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了不起的我
《了不起的我》完整详细的思维导图,包括开启行为改变、心智模式、发展关系中的自我、走出人生瓶颈等内容。
编辑于2021-12-12 21:50:40了不起的我
开启行为的改变
改变的起点:你一直都有选择
选择的控制权: 面对现实,勇于承担
改变需要勇气
改变需要自省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大象与骑象人
实验: 斯金纳箱
突破心里舒适区即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摆脱旧经验
旧经验的心理机制:心理舒适区: 我们是从我们的行为习惯在选择和定义生活,而不是相反
心理舒适区不是环境,是应对方法
行为上的应对
心理上的应对
心理舒适区的运行机制
控制感
路径依赖
心理免疫的X光片
心理免疫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
画出心理免疫的X光片
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此前和目前在做的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这些行为潜在的好处
寻找内心的重大假设
改变的四原则
检验人生假设看清自我限制
看见内心的假设
更目标相反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做不一样的行为担心什么
为什么这些行为是必须的?
验证:比如会议中提出不同意见,担心被别人排斥: 尝试表达,看是否和假设一致(注意是否是对人,情绪的冲突,是否找到共同目标的建设性意见和提法)
让错误的假设崩塌:验证原假设,产生新的经验,让改变拥有可能
小步子原理迈出第一步
how:奇迹提问
核心思想:控制你能控制的,接纳你不能控制的
本质:让我们行动起来
案例: 嗜酒者互助协会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场的定义
一般定义: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化境,行为线索刺激行动
精准定义:我们心中关于空间空能的定位
场的力量
别人在这个场的行为
自己以前再某个场的行为
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能够给触动改变的情感是爱和期待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是把双刃剑
改变背后隐藏的心理假设是对现实不满
改变的层次
内容的改变
应对方式的改变
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
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
舍弃对完美的追求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
需要改变时,问自己2个问题
我们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我们想要改变的是否符合自然规律
心智模式
定义: 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塑造我们的经验
影响我们的情绪
引发行动
分类
成长型心智模式参考《终生成长》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创造性思维
以目标来思考现实,目标-我想要什么-我有什么-想办法弥补gap和定义Milestone
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控制两分法
控制我们能控制和影响的,接纳不能控制的
正念思维
用描述性而不是评价性语言,对事件描述;而不是评价/标签/或者结果
用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情感激发思维: 改变的问题不在于自己是否对自己高要求,更重要的是关注这种期待背后对自己是自责还是关爱,同情,期待?
让改变开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分类:
焦虑/恐惧/自责等
爱,期望,同情,忠诚 --- 更有力量
防御型心智模式
僵化固化思维
防御的是我们内心完美的自我形象和安全/群体
与成才型思维的区别
启发: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
应该思维
防御是我们内心已有的规则
本质: 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反而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其冲突时愤怒,怨恨,焦虑和沮丧
类型
对世界的应该思维
案例:荷马史诗里奥德修斯遇见的妖怪
应该思维不等于愿望:应该思维不能容忍显示与愿望不一致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问题本质: 模仿。使用社会规则,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习俗代替我们自发的行动
完整句式:别人说。。。别人期待。。。那我就
解决路径:找回真实的感觉
绝对化思维
防御的是可能的伤害
案例: 马丁塞利格曼 研究狗是怎么得抑郁症的 --- 习得性无助
本质:对伤害的抽象化,对挫折的绝对化
三种方式: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
思维弹性
倾听的重要性: 要知道很多事实其实你是不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很了不起的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固定性思维或成长性思维,遇到不同难题时人的认知方式和应对方式不同,体现出思维模式差异。我们应在日常中有意识的注意调整,尝试使用更多的成长性思维指导的行为
封闭vs开放: 改变事物来符合我们的认知-封闭 vs 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来适应新事物-开放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 : 思维对环境的两种基本适应方式,
同化: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去理解新发生的事物,并把其裁剪使之符合我们原有的认知模式,让世界变得已知和可控
顺应: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来适应新事物,不断让新的东西进来会不断改变我们的认知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关系中的自我
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中,在不同的关系中自我是不同的 -- 与同事/领导/下属
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不是我们的个性 --在特定关系中什么行为是合适的
从关系视角出发,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会发生重大变化- 倾听;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什么是有效的互动和利他后的利己(互利的协同-创造价值)
关系中的角色
本质: 是任何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形要约 -- 如何与领导相处,同事合作
期待不等于要求
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在回应对方前思考:对方把我们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我们是否接受?
