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蛋白质化学
金国琴生物化学第三版蛋白质化学思维导图,包括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蛋白质分类等。
编辑于2021-12-16 00:10:36三、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O、S、N
其中氮含量较恒定,平均为16%,即100g蛋白质含16g氮,1g氮相当于100/16=6.25g蛋白质。
蛋白质的含量=样品中含氮量x6.25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含有α-氨基的羧酸
R 代表氨基酸之间相异的部分,R基 ,又称为侧链。R基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各异,也是氨基酸分类的依据。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除甘氨酸外,均为L-α-氨基酸。
氨基酸分类
20种氨基酸,根据R基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分为四类
非极性R基氨基酸
不带电荷的极性R基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 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 : 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氨基酸的性质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等电点:使氨基酸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时的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的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生成蓝紫色化合物(570nm有最大光吸收),可用于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或定性鉴定。
紫外吸收特征:芳香族氨基酸都能吸收紫外线,特别是色氨酸在280nm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所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
氨基酸间的肽键
肽键
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酰胺键。
肽键结构中的六个原子构成一个肽单位,肽单位的六个原子共面——在同一个平面上,该平面被称为肽平面(Ca1、C、O、N、H、Ca2)
肽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化合物。
少于1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寡肽。多于10个氨基酸形成的肽叫多肽,呈链状故又称多肽链。
重要的生物活性肽——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酸性三肽,具有还原性,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高级结构的基础。
是指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氨基酸序列),它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
主要化学键是肽键。
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是指肽链的主链骨架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不涉及侧链R的构象。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有五种
α-螺旋
大多数蛋白质中的α-螺旋为右手螺旋。
多肽链中的各个肽平面围绕同一轴旋转,形成螺旋结构,螺旋一周,含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 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距离为0.15nm;相邻螺旋间形成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轴平行,第一个肽键的-NH基与第四个肽键的-C=O基形成氢键。氢键是维持α-螺旋稳定的主要次级键。
α-螺旋中氨基酸残基的R基伸向外侧。
β-折叠
β-折叠是由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肽链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的氢键交联而形成的。肽链的主链呈锯齿状折叠构象。
相邻肽链间形成氢键,方向与主链方向垂直。氢键是维持β-折叠结构的主要次级键。
侧链基团(R基)较小,交替分布在片层的上下。
有平行和反平行两种类型。
β-转角
在β-转角部分,由四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 -C=O 和第四个残基的 –N-H 之间形成氢键,形成一个不很稳定的环状结构。
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还有甘、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和色氨酸
氢键是维持该结构的主要次级键。
环
一般由6~1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转角结构。肽段形状像希腊字母Ω,故称Ω环。
Ω环存在于球状蛋白质的表面,以亲水残基为主,与分子识别有关。
无规卷曲
指蛋白质分子中没有明确构象特征的肽段,统称为无规卷曲。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是蛋白质具有活性的最基本的空间结构。
维系这种特定结构的力为次级键,主要有氢键、疏水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尤其是疏水键,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结构域
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超二级结构
基序,又称Motif(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具有相应的功能,这种结构被称为motif。
螺旋-环-螺旋
锌指
是锌指蛋白中一种螯合有锌离子的基序结构。能与DNA或RNA结合,与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有关。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定构象,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其次是氢键和离子键。
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
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和功能的基础
一级结构相似,构象与功能相似。
一级结构关键部位改变,可引起蛋白质功能改变。
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进化信息。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决定其生物学功能,构象改变,其功能、活性随之改变。
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功能改变
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大多数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在280nm处有特征性吸收峰。利用此性质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都可发生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化合物。(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外)
可以定性、定量测定。但肽、蛋白质分子量大,反应灵敏度下降。
双缩脲反应
含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稀碱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称为双缩脲反应。氨基酸无此反应,此反应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Folin酚试剂反应
碱性条件下,酪氨酸及含酪氨酸的蛋白质和福林试剂(主要成分为磷钼酸和磷钨酸)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可用比色法测定酪氨酸或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蛋白质的等电点(pI):使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之一,分子量可达1万~100万,其分子的直径可达1~100nm,为胶粒范围之内。
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电荷层
水化膜
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和凝固
变性: 在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丧失,称为变性;本质是: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被破坏,即:空间构象被破坏,而一级结构未改变(肽键完好)。
变性蛋白质特征:溶解度降低,易于沉淀;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复性:大多数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若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构象和功能。
蛋白质的凝固:蛋白质在外因(加热煮沸等)作用下,变成坚固的凝块,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