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
从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史、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现代教育史等方面对外国教育史进行了深度总结。 章节包含: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育、西欧中世纪教育、拜占庭和阿*伯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的教育发展、欧美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欧美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全重点覆盖,教育学考研必备,同学们加油呀!
编辑于2021-12-18 14:44:58这是一篇关于现代和声的思维导图,现代和声的编配、七和弦、九和弦的特征、和线连接的基本原则、学习现代和声,让你的和声编配更加高级!
这是一篇关于西方音乐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古希腊、罗马音乐时期;第二章中世纪时期;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第四章巴洛克时期;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第七章20世纪时期。
从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史、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现代教育史等方面对外国教育史进行了深度总结。 章节包含: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育、西欧中世纪教育、拜占庭和阿*伯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的教育发展、欧美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欧美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全重点覆盖,教育学考研必备,同学们加油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和声的思维导图,现代和声的编配、七和弦、九和弦的特征、和线连接的基本原则、学习现代和声,让你的和声编配更加高级!
这是一篇关于西方音乐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古希腊、罗马音乐时期;第二章中世纪时期;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第四章巴洛克时期;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第七章20世纪时期。
从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史、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现代教育史等方面对外国教育史进行了深度总结。 章节包含: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育、西欧中世纪教育、拜占庭和阿*伯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的教育发展、欧美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欧美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全重点覆盖,教育学考研必备,同学们加油呀!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巴比伦的教育
图画文字-楔形文字
苏美尔时期:泥板书舍;体罚
巴比伦王朝时期:初级教育(读写);高级教育(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为少数人垄断,人类教育的起点
古代埃及的教育
象形文字,“纸草”
宫廷学校、僧侣学校(重科教、学术)、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古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刹帝利(统治阶级) 吠舍、首陀罗(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古籍《吠陀》、以家庭教育为主,古儒学校;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相互教学法)
佛教教育:比丘(男)、比丘尼(女);学术(神学)研究中心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内容丰富
教育机构繁多
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个别施教
服务于统治阶级,教师地位高
中国文化从未断层
引申:文化自信
第二章 古希腊教育
古风时代
2城邦
斯巴达(内陆)
目的:培养军人
教育制度
0-7家庭教育
7-18 国家机构“五项竞技”
18-20 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
20-30 实战训练
30 正式公民
特点:教育由国家控制、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沿海)
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制度
0-7 父母养育
7-12、13 女孩,母亲教育;男孩,琴弦学校,文法学校(私立)
12、13-15、16 体操学校(私立) 15、16-18 职业/国立体育馆
20 正式公民
特点:教育具有等级性、公立与私立并存、重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不重视女子教育
比较
相同点
教育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控制
教育和生产劳动无关联
强调军事训练
不同点
雅典除军事训练外还重视智、美、德和谐发展
古典时代
古典时期是希腊教育的黄金时期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主要在雅典)
智者概念:荷马时代,指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后指有专门知识记忆的人。
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目的:教人从事政治活动
教育贡献
授徒讲学
适应辩论、演讲的需要
丰富教学内容
标志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
促进希腊教育时间的发展
确定“七艺”中的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希腊化时期
比上两个时期更加制度化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教育论
实践的哲学-道德(与自然哲学家性对)
寻求道德的“一般”(与智者相对立)
先破后立
教人学会做人
目的
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德行可教
内容
守法即正义
身教重于言传
智育论
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
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
讥讽(反问)、助产术、归纳、下定义
口诀:记住规定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雅典衰落时期,客观唯心主义《理想国》