如果相处时感到不舒服,思考:是否是我们自己的位置或角色有问题?
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用语言要求他,而要像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期待(前提是值得期待)
关系的语言
所有关系的沟通,都是一个隐性的角色分配过程
路径:听和说
关系的语言是对人不对事
内容沟通不等于关系沟通
如何解决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直面关系,讨论关系
学习关系的语言,从关系的角度理解别人说什么,并从关系的角度回应别人讲什么
讨论事情前,首先要思考怎样在角色上达成共识
关系的互补
角色是在系统中逐渐生成的--拼图
三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团队或家庭: 一些人特别能干,一些人变得特别不能干
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角色混乱
不健康的关系混淆的关系
感觉混淆
不安全的依恋影响自我发展
失去好奇心
情绪敏感
难以发展自我
关系的三角化影响自我发展
容易让我们产生防御性隔离
扭曲我们的情感
让我们感到内疚和自责
责任混淆
都是你的错
关系里的应该思维---反求诸己
都是我的错
我们宁可忍受内疚和自责,也不愿承认无能为力--边界
混淆的结果
关系的纠缠
所有纠缠都包含互相加强的循环,都有形式上的对称
打破纠缠
从我入手。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
本质
互不认可和满足对方的期待,责怪对方
解决方法
课题分离
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不把别人的困难和问题当作自己的
心理学家 阿德勒: 根源:害怕别人的评价
表现1: 不懂如何表达需求
表现2: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
表现3:害怕失败而不去尝试
区分你的课题&我的课题: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就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承担,谁承担后果谁负责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他人阶段
让别人决定我们的行为
难以容忍差异
独立阶段
一个独立的人,是在心理上真正断乳的人
新关系
拥有是人际关系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他人,我们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
走出人生的瓶颈
转折期:逆境也是机会
意义:人生不是禁止的,总是在不停的发展和变化,转折是自我发展的重要部分,每一个转折都会更新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都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和精神,其意义在于:
更新对自我的理解和打破认知重建认知的过程
自我发展就是改变,打碎和重构,从旧阶段过渡到新阶段的过程。
转变的本质不是外在的新旧交替,本质是内在的自我重构
三个阶段
结束
如何脱离旧自我:重要的事情是脱离只有先结束,脱离;才能为新的发展腾出空间
环境的脱离
身份的脱离
目标的脱离
迷茫
源于意义感的缺失
缺失意义感来源于目标感缺失,人是通过价值目标把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的
来源于人际关系:人的意义是在关系中编制成的,如果生活孤独,缺少连接,不知道谁在乎自己,自己又在乎谁,同样会感到空虚和无聊
三种典型心理
试图回到过去
想要尽快结束迷茫,到达未来;转变是自己的,节奏就像没法略过冬天就去经历春天,急于让自己自信,反而会打破转变的节奏
敏感
迷茫期是自我发展的重要阶段;旧的意义被清理掉,新的意义正在生长。就像冬天在积蓄春的力量,迷茫也在积蓄重生的力量。病是有机体让自己重构的方式,就像迷茫是让我们重生的清晰方式
孕育新的自我
心理弹性:指从灾难和挫折的康复能力,核心是培养容纳变化的思维
第一要素:偶然和意外:重生依靠的是生命本身的创造力
第二要素:另起炉灶,和原来的目标分离干净,放弃也同样需要勇气
职业转变如何应对职业的变动与转型
每个职业转变背后都有一个自我
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一个可能的自我,让它与世界产生互动的过程
