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内科学
下图汇总了中医内科学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心系、肾系、肺系、脑系、肢体经络、气血津液、肝胆系的病证病因病机。
编辑于2021-12-20 23:48:17中内
肺系
感冒
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的病症,是常见的外感病之一。
病位:肺卫 病机:外邪侵袭,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咳嗽
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
病位: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 病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咳吐痰液 治疗原则: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哮病
又称哮证,是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
病位:肺,脾肾相关。 病机:痰阻肺道,肺失宣降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宿痰伏肺
喘证
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症。
病位:只要在肺肾,与肝脾心相关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 治疗:实则祛邪利气 ,虚则调治
肺痈
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内痈之一。
病位:肺 病机:热毒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 治疗原则:清肺消痈,排脓解毒
心系
心悸
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因情绪波动或者过劳过累而发作,常伴胸闷个,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位:心,与肝脾肾相关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 治疗:虚则补,实则泻
胸痹
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u,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病位:心,涉及肝肺脾肾 病机:气血运行不畅,寒,瘀,痰盘踞 治疗:标实健脾,活血,本虚补肾
心衰
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病位:心,涉及肺肝脾肾 病机:心气不足,心阳亏虚 治疗:补气温阳,活血利水,兼顾阴津
不寐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睡眠时间,深度不足。
病位:心,与肝脾肾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扰动心神 治疗: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脑系
头痛
亦称头风,以自觉头部头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
病位:脑,涉及肝脾肾 病机:脑脉失养,经脉痹阻
眩晕
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目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指感觉自身或外景旋转。
病位:脑,病变与肝脾肾相关 病机:风昡内动,清窍不宁,清阳不升,脑窍失养 治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中风
卒中,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位:脑,涉及心肝脾肾 病机:风阳上扰,气血逆乱,直冲犯脑 治则:急则治标
脾胃系
胃痛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
病位:胃,肝脾 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痞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
病位:胃 肝脾 病机:邪气困阻,脾不生清,胃不降浊,中焦气机壅滞 治疗: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呕吐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
胃 脾肝 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治疗 和胃降逆止呕
噎膈
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导致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食而复出的疾患
病位:食管 属胃与肝脾肾相关 病机:气痰瘀交结,阻隔食管,胃脘所致 治疗:理气,消瘀,化痰,降火
呃逆
喉间频发短促呃呃声响 ,不能自制为主表现的病症
胃,嗝为主,与肝脾肾肺相关 病机:胃失和降动膈 治疗: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腹痛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病位:脾胃肝胆肾膀胱等 病机:脏腑气机不利,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脏腑失煦,不荣则痛
泄泻
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则泻出如水样为主的病证
肝肾 病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肠道清浊不分,传化失司
痢疾
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的病证
病位:肠,脾肾 病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而成痢
便秘
大便排出困难,排便周期长或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为主
病位:大肠,涉及脾胃肺肝肾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治疗:润肠通便
肢体经络
痹症
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多处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及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损伤肝肾
病机:气机不畅,经脉痹阻
痿证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
病机: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 治疗:扶正补虚
腰痛
腰脊痛,以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分急性和慢性
病位:肾,膀胱,督脉,带脉,足少阴肾经 病机:邪阻经脉,腰府失养。
气血津液
郁证
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胀,胁肋胀痛,或易哭易怒,或咽中如有异味梗阻
病位:肝心脾肾 病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血证
血不寻常道,上溢,下泄,渗出于肌肤的出血性疾患
虚:气虚不能摄血,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血溢脉外 实:气火亢盛,血热妄行出血
痰饮
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部
肺脾肾 病机:阳虚阴盛,水饮内停 治疗: 温化 发汗利水 攻逐
消渴
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导致阴虚内热,多饮,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
肺脾肾 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血脉瘀滞
汗证
汗液外泄失常
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
内伤发热
发热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气血湿化热
肾系
水肿
体内水液滞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则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位:肺脾肾 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治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ˋ淋证
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
当补则补,当汗则汗
病位:膀胱,肝肾脾 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之邪)
癃闭
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
病位:膀胱与肾 ,三焦肺脾肝 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肝胆系
胁痛
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临床常见自觉症状
病位:肝胆,脾胃肾 病机: 肝络失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气滞,血淤,湿热 )治则:疏肝和络止痛
黄疸
目黄,身黄,小便黄,尤以目睛黄染为主
病位:脾胃肝胆 病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
积证
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结块固定不移 ,痛有定处
病位:肝脾胃肠 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聚证
腹中结块,或痛或胀,聚散无常,痛无定处
病位:肝脾 病机:气机逆乱 治则:疏肝理气,行气消聚
鼓胀
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
肝脾肾失调,气滞血瘀水停
气机阻滞,脉络痹阻,经脉失养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解郁热,健脾益胃
解郁活血除湿,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益气养阴,固表敛汗,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痰饮,悬饮,溢饮 支饮
治火 治气 治血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广义:外邪,情志所致 侠义:单指情志不舒
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病在血分,属脏,由小到大,软到硬,疼痛加剧,病长,较重
病在气分,属腑,病短情轻
利湿退黄,活血退黄
急则治标,速予通利、下病上治,欲降先升
筋脉肌肉,肝肾脾胃,肺
无痰不作昡,无虚不作昡
六经头痛
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