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物理光学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导图,知识点涵盖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神奇的眼睛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四章光学
光的反射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
1. 成倒立的可放大,可缩小的实像
2. 像的大小由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和小孔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3. 成像指与原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
光的传播速度:3×10的八次方m/s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居于法线两侧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子主题平行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就是平时我们用的镜子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的作用
成像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
(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
(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
(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补充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光的折射
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1)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
(2)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3)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
物距(u): 物体 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v): 像 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1.将蜡烛放在2 f之外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与倒正
2、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上,观察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3、将蜡烛移到2f和f 之间,重复以上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4、把物体放在焦点上,观察能否成像:不成像
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经典例题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侧焦距为多少?实验前应该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他们满足什么条件?
第一问答案:焦距为10㎝。三者的中心应该在同一高度!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乙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什么像?生活中常用这个规律制成什么光学仪器?
第二问答案:由于物距大小为15㎝,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应用仪器是投影仪
3.实验过程中,蜡烛越来越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什么方向移动?
第三问答案:由于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因此当物体向下移动时,所成的实像会向上移动,类似的,当物体向左移动时,所成的实像会向右移动。
4.如丙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结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镜还是远视镜?
第四问答案:根据此问的第二句话,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知,放上了这幅眼镜后,像距变小,也就是说,此透镜使光的会聚能力更强了,所以,此透镜为凸透镜
5.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已经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到什么位置时,光屏上能够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第五问答案:40㎝处!为什么呢?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经典的结论:当物体经过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像的位置可以互换,但是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原来放大的实像会变成缩小的实像
6.如果将乙图中的蜡烛远离透镜,像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向什么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像的大小怎么变化?
第六问答案:如果当初仔细观察并记住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画,像随着物体移动时的变化情况,那么此问就变得太容易了。此变化情况可以总结为一句口诀:“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此问的答案是光屏向左移动,所成的像会变小
7.如丁图所示,蜡烛不动,把透镜移动到16㎝处,则人眼在什么地方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第七问答案:可以读出物距为6㎝,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虚像,因此必须从B处观察
8.若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换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应该向什么方向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成的像比换凸透镜前的像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八问答案:此问其实考查的是画光路图能力,此问的光路图在脑中既可以画出,焦距既然变小,像距必然变小,因此光屏应该向左移动,可以想象一下光路图,可得所成的像变小
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过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成什么颜色);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神奇的眼睛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雷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