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痰药
主要介绍了化痰药的分类、药效、适应证、使用注意、配伍等内容。
编辑于2021-12-13 08:02:07化痰药
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
燥化湿浊、痰饮,并有止咳作用,善治脏腑湿痰
湿痰咳嗽,胸闷气促,痰白量多
陈皮、茯苓(二陈汤)
寒饮咳喘,痰多清稀
麻黄、细辛、干姜(小青龙汤)
风痰上扰,头昏眩晕,心悸,呕吐痰涎,痰厥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半夏白术天麻散)
痰湿内阻,胃气失和夜寐不安
秫米(半夏秫米汤)
降逆止呕
燥化中焦痰湿,助运化,调中和胃,有良好的止呕作用,性温燥,痰饮及胃寒所致者尤宜
呕吐
痰饮及胃寒
生姜(小半夏汤)
胃热呕吐
黄连
虚证:胃阴虚
石斛、麦冬
胃气虚
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消痞散结
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
痰热阻滞,心下痞满
干姜、黄连、黄芩(半夏泻心汤)
痰热结胸,胸脘痞闷,痰黄稠
黄连、瓜蒌(小陷胸汤)
气郁痰凝之梅核气,咽中有物阻
紫苏叶、厚朴、茯苓(半夏厚朴汤)
外用消肿止痛
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瘿瘤痰核
海藻、香附、青皮(内服)
痈疽发背,乳痈
鸡子白或清水调敷
毒蛇咬伤
生品调敷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应慎用。孕妇慎用。不宜与乌头类、附子同用
鉴别
清半夏
用白矾共煮,毒性明显降低,温燥性最强
燥湿化痰
姜半夏
加生姜、白矾共煮
降逆止呕
法半夏
白矾水泡过,再加甘草、石灰混合液泡
燥湿和胃,温性较弱
半夏曲
磨成粉加入面粉加入生姜,再发酵
化痰消食
竹沥半夏
用竹沥水拌,改变药性由温变凉
清化热痰
天南星
燥湿化痰
温燥之性胜于半夏
湿痰、寒痰阻肺,咳喘痰多,胸膈满闷,色白清稀
半夏、枳实、陈皮(导痰汤)
痰热咳嗽,咯痰黄稠
黄芩、瓜蒌(小黄丸)
祛风止痉
主入肝经,通行经络,可化湿痰,更善祛风痰而止痉
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
风痰眩晕
半夏、天麻(化痰玉壶丸)
风痰阻络,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㖞斜
半夏、川乌、白附子
破伤风,角弓反张,痰涏壅盛
白附子、天麻、防风
癫痫
半夏、全蝎、僵蚕(五痫丸)
散结消肿
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痈疽肿痛,未成脓者,可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可促其速溃,须与清热解毒药同用
瘿瘤阴疽肿硬难溃
草乌、半夏
温阳散寒,化痰消肿
毒蛇咬伤
配雄黄外敷
附药
胆南星
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
苦、微辛,凉;归肝胆经
清热化痰
痰火喘咳
息风定惊
中风、癫痫、头风眩晕等
鉴别
相同点
皆为辛温燥烈有毒之品
燥湿化痰
湿痰、寒痰
要药
外用消肿止痛
痰核,痈疽肿毒
不同点
半夏
主入脾肺,善治脏腑之湿痰
降逆止呕
呕吐
止呕要药
生姜(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
消痞散结
痞证,结胸,梅核气
天南星
辛温及毒性均强,偏走经络
长于治经络风痰及顽痰
祛风止痉
风痰眩晕,中风癫痫及破伤风
白附子
祛风痰,定惊搐
能升能散,其性上行,善治头面诸疾
止痉
中风痰壅,口眼㖞斜
全蝎、僵蚕(牵正散)
惊风癫痫
半夏、天南星
破伤风
防风、天麻、天南星
止痛
痰厥头痛,眩晕
半夏、天南星
偏头风痛
白芷、川芎
解毒散结
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外用,或配天南星或清热解毒药
附药
关白附
祛风逐寒湿,止痛定惊
芥子
温肺豁痰利气
善治“皮里膜外之痰”,但宜于形气俱实者
寒痰喘咳胸闷
苏子、莱菔子(三子养亲汤)
悬饮咳喘,胸胁胀痛
甘遂、大戟(控涎丹)
散结通络止痛
祛经络之痰,又利气散结
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马钱子、 没药(白芥子散)
阴疽流注
麻黄、肉桂、鹿角胶(阳和汤)
使用注意
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实热者忌用
