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想要解决任何问题,要学会从查明问题本身出发。可采取问题思考,其必要性、价值如何;建议议题及拟好假说,对假说进行分析、并进行信息收集与思考。随后进行难题、成果剖析,最终找到想要的答案。
编辑于2019-09-15 16:14:47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导论
有价值的工作
议题度:在目前情况下,找出该问题的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
解答质:对于该议题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
议题度越高、解答质越高,就是高价值
脱离“败者之路”
“败者之路”:在议题度较低的情况下,不论多么努力,终究不会提高其价值
如何“事半功倍”:一开始就提升问题的议题度,再来通过提高解答质来提高工作价值
具备事半功倍的高效生产力
按照“议题思考、假说思考(分两步)、成果思考、信息思考”模式开始你的工作
避免陷入表层逻辑思考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对于任何事情,要认清每一个信息的重要性或层次构造、关联性
面对问题时,需要针对各项信息,从复合的意义层面深入思考
注重掌握第一手信息,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
提高深度理解投入
千万不要成为只用表面逻辑“假装思考”的人
议题思考
1.查明议题
不要为了解决问题就立即动手尝试各种可能,而应该从查明议题开始:从讨论“什么有必要找出答案开始”,并以“为此必须先弄清楚什么”的思考流程着手分析
议题是否查明的判断标准
1.“实际上有没有震撼力”
2.“能否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验证”
3.“是否能够传达给接收者”
如果你没有没有某种程度的经验与选择力,建议:找个可靠的商量对象
2.试拟假说
试拟假说的必要性
1.针对议题找答案
2.知道所需的信息及该做的事
3.让分析结果的解释明确化
建立假说后,将议题化为语言或文字
为什么?——只有将议题转化为语言或文字,议题才能准确、明晰
注意事项:1.加入“主语”和“动词”;2.用“WHERE”“WHAT”“HOW”取代“WHY”;3.加入比较句型
3.成为好议题的三要素
1.属于本质性的选项:好的议题必须是一旦找出答案,就会对之后的讨论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注意事项:1.记得分辨“假议题”;2.议题并非静止不动,而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动态变化
2.含有深入的假说:一个含有深入假说的议题,会让人产生质疑,当完成验证时,无论是谁都会认同由此产生的价值
通过固定程序将让假说更深入
1.推翻常识
2.用“新结构”理解所见所闻【包含四种类型:1.找到共通点;2.找到相关性;3.找到群组;4.找到规则】
3.可以找到答案。
有的问题确实无法找到答案,这种议题不能称之为“好议题”。必须查明:“是否可以用既有的方法,或现在可着手进行的解决方法找出答案”
4.用于确立议题的信息搜集
取得用于思考的材料
1.接触一手信息
2.掌握基本信息:从一手信息中获得感觉,同时将世间常识和基本事项在某种程度上加以整合,按照MECE原则(彼此独立、互无遗漏原则)快速扫描
数字:从整体的角度,根据“不知道就无法继续讨论”的一系列数字来确定大致情况
问题意识:要涵盖全部的“如果不知道这些与该领域的人就无法进行对话”的内容,并确认是否遗漏了重要的观点
架构:到目前为止课题整理的情况,课题周围的事情如何定位;并要了解正在讨论的问题在既有架构中是什么样的定位,以及什么样的解释
不要搜集过头或知道过头
刻意将搜集信息的深度保留在概要阶段。当信息过多的时候,将无法更有智慧
5.确立议题的五个方法
1.删减变量:将与问题相关的要素,通过限定对象或按群组分类的方法加以删减,真正的议题通常就因此而变得清楚可见
2.可视化:当把议题可视化后,人们就会让本质性的重点显现出来
3.从最终情形倒推:要快速整理议题的扩展时,可以从“究竟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开始思考,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议题结构化
4.重复问“So What”(所以呢):如果当做议题的口袋选项中,多数是一看就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时,反复问“So What”。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自己或团队内部重复问问题,由此让假说越来越具体,该验证的议题也会越琢磨越有深度
