好课的根本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地位
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布置作业的要求
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
与教科书内容有逻辑联系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
合标准、量适宜、有逻辑、启思维、明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课外辅导
上课的必要补充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方式
考查
口头提问、书面作业、书面测试
考试
评价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测验指标
信度(reliability):稳定、可靠
效度(valitidy):有效性、正确性
难度(difficulty):试题难易度
区分度(discrimination):区分不同水平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教学评价
概念
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种类
按评价的功能分
诊断性评价
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所进行的评价
各种摸底考试,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
形成性评价
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教学中进行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等
总结性评价
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的全面评价
学期或学科结束时进行的期末考试、终结考试
按评价标准分
相对性评价
又叫常模参照性评价
选拔人才
看排名,与其他人对比
绝对性评价
又叫目标参照性评价
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与标准比
个体内差异评价
对个体的过去和现在或个体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了解个体表现
与标准比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
学生主动探究
布鲁纳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班级教学+个别辅导,为学生提供其需要的个别帮助和额外学习时间
布鲁姆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以学习者为中心
罗杰斯
抛锚式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程序教学模式
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直接教学(指导教学)
接受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
发现教学(发现学习)
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