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皮肤过敏者忌用
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腹痛,腹泻
皂荚
祛顽痰
顽痰阻肺,咳喘痰多之证
痰饮阻肺,胸闷咳喘,咯痰不爽
大枣作丸(皂荚丸)
热痰胶黏难咯
黄芩、瓜蒌
通窍开闭
痰盛关窍阻闭中风、癫痫猝然昏厥,口噤不开
细辛
散结消肿
疮肿,皮癣
外用
旋覆花
降气
行水
化痰
咸能软坚,化胶结之痰。其性主降,善于降气、消痰,并有行水作用,善于治痰饮壅肺,痰饮壅结。治寒痰壅肺、喘咳痞闷者尤为适宜
肺气上逆,咳喘痰多
紫苏子、半夏
肺有痰热者
桑白皮、桔梗(旋覆花汤)
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海浮石、海蛤壳
降逆止呕
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胃气上逆,噫气呕呃
赭石、半夏、人参、生姜(旋覆代赭汤)
白前
降气,消痰,止咳
长于祛痰,善降肺气,为肺家要药。 凡咳嗽痰多,寒热均可,尤以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为宜
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风邪犯肺,咳嗽咽痒者
荆芥、桔梗、陈皮(止嗽散)
痰热壅肺
桑白皮、石膏
痰饮内停,身肿胀满,不得平卧者
半夏、紫菀(白前汤)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味甘苦,以甘为主,甘寒质润,能清化热痰,更能润肺化痰,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皆可使用
燥痰证,咳嗽痰少,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干口燥,苔干者
知母、瓜蒌(二贝散)
肺肾阴虚久咳,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
百合、麦冬(百合固金汤)
阴虚燥热,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地黄、玄参、麦冬、薄荷(养阴清肺汤)
痰热咳嗽
黄芩、枇杷叶、瓜蒌
散结消肿
瘰疬,乳痈,肺痈,疮痈
瘰疬
玄参、牡蛎(消瘰丸)
乳痈、肺痈、疮痈
蒲公英、鱼腥草
浙贝母
清热化痰止咳
苦寒,清泄力大,以清热化痰为主,无润燥化痰之功
痈疽肿毒,瘰疬瘿瘤痰核,毒蛇咬伤
外感风热咳嗽
桑叶、苦杏仁(桑杏汤)
痰热咳嗽
瓜蒌、知母
解毒散结消痈
瘰疬,乳痈,肺痈,疮痈
瘰疬
玄参、牡蛎(消瘰丸)
疮痈,红肿热痛
金银花、当归(仙方活命饮)
瘿瘤,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
海藻、昆布、连翘、青皮、甘草(海藻玉壶汤)
肺痈,胸痛,咯吐脓血
鱼腥草、芦根
鉴别
相同点
皆为苦寒之品
清热化痰
痰热咳嗽
散结消肿
瘰疬,痈疮等证
不同点
川贝母
甘味为主,性偏于润
长于润肺止咳
内伤久咳、肺热燥咳
散结作用稍弱
浙贝母
苦味为主,开泄力大
偏于清肺化痰
外感风热、痰热咳嗽
散结作用较强
瓜蒌
清肺热
润肺燥
化痰
痰热阻肺之咳喘痰多
黄芩、胆星、枳实(清气化痰丸)
燥热伤肺之干咳无痰,痰少质黏
川贝母、天花粉、桔梗
宽胸散结
痰气交阻,胸阳不通之胸痹
薤白,半夏(瓜蒌薤白白酒汤)
痰热结胸
黄连、半夏(小陷胸汤)
肺痈、肠痈、乳痈初起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瓜蒌仁)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
味甘性寒而润,善清化热痰,又清心、胆之炎而除烦
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黄芩、瓜蒌,用鲜竹茹效果更好
肾痰热上扰,胆胃不和而胸闷痰多,烦躁不眠,或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
半夏、陈皮、枳实、茯苓(温胆汤)
止呕
清胃热,化痰浊,降胃气,为治胃热呕逆之要药
胃热呕吐
黄连、芦根
痰热互结,脘闷呕吐
黄连、半夏
胃气虚有热而呕虚燥热
陈皮、人参、生姜(橘皮竹茹汤)
胎热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仁、白术
竹沥
天竺黄
鉴别
相同点
均为甘寒之品
清热化痰
痰热咳嗽,痰黄粘稠
不同点
竹茹
善于清心除烦,用于痰热心烦
又能清胃止呕,用治胃热呕吐
竹沥
涤痰力强,善于定惊利窍