5.思考极端的实例:当要素与变量牵涉在其中时,常识将几个重要变量先填入极端的数值,就能看出那个要素的变动会成为关键
假说思考1
1.何谓议题分析
议题分析:发展“故事线”,并对这个故事线进行图解、制作“连环图”。这是厘清议题结构并筛选出潜藏其中的次要议题,再遵循该结构分析意象的过程
2.在议题的起点组建故事线
以假说的形式列清议题的故事线,再进一步落实可以验证的详细要素。同时,还需从最终的情形倒推思考,“借由何种理论与分析,来验证这个议题与关于议题的假说是正确的”。
3.步骤一:议题分解
有意义的分解【利用MECE原则】
将原始的主要议题分解到“可找出答案的大小”为止。通过提出次要议题,可让各部分的假说变得明确,从而使最终想传达的信息变得明确
分解议题时,注意使用MECE原则,即把主要议题分解到“彼此独立、互无遗漏”的程度
分解议题的模板【构成议题架构】
主题在具有明确定义时
寻找该议题定义下的典型议题分解模板
例1,商业界的经典模板:“WHERE、WHAT、HOW”
例2,脑神经领域经典模板:“功能、形态、架构”
主题在没有具体定义时
搭建“自己专属模板”
搜集过去的相似实例
观察相似实例的共通点
加入自己的观点
使用“倒推”技术,从“最终想要的”开始分析思考,针对其中必要性的要素多次设想模拟状况,分解到“彼此独立、互无遗漏”的程度
分解议题的功用
容易看出课题的全貌
容易看出在次要议题中处理先后顺序较高的次要议题
分解后各自设立假说:假说要排在议题分解之后。在次要议题形成后,应明确立场、再设立假说【如果没有立场,就强迫自己采取立场,因为信息越清楚,需要分析的意象就会越明确,必须排除模糊地带】
4.步骤二:设立与构建故事线
目的
为了根据分解后的议题结构以及各个议题的假说立场,确实传达出最终想要说明的内容,必须思考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次要议题
原因
1.只凭借分解后的议题或次要议题所提出的假说,不足以构成论文或简报
2.随着故事线主轴的不同,之后所需要的分析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
功能
注意事项:在讨论过程中,每当找到次要议题的答案或是有新的发现时,故事线就要跟着改写,并一直推敲琢磨下去
起步阶段的作用:用于搜集“究竟为了验证什么而该怎么做”这些目的意识,只有故事线才能使讨论的范围变得明确
分析和讨论阶段的作用:通过审视故事线,可以让验证议题的假说的进度变得明确,在每次产生分析结果或新的事实时,故事线就会增添细节或进行更新
整合阶段的作用:故事线成为处理UI后简报数据及论文的最大推进器
两个模板
并列“为什么”模板
针对最终想传达的信息,将理由或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并列”的形式列出【原则MECE原则罗列全部】
“空雨伞”模板【通用型方法】
空——确认课题:“XX是问题”
雨——深掘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查明这里才行
伞——做出结论:如果说是这样的话,就这么办
假说思考2
1.什么是连环图
定义
遵循着根据分解议题排列出的故事线,由需要分析的意象排列而成的图像,称为连环图。
方法
固定的格式:将纸张纵向分割,以此整理次要议题(故事线的假说)、分析意向、分析方法与信息来源
注意事项
1.连环图的基础在于“查明议题”与“分解议题”,否则制作出的连环图会缺少“逻辑”主线
2.不要先思考“更可能获得哪种数据”,而是以“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分析结果”为起点制作分析意象
3.必须以“验证故事线的各个假说(即次要议题),必须获得什么样的数据”的观点大胆地进行设计
2.步骤一:找出“轴”
分析的本质
所谓分析就是进行比较。它有一个共通点——公平地相互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
“比较”让文字或语言具有可信度、让逻辑成立,并能找出议题的答案。即,在分析中,找到适切的“比较轴”将成为关键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设计,主要是将信息赋予意义并进行整理、分类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的三个模板
比较
以相同的数量、长度、重量、强度等某个共通轴比较两个以上的数值
构成
将整体与部分作比较
变化
在时间轴上比较相同的事物
表达分析的多样化
三种模板分别有多种表达方式,再与三种模板相乘,合计的表达方式之多可想而知
由原因与结果思考轴
分析是将“原因端”与“结果端”相乘的方式表达出来。比较的条件是“原因端”,评估该条件的值就成为“结果端”
找到“轴”并且找到比较、构成和变化三者的关系后,制作出来的结果就是实际分析
找出“轴”的本质
边画连环图边思考“原因端”与“结果端”之间该如何比较、怎样才会得出最好的结果
