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读血常规的“秘密”
想要解读血常规的秘密,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感染?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特应性皮炎的特征为患者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特应性”特点:①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高;④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具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和上述四个特点。
孩子口腔长疱了,怎么办?有可能是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等疾病,本图总结了相关知识。
孩子长个儿的方方面面思维导图:包含容易被误解的正常现象以及需要警惕的异常情况,容易误解的正常现象,如果孩子的曲线一直在3%以上,而且一直沿着某一百分数曲线稳步增长,那么就是正常达标的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读血常规的“秘密”
血常规是一项什么样的检查?
认识血常规
白细胞“五兄弟”比例相加=100%
血小板在人体中差异非常大,血小板低可能出现凝固不顺利、出血倾向
白细胞的增高和降低代表什么?
白细胞增高和降低代表什么?
增高一般由感染(没有表明是那种病原体,需要根据增高的程度、上升的趋势还有白细胞分类计数比例变化来看)、或身体的应激反应、脱水等造成
增高
白细胞总数
感染、身体应激状态、脱水等。
中性粒细胞
感染(通常是细菌性感染)、骨髓刺激、慢性炎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升高、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
淋巴细胞
病毒感染、某些罕见的细菌感染(百日咳)、超敏反应、白血病等。EB病毒感染( "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异型淋巴细胞可被误读为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等。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感染、药物反应、肿瘤等。
嗜碱性粒细胞
过敏性疾病、 白血病等
降低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白细胞的数量低于参考值
大多数时候都不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如果白细胞总数略低于参考值
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暂时现象,也不需要吃"升白细胞”的药
如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5x10^9/L ,那么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会稍有下降,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在病毒感染期间的暂时现象,会随着感染的痊愈而恢复
需要结合临床,单看血常规无意义
用错参考值,正常变异常
成人和儿童的血常规范围不同,儿童期的血常规范围大多要比成人高
生病了查血常规,能找到病因吗?
发热与血常规
儿童期大多数发热性疾病都是有急性感染造成的。
但每个宝宝感染的病原体(细菌vs病毒)和感染部位都可能不同。
在病原体或感染部位不明确时,血常规可能提供一些判断的依据。
但血常规检查本身不能代替儿科医生详细地询问病史和身体检查!
尿常规可以排除有明确发烧,但是感染部位不明确的地方
根据孩子状态组合查体
发现接触史和其他病危因为来综合判断
既然抽血不是万能,那么靠什么来确定发热是原因?
判断是否细菌感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并不是只看化验结果的。
详细的病史和查体已经能够为医生提供很多的信息,而化验检查的作用只是在临床做出初步判断之后帮助医生进一步的确认或者排除某些情况,而不能一开始就舍本逐末,只依靠化验来判断病情。
很多儿科疾病在发病之初很难明确诊断,此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的价值并不大。儿科疾病的明确诊断有时需要一些时间。
如果家长能准确回忆起孩子病情变化的具体时间点,很可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回到同一个医生的门诊随访,可能事半功倍。
关于感染性疾病与“白细胞”的知识要点:
儿童血常规参考值和成人不同,儿童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和所占比例的正常范围上限都要明显高于成年人。
血常规检查不是万能的。是否需要做血常规检查,需要考虑孩子的临床表现、查体发现、精神状态等。如果同一次病程中有不止一次的血常规检查,那么变化趋势比数值本身更重要。不能抛开病情去暴力解读血常规。
如果白细胞总数略低于参考值,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弓|起的暂时现象,也不需要吃"升白细胞”的药。只有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长期反复偏低,或者合并有反复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其他情况时,才需要更多的检查评估。
宝宝有没有贫血
血红蛋白
新生儿期高于成年人
2-6m低于成年人
之后再逐渐上升期,并且接近成年人
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在不同年龄宝宝的正常范围
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正常值”范围同样随着年龄而显著变化
某项指标低于或高于平均水平并不意味着“异常”。在统计学上,如果低于2个标准差才认为是超出了“正常”范围。
缺铁性贫血一婴儿期最常见的贫血
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宝宝在出生前6个月的铁需求量,因此6个月之前的贫血大多数是生理性贫血。
然而,从7个月到1岁期间,生长发育对于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母乳喂养已不再能满足需求。缺铁性贫血在这期间开始普遍。
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在出生后1周岁之内通过至少一次血常规检查来筛查缺铁性贫血。
铁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
红肉(猪肉、牛肉等)、动物肝脏、贝类或其他海鲜、番茄酱、菠菜、红豆、猕猴桃、木瓜、南瓜等等。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和纠正缺铁性贫血?
宝宝添加辅食时要优先选择含铁量丰富的食物。
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包括红肉(猪肉、牛肉等)、动物肝脏、海鲜、菠菜、木瓜、红豆、南瓜等。
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身体对食物来源铁的吸收。
来源卓正高铮医生 笔记by米饭可乐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