教育思想
教育育人:学习即回忆
目的: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作用:通过教育来培养合格的人才,教育由国家管理
内容:自由七艺(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体制
学前教育:由国家控制;寓学习于游戏
普通教育(7-18岁):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音乐和体育
高等教育(18-50) 意志发育阶段(18-20):军事及四艺 发展智慧(20-30):四艺+辩证法 继续学习(30-36):哲学(重要官吏 哲学王(50):高深哲学造诣,统治者
男女平等
特点:统治者教育
评价
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重视全面发展
重视早期教育
忽视个性,拒绝改变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最渊博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亚历山大的老师,创办吕克昂学园
教育育人的观点:蜡块与白板说-洛克、夸美纽斯
灵魂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教育作用论
天性、习惯和理性,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自由教育,纯理论知识的自由探索
第三章 古罗马教育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早期:家庭教育为主;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
后期
初等教育:平民,7-12岁,读、写、算,私立;教师地位低
中等教育(文法学校):12-16岁;文法学习;教师地位较高
高等教育(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16岁以后;贵族子弟;私立;培养演说家
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初等教育:平民子女;读、写、算、道德;文法
中等教育:拉丁文发&罗马文学>希腊文法&希腊文学
高等教育:培养官吏,学习内容脱离实际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共和末期)
论雄辩家
演讲能力
学识渊博
练习、写作
人道
昆体良(帝国前期)
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培养成人
培养善良且精于雄辩的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论学前教育(双语;兴趣)
班级授课制萌芽;广博学识;教师德才兼备;宽严相济;耐心;奖罚分明;善于提问;懂教学艺术;因材施教;学习休息交替
奥古斯丁(帝国前期)
忏悔录
基督教哲学
宗教哲学观与教育
原罪论,禁欲主义
对西欧中世纪教育思想(教会教育)影响深远
第四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基督教教育
修道院学校
主教学校
堂区学校
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
宫廷贵族;七艺、拉丁语、希腊语;问答法;培养统治阶级官吏
骑士教育
性质:特殊家庭教育,培养勇士,忠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实施
家庭教育阶段(7、8岁前):德育、宗教、身体养护锻炼
礼文教育阶段(7、8-14):贵族家中侍童
侍从教育阶段(14-21):骑士七技
21岁,授职典礼,骑士称号
评价:武夫教育
封建主贵族
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性质:世俗性质,初等学校
领导权:由行会和商会开班,逐渐由市政接管
内容:世俗知识、读、写、算基础知识; 商业、手工业有关知识
目标:培养职业人才,有职业训练性质
中世纪大学
兴起:市民阶层需求;社会趋于稳定;十字军东征
性质:自治(自我管理)
目的:职业训练
课程:文、法、神、医4科;文6年,结业后进行法、神或医专业学习
领导体制:学生大学(南欧)与先生大学(北欧、巴黎大学)
学位:硕士、博士
教学方法:演讲、辩论
评价
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宗教色彩浓厚,大学教育手经院哲学影响深刻
新兴市民阶层
第五章 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拜占庭教育
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教会教育与世俗教育长期并存。
世俗教育
比较发达;希腊语;私人讲学盛行;君士坦丁堡大学;宫廷教育中也占重要地位
教会教育
修道院,受王权控制
阿拉伯教育
世俗教育
昆它布:简陋的初级教育场所,教师家中
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
学馆:相当于中等教育,私人讲学
图书馆:特殊形式高等教育
教会教育
清真寺:相当于高等教育机构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4-17世纪欧洲意识形态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人文主义教育
进步性和落后性双重性,开辟了欧洲近代教育的先河
特征 (口诀:古人世宗贵)
古典主义
人本主义
世俗性
进步性
宗教性
贵族性
落后性
意大利(雅典)/ 北欧(斯巴达)
相同
重古典科目
重治人治世
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民族语言
早期人文主义后来走向了形式主义
不同
世俗性/宗教性(虔诚与道德价值)
共和政体/君主政体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
教育权由国家掌控
加尔文派新教
普及免费教育,国家开办公立
英国国教派
英语教学加强
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
重中高等教育,不重视初等
人文学科为主
重视师资培养和训练
寄宿制和全日制
班级授课
讲座、辩论、考试,少体罚
古代与近代过渡期
第七章 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的教育发展
近代
英国
双轨制
公学:”3公“,私立贵族教育
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年龄大、学习好的学生充当导生;教育质量难保证;19C中期被正规学校取代
《初等教育法》
又称《福斯特法》;公立初等教育;
内容:国家补助监督;地方管理;5-12岁强迫教育;允许私立后地方设公立;世俗与宗教科目分离
意义:加速英初等教育发展,标志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形成双轨制局面
新大学运动
标志: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
有民众办理;重工业和科学;面向中产阶级
意义:极大改变英高等教育;科学教育步入大学;面向中产
大学推广运动
19C40s,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讲座形式推广至非全日制学生
加强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强化大学的社会服务只能,中下阶级子女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法国
大学区制
法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法兰西拿破仑时期
帝国大学,学区化管理,教育机构需国家批准,教师即官吏
教育家:爱尔维修(教育万能)、狄德罗(教育非万能)、拉夏洛泰;均提倡国家办学
《费里法案》:义务、免费、世俗