找出分析“轴”的方法
将比较时的条件写在便利贴之类的纸上,将相关部分归纳在一起即可
3.步骤二:意象具体化
填入数值建立意象
当“轴”整理完毕后,接着就要放入具体的数值,制作分析与反思结果的意象
表达涵义
要实际填入数值从而描绘出具体图表的意象,就必须通过比较使“涵义”变得清晰
分析或分析型思考中的“涵义”,就是“比较的结果是否有所不同”
表达“涵义”的重点正是在于可以明确展现“通过比较所得结果的不同”
有差异
有变化
有类型
4.清楚指出获得数据的方法
该如何获得数据
意义
设定议题、组建故事线、制作连环图后,如果没有办法获得重要数据,一切都将化为空中楼阁
方法
在分析意象的右边写下“用什么样的分析办法来实现什么样的比较”或“从什么信息来源获得信息”
认知
“从想要的结果开始思考”出发
成果思考
1.什么是产生成果的输出
1.再次确认目标:只看“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效率地产生真正有价值的输出”
2.不要贸然直接进行分析或验证:对次要议题进行价值分析,按照价值高低依次开展分析验证
3.不要先有答案:针对各次要议题进行验证时,必须以公正的态度开展,避免“见树不见林”的情形
2.剖析难题
预防难题
基本策略:尽量先与重要的事物相联结,准备两重或三重验证机制
尽早开工:提前准备,越早着手就越早了解情况
难题1:无法得出想要的数值或证明
1.进行结构化推断
进行议题解构,把次要议题进行再分解
“费米推论法”:
典型问题1:“美国有多少量电车”
典型问题2:“芝加哥的钢琴调音师人数”
推断制作要精细,以防结果无法使用
2.实际走访
有些情况是只要知道大致规模,就可以找到次要议题的答案。此时,通过实际走访获得信息就很有效
3.用多种方式进行推断
用几种模型逐一找出各项数值,综合后即可推断大致的数值,即“由规模观察”
难题2:以自身的知识或技巧无法让界限明确
1.听取专家意见
2.学会放弃,懂得止损
3.明快找出答案
1.拥有多个办法:不固执
2.重视循环次数及速度
不要陷于停滞
信息思考
1.实现本质性和简单化
首先,描绘“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计划的终点?”这种具体的意象
描述的目标在于有价值的输出,让大家印象深刻、充分认同其价值
使接收者达到如下状态
1.了解正在处理的课题是有意义的
2.了解最后的信息
3.赞同信息并付诸行动
“德尔布吕克的教诲”
1.认为听者对这个领域完全不熟悉
2.设想听者具有高度智慧
充满“要找出什么问题的答案”的意识感
将议题明确化
完全删除让注意力分散或模糊不清的东西
让流程与构造更明晰
2.推敲故事线
1.确认逻辑结构
思考几个问题
是否能以清楚的基本结构完成整理
前提没有瓦解
注意:在出现新的关键概念时,可以赋予其“原创的名称”
2.设计流程
思考几个问题
顺序是否有不妥的地方
张力是否有不足的地方
是否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阶段一:”看图说故事形式的初稿“
图表先准备齐全,一面翻页一面说明,并逐步修正整体的说明顺序及信息的强弱
大胆删除在流程上会导致问题的图表
阶段二:“以人为对象的细腻定案”
找来听众,进行如同正式演出般的预演,完成细腻的收尾
目标
找出不自觉的坏习惯或难懂的迂回说话
排除故事线的流程中混杂的多余部分
请听众针对“是否好懂”以及“听完之后是否有觉得奇怪的地方”发表评论
3.准备“电梯演讲”
定义
假设与CEO共乘一部电梯时,你是否能在下电梯之前的时间内,简介地说明负责项目的摘要
是否可以简明扼要地说明结论
针对特定部分是否可快速说明
3.琢磨图表
优异图表的特点
1.具备依循议题的信息
2.(论据部分)向纵向及横向的扩展应具有意义
3.论据支持信息
为了得到优异图表,需要进行的三项工作
1.彻底落实“一图表一信息”原则
首先,确认是否存在依循议题的明确信息
其次,明确“要说什么”、“不要说什么”:避免让繁杂琐碎的小论点混淆了重要的论点
当有两件以上的事想说时,分成两个图表
只要有人觉得“这个不好说明”,就要考虑重新检视修改
2.推敲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轴
在纵向及横向的扩展中,存在与验证议题联结的清楚意义
方法
公平地选择“轴”
防止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轴
整合或合成轴
注意比较“应该交集的条件”:找到轴的交集以制作共通的轴,将轴整合后,原本相互牵连纠结的世界将变成可以做简单比较的世界
重新检视轴的切入点
如果分析的结果不能联结上明确的信息,则是信息的切入点有噪音
如果不是切入点噪音的问题,尝试重新检视轴的基本单位
3.整合信息与分析的表达
仔细研究遵循信息的“分析与表达”:根据分析(论据)来检查是否可明确验证该信息
尝试在表达层面修改为充分展现差异程度的方式,思考目前的表达方式是否真的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