用于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
顽痰胶结者最宜
天竺黄
化痰力缓,长于清心定惊
用于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等证
前胡
降气祛痰
痰热咳喘,痰多色黄
桑白皮、浙贝母(前胡散)
寒痰湿痰证
白前、半夏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咳嗽有痰者
薄荷、牛蒡子
风寒咳嗽,痰白清稀者
紫苏叶、苦杏仁(杏苏散)
鉴别
相同点
降气祛痰
痰壅气逆,咳嗽痰多。 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白前
性微温,祛痰之力较强
主治寒痰咳嗽及内伤咳嗽
前胡
性微寒,兼能疏散风热
主治热痰咳嗽及外感咳嗽
桔梗
宣肺,祛痰
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风寒咳嗽,痰多清稀
紫苏叶、苦杏仁(杏苏散)
风热、风温咳嗽初起咳嗽
桑叶、菊花(桑菊饮)
痰阻气滞,胸膈痞闷
枳壳
利咽
辛散,入肺,开宣肺气,利咽开音
咽喉肿痛,音哑失音
风热犯肺,咽痛失声
甘草(桔梗汤)
热毒壅盛,咽喉肿痛
射干、板蓝根
解毒散结消痈
燥化中焦痰湿,助运化,调中和胃,有良好的止呕作用,性温燥,痰饮及胃寒所致者尤宜
痰饮及胃寒
生姜(小半夏汤)
胃热呕吐
黄连
虚证
胃阴虚
石斛、麦冬
胃气虚
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宣肺
可载药上行,为舟楫之剂
祛痰
咳嗽痰多,寒热皆可
利咽
咽喉肿痛,失音
排脓
肺痈,咳吐脓痰
通利二便
提壶揭盖法
癃闭、便秘
鉴别
相同点
均为常用化痰药
皆能祛痰
治疗咳嗽痰多病证
不同点
桔梗
善于宣肺祛痰
又能利咽排脓,载药上行
旋覆花
善于下气消痰
又能降逆止呕止噫
胖大海
清热润肺
利咽开音
润肠通便
海藻
昆布
概要
消痰软坚
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等
利水消肿
脚气浮肿及水肿等
黄药子
化痰散结消瘿
瘿瘤,瘰疬
海藻、牡蛎
清热凉血解毒
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血热出血
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金银花、蒲公英
血热出血
蒲黄炭、棕榈炭
礞石
坠痰下气
顽痰、老痰胶结实证
平肝镇惊
为治惊痫之良药
癫狂,惊痫
海蛤壳
味咸
清热化痰
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
外用收湿敛疮
瓦楞子
味咸
消痰化瘀
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
药性归纳
既化痰又止痉的
天南星、白附子、天竺黄、竹沥
既化痰又软坚散结的
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瓦楞子
兼润肠通便的
瓜蒌仁、苦杏仁、紫苏子等
清胃止呕药
芦根、白茅根、竹茹、枇杷叶
使用注意
温燥之性强烈者,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
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
配伍方法
因证选药,随证配伍
常配理气药
因气滞则痰凝,气顺则痰消
常配健脾药
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概述
痰阻于肺
咳喘,痰多
痰浊中阻
脘痞、食少纳呆、泛恶呕吐痰涎、苔白腻
痰闭于心
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
头痛、眩晕
痰扰心神
失眠、多梦
痰阻经络
肢麻,偏瘫
痰火互结
痰核、瘰疬、瘿瘤
痰凝肌肉,流注骨节
阴疽、流注
功效分类
化痰
化痰
温化寒痰
药性温燥
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
药性凉润
热痰、燥痰证
软坚化痰
咸寒
瘰疬、痰核、瘿瘤
含义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成为化痰药
痰
有形之痰
祛除肺窍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
消散全身无形之痰
化痰
瓜蒌
瓜蒌皮
清肺热化痰
宽胸散结
瓜蒌仁
润肺燥化痰
润燥滑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