德国
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注重科学研究
习明纳:专题讨论式教学方式,德国大学一种教学和研究制度
美国
文实中学
18C,富兰克林创办,标志美中等教育进入新阶段
大学预备教育,及就业知识,英语,招收女生;使古典升学预备性文法学校向实际生活迈进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
倡导人:贺拉斯·曼
兴办公立小学,强迫免费教育制度,促进了美初等教育的发展
《莫雷尔法案》
高等教育;私立为主,公私并重;女子教育;州立农工学院;研究型大学
体现了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性
俄国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综合教学大纲
古典文科中学、实科中学
日本
18C中叶,明治维新时期
教育管理体制:文部省;《学制令》;统一管理全国文化教育事业及宗教实物
初等教育:《小学令》;寻常小学、高等小学;均为4年
中等教育:《中学校令》;寻常中学5年(普通);高等中学2年(大学预科)
高等教育:东京大学;大学院(学术);分科大学(专门知识)
师范教育:《师范教学令》
现代
英国
《巴尔福教育法》:教育管理体制,地方教育当局取代教育委员会
《费舍教育法》:加强地方教育当局的权利,加强国家制约地方的权限
《哈多报告》:11岁后受到的各种形式中等教育
《斯宾斯报告》:职业技术教育
《1944年教育法》(《巴勒特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罗宾斯原则“:高等教育课程
《1988年教育改革法》:课程统一;5-16岁义务教育;核心、基础、附加课程
法国
统一学校运动:解决双轨制问题
中学课程的改革:古典课程、现代课程
《阿斯蒂埃法》:职业教育宪章,国家和雇主各承担一半教育费用
《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民主性;免费;教师地位提高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高等教育; 自主资质、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
德国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主要学校、实科学校、高级中学
《高等学校总纲法》: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注重发掘潜力
美国
八年研究(杜威):高中除了升学,还应顾及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初级学院运动;中等向高等学校转变;普通和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密斯——休斯法案》;升学就业并重
国防教育法:新三艺、职业技术教育、天才教育、增教育经费
生计教育:学习知识技能实现谋生的目的
返回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
《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加强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
苏联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统一劳动,无等级性
“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忽视劳动教育
1958年的教育改革:加强了学校和生活的联系,削弱了知识的传授
1966年的教育改革:《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教育的改革》
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加强教育、教学和劳动训练
日本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受美国影响,军国主义,对外扩张
《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废除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教育委员会
临时教育审议会
教育改革推进本部
共同趋势:普及义务年限增长;科学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改革;拓宽大学课程;领导体制改革;国际竞争
第八章 欧美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夸美纽斯
17C,捷克,西方从封建社会想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奠基者
《大教学论》,”泛智“
教育思想
目的:享受现世的幸福,并未来世永生做准备(世俗性和宗教性)
作用:对社会、对人、对宗教的作用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根本性指导原则:自然界、人
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帝王官吏、教育工作者、学者和神学家、他自己都应对普及教育作出贡献
建立全国统一学制
家庭(婴儿期)、村落(儿童期)、城市(少年期)、王国(青年期)
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教学原则
直观性
激发求知欲原则
巩固性
量力性
系统和循序渐进性
道德教育:谨慎、节制、刚毅、正义+劳动教育
教育管理思想
设置督学
学校体系制度构建
校长职责
卢梭
18C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崇尚自然
《爱弥儿》
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
回归自然
目标:培养自然人;独立、平等、自由、自食其力的人
方法原则:改变对儿童的看法;“消极”教育(自然后果法);因材施教
实施:阶段性,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的自然人
公民教育理论
建立国家制度培养良好公民;国家掌控学校教育
裴斯泰洛齐
18C末19C初,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效法卢梭,经营农场,唤起贫民,孤儿慈父
《林哈德和葛笃信德》
教育思想
目的:新、脑、手;教育促进完整人的发展;个人幸福,益于社会
教育心理学化:目的理论心理学化;内容心理学化;原则方法心理学化;儿童自我教育
要素教育:德、智、体
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语言;算术;测量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
19C,德国,教育学之父,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课完全独立)、《教育学讲授纲要》
理论基础
伦理学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目的
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职业有关的
必要目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
道德教育性教学原则
道德教育
训育
道德判断、到的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心理学基础
课程理论
经验、兴趣、课程
统觉与课程
儿童发展与课程
教学理论
教学进程理论
提示教学
分析教学
综合教学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洛克
1632-1704,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漫话》
教育思想
