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9章 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9章 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包括积滞、厌食、鼻渊、口疮、咽喉肿痛等。
中医治疗“疫病”的历史源流思维导图,整理了先秦两汉时期、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11章 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的思维导图,涵盖中药处方,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复核与发药。中药煎药,中药的质量变异。,药的贮藏与养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九章 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 积滞
乳食内积证
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或便秘,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或指纹紫滞
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方剂应用
乳积
消乳丸
食积
保和丸
保和丸、小儿消食片、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
脾虚夹积证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稀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指纹淡滞
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健脾丸
健胃消食片、小儿胃宝丸
第二节 厌食
脾失健运证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则脘腹饱胀,大便不调,形体尚可,精神如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不换金正气散
健儿消食口服液、复方消食茶
脾胃气虚证
不思进食,食不知味,神倦多汗,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异功散
参苓白术散、启脾丸
脾胃阴虚证
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养胃增液汤
儿宝颗粒
第三节 鼻渊
风热蕴肺证
鼻塞,涕黄稠而量多,嗅觉差,鼻黏膜红肿,可伴头痛,发热,汗出,胸闷,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脉浮数
祛风清热宣窍
泻白散
利鼻片、鼻渊通窍颗粒、鼻渊片、鼻舒适片
胆经郁热证
脓涕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臭味,鼻塞重,嗅觉差,鼻黏膜红赤。伴头痛较剧,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寐少梦多,烦躁易怒,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清胆泄热通窍
龙胆泻肝汤
鼻渊舒胶囊、藿胆丸、胆香鼻炎片
第四节 口疮
心脾积热证
口腔黏膜溃疡,灼痛明显,常因过食煎炒辛辣或少寐而发,伴口渴心烦、失眠、小溲短黄、大便秘结;检查见口腔黏膜表面有黄白色假膜,周边红肿。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有力
清心泻脾,消肿止痛
凉膈散
牛黄清胃丸、导赤丸
脾肾阳虚证
口疮疼痛较轻,久难愈合,伴倦怠乏力,腰膝或少腹以下冷痛,小便清;检查见口疮色白或暗,周边淡红或不红。舌淡,苔白,脉沉迟
温肾健脾,化湿敛疮
附子理中丸
第五节 咽喉肿痛
风热外袭证
咽部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咽部红肿,颌下有譽核;伴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痰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消肿利咽
疏风清热汤
清咽利膈丸、金嗓开音丸、复方鱼腥草片
火毒上攻证
咽喉疼痛红肿,吞咽困难,咽喉如梗,咽部红肿明显,颌下有譽核、压痛,伴发热,口渴喜饮,头痛剧烈,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清咽利膈汤
板蓝根颗粒、六神丸
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燥,微痛,干痒,灼热,有异物感,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伴颧红潮热,耳鸣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
滋阴降火,清肺利咽
养阴清肺汤
知柏地黄丸、金参润喉合剂、玄麦甘桔含片
第六节 耳鸣耳聋
风热侵袭证
耳鸣或耳聋突然发生,如吹风音,昼夜不停,耳部胀闷不适,或耳内作痒,听力下降,伴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痒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宣肺利窍
银翘散
肝火上扰证
耳鸣或耳聋突然发生,如闻潮声,或如雷鸣,时轻时重,多随情绪而波动,伴有头痛眩晕,面赤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清肝泻火,开郁通窍
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泻青丸
肾精亏损证
耳鸣或耳聋久发,耳鸣如蝉,昼夜不息,安静时尤甚,听力逐渐下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或虚烦失眠,夜尿频多。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补肾填精,滋耳复聪
耳聋左慈丸
脾胃虚弱证
耳鸣或耳聋日久,耳鸣声低,每遇疲劳加重,伴有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纳差便溏,或失眠健忘,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沉弱
健脾益气,聪耳通窍
益气聪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