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第二章
包含了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放射能量的方式,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辐射是太阳能传播到地球的唯一途径等。
包含了大气中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过程、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辐射和辐射差额
辐射与辐射光谱
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放射能量的方式,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辐射是太阳能传播到地球的唯一途径
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强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光谱
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函数 (取决于物体的性质和状态)
黑体
1、一种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投射 2、黑体可以将吸收的电磁辐射转化为热辐射或光辐射(黑体辐射) 3、黑体辐射的温度与光谱的波长有关
辐射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将黑体与非黑体联系了起来
史蒂芬-波尔斯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将黑体温度与其辐射光谱联系起来了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常数
日地平均距离上,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变化与黑子活动有关)
吸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散射
分子散射
空气分子直径小于电磁波长时,波长越短,散射越强。具有选择性
粗粒散射
空气分子直径大于电磁波长时发生的散射。没有选择性
反射
大气云层和较大颗粒能将太阳辐射中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
反射对波长没有选择性
大气中云的反射最为显著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直接辐射
太阳光以平行光线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
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影响
太阳高度角决定太阳辐射散布墨迹和穿过的大气层厚度
大气透明度决定了大气中杂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
散射辐射
散射程度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和云层的影响
总辐射
纬度越低,总辐射越大
地面的反射
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
大气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成分:H2O、CO2和O3
特点:1、太阳辐射为定向平行辐射,长波辐射是漫射辐射 2、长波辐射不但要考虑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还要考虑·大气本身的长波辐射 3、长波辐射不考虑散射作用
大气逆反射
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对地面有保暖作用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放射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影响有效辐射的因素
湿热天气·
有云覆盖
空气混浊
逆温
海拔高
近地层气温随高度显著降低
地气辐射差额
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总辐射何其有效辐射之差
辐射差额的年振辐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大气增温和冷却
气温的非绝热变化
指空气与外界之间通过热量交换导致状态发生变化
传导
空气分子热运动进行能量传递,达到热量平衡
大气和地面(气团之间)通过长波辐射交换热量
对流
上下层冷暖空气混合,热量得到交换
湍流
空气的不规则运动
蒸发/凝结
水在蒸发(升华)时吸收热量,凝结(凝华)时释放潜热,使热量得到传送
气温的绝热变化
在气象学上,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在大气中,做垂直运动的气块,其变化状态通常接近于绝热过程
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有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成为干绝热过程
气温个别变化和局地变化
个别变化
单位时间内个别空气质点温度的变化
局地变化
某一固定地点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温度变化考虑因素
空气平流运动传热
空气垂直运动传热
地面和大气热交换
大气稳定度
指大气的稳定程度,即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稳定度的意义
气层稳定时,对流、湍流受到抑制,上下层质量交换微弱,低空水汽、大气污染物等容易积聚在低层,不易向上扩散,地气间的湍流热交换与会很小
气层不稳定时,对流、湍流旺盛,水汽、污染物极易向上扩散,此时对流热交换也会很强
气温时空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白天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热,并通过辐射、分子运动、湍流及对流和潜热输送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边界层大气,使大气温度升高
夜间地表通过长波辐射冷却,使边界层大气温度也随之降低
一天中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7月)与最低值(1月)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反之)
根据温度年较差的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可将气温的年变化按纬度分为
赤道型
热带型
温带型
极地型
气温的水平分布
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表示,等温线的不同排列,反映不同气温分布特点
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
在北半球,等温线7月比1月稀疏
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则相反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更为弯曲
气温的垂直分布
指在大气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温度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的相反
辐射逆温
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
下沉逆温
当高压区内某一层空气发生强度较大的气团下沉运动时,常可使原来具有稳定层结构空气层压缩成逆温层结
平流逆温
湍流逆温
锋面逆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