职业转变的过程:萌生念头,需要不断的尝试到新旧自我互相撕裂的过渡期
关系转变
结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死亡;关系的结束不是消失,而会一直存在
抗拒结束的三种方式
对挽回的幻想
把对方和关系理想化
让自己沉浸在悲伤情绪中
结束的五个阶段: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抑郁/重归平静
如何接受:承认损失,合理发泄,确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成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转折期的选择原则
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环境还是自我创造
创伤后成长
重建意义感
创伤意味着更多成长机会--脱离,反思,调整,再造;人生很多重要的东西都会在失去中得到,怎么看待遇到的挫折,比挫折本身更重要
创伤的适应性--比如肌肉的生长
成人世界的三个天真假设:认为世界很友善,很公平,安全,可控,可预测
人生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意义感来源于人生故事
人格的三个层次
1层:基本特质:内向外向,星座等
2层:个性化的应对方式,我们的目标,防御机制,信仰
核心层次:人生故事,人随时随地都在编制自己的故事
类型
拯救式人生故事
遇到各种困难,但不断努力走出困境
污染式人生故事
各种麻烦,自己无能为力,一步步走错
英雄之旅
人是用故事思考的动物: 虚假而又真实的英雄故事,人通过编制自己的故事来应对艰难时刻,完成转变
英雄故事三阶段: 启蒙/启程/回归-听到召唤/投入召唤/跨越门槛: 1. 面对未知,危险和希望;走出心里舒适区,学习新的思维和习惯模式;找到&遇到路程中的守护者(现实的人,敬仰的榜样,神话的人etc); 2. 会遇到命中注定的恶龙,英雄不是要战胜恶龙,而是转化他们,因为在旅程中你会发现问题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内心。 恶龙不是外部的敌人/不顺的工作/老板,而是我们的贪心傲慢恐惧和胆怯,是我们头脑太多的应该思维,映射在他们身上成为恶龙,与恶龙战斗会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弱点,发展成一个全新的自我,拥有新的技能,将他们变成可以利用的力量; 回归:带着礼物回家,并成为别人旅途的守护者
英雄之旅是自我发现的旅程,不会为自己要走的路后悔,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召唤后悔
绘制人生地图
人生阶段就是自我发展的阶段自我发展就是破除我执
收集阶段
分发阶段
青春期: 寻找身份认同,对自己负责;学会容纳矛盾
青年期
建立亲密关系 - 破除害怕,能够发自内心的做出承诺
建立职业认同
意义: 能够接受职业背后的人际关系,并把它当作自我的一部分
三个层次: 生计; 事业; 使命
职业认同的标志: 胜任感;承诺;报酬;满足感
中年期
发展的障碍; 面对压力,面对衰老;
重要的课题:繁衍, 本质是:借助一系列活动突破自我的限制
家庭内的繁衍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自己和配偶的独立性
家庭外的繁衍
创造性的工作
传承
回报社会的使命感
繁衍也是一种互惠和价值再创造
老年期
最重要的课题:整合
接纳自己唯一的生命周期,并将其作为客观存在,欣然观察接纳
回顾一生,并找出意义的来源; 融入更大的历史群体中,是社会/族群/文化演化的一部分
自我发展
是一条不断延伸的路,意义在于不断寻求和创造更好的自我
人生的课题本质是对矛盾的适应
过程的意义让一切发生
知识的价值不是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发探索的过程
总结
不是有一个‘自我’在不停的发展,随着经历的顺境逆境,增增减减
这个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
推荐的几本书
《变革为什么这么难?》《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9个方法》《生命安宁--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理性情绪》《最小阻力之路》《自控力》《微习惯》《woop思维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