教育与人:白板说
教育的作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场所:家庭教师
目的:封建贵族遗风+新兴资产阶级特点的新式人才(绅士教育)
评价:世俗化、功利性;对英国和西欧教育现代化作出了贡献;局限于绅士教育,缺乏民主性
斯宾塞
19C,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教育倡导者;
《教育论》
教育思想
目的: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知识: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冲破古典教育传统)
自我保全(直接、简介);抚养子女;社会关系;爱好情感
课程:生理学与解剖学;逻辑学、数学、力学; 生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历史学; 文学、艺术等
原则与方法: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教育方式和安排与历史人类教育相一致; 实验到推理;引导儿童探讨和推论; 学习兴趣;实物教学
福禄培尔
19C,德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奠基人,幼儿园创立者,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的基本原理
统一的原则
顺应自然原则
发展的原则
创造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理论
意义:家庭教育的补充(半日制)
任务:游戏活动培养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
方法:自我活动,自动性
课程:游戏与歌谣;福禄培尔恩物;作业
幼儿园到学校过渡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
教育与人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第斯多惠
德国
教育思想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
目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我完善
教学论:知识+能力
教学原则:自然、文化、连续与彻底性、直观教学
论教师:自我教育、责任感、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乌申斯基
俄国教育科学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创办教育系
贺拉斯·曼
19C,美国,公立教育运动,公立教育之父
福泽谕吉
19C,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教育家、思想家;《劝学篇》《文明论概略》;明治维新
知识富人,教育立国;德智体
第九章 欧美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19C末-20C初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
始于18C末英国
乡村教育之家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
凯兴斯泰纳公明教育、劳作学校理论
通过劳作学校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社会本位论
蒙台梭利
意大利女医学博士,学前教育家
幼儿发展受教师、环境、儿童三因素发展;感官教育、初步的知识教育, 读、写、算练习、实际生活练习
进步教育运动
重视普通民众教育,教育与生活联系,教育民主化
19C末-20C50s;帕克(进步教育之父)《进步教育》杂志
衰落原因:不能与美国社会变化同步;本身存在矛盾和局限;改造主义和保守主义抨击
著名实验:昆西教学法(教育与生活联系)、有机教育学校(自然顺序)、文纳特卡制(共有课程、创造性课程)、葛雷制(二部制,教育即生活)、道尔顿制(公约,作业室实验室)、设计教学法(活动课程;四种类型,四个步骤)
杜威的教育思想
1859-1952,美哲学家教育家,哲学博士
教育的本质:即生活、社会、经验和改造
教育的目的:生长、社会目的(为民主主义培养人才)
课程与教材:批判传统;从做中学
思维与方法:反省思维:反复、严肃、持续思考;观察、找方法、验证
道德教育: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三位一体
苏联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
目的: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教养的苏维埃人、劳动者
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尊重与要求结合、平行教育、前景教育、作风传统
凯洛夫
教学原则: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巩固教学、通俗性、可接受性
分科
赞科夫
最近发展区
高难度、高速度、理解、理论知识主导、一般发展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
以改造社会为目标,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劝说教育
要素主义
课程核心实施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教学过程是严格的训练指挥的过程;教师是权威任务;学生需刻苦在专心
永恒主义
新古典主义
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永恒的理性
永恒的古典学科占中心地位
教师主导
新行为主义
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结构主义
重视认知能力发展,掌握各科基本结构,教授学科技术知识,倡导发现法和发现学习,教师是结构教学的主要辅助者
现代人文主义
教育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终身教育
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外国现代教育史
第九章 20C初-20C70S
外国近代教育史
第六、七、八章 (14C-19C末20C初)
外国古代教育史
东方
第一章
西方
奴隶社会(第二、三章)
封建社会(第四、五章)
教育思想史
古代
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西塞罗、奥古斯丁
近代
夸-卢-裴-赫
洛克-斯宾塞、福禄培尔、马恩
第斯多惠、乌申斯基、贺拉斯·曼、福泽谕吉
现代
杜威
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改造主义7...
凯兴斯泰纳、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
教育制度史
古代
东方文明古国(1特点)
古希腊(2城邦)
西欧(3教育类型)
近代
人文主义教育(特点、意大利与北欧)
英(公学、导生制、《福斯特法》、新大学运动、大学推广运动)
法(大学区制、费里法案)
德(习明纳)
美(文实中学、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
现代
进步主义(葛雷、道尔顿、设计教学法)
英(《巴尔福》、费舍、《哈多》、《1944年》《1988年》)
法(统一学校运动、《朗之万-瓦隆》、《富尔》)
美(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史密斯-休斯》、《》、返回基础、《国家在危机中》)
苏(《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综合教学大纲、)
日(学校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