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社会学导论
教育社会学导论知识总结,包括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相关、研究方法、历史及发展、理论和应用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教育社会学导论
教育社会学
研究对象
综述
社会化过程说(个体社会化)
相互关系说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特殊社会现象说
当今
教育与社会系统之间几乎所有层面
本书
学校系统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和教育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
研究路径 偏“社会事实”,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 孔德、涂尔干、斯宾塞 社会结构(制度)--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 偏“个体事实”,推崇价值判断和质化研究 韦伯 个体事实--行为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结构
学科相关
学科特点
整体性
社会<—>教育(影响);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杜威) ;学校与社会结构的对应性
综合性
广义的教育,重点在学校;研究视角综合性;研究方法综合性
现实性
直接面对教育事实,尤其是本国的
实证性
“第一手”资料,真实
学科性质
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分支学科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学科局限性
功能局限性
只能打辅助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地位局限性
应用局限性
研究方法
整体观和有机观
基本假设
学校系统中的个体行为不仅由特定的学校环境所塑造,而且还有其他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社会环境发生改变,个体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
个体对学校生活的创造性适应
研究视角
宏观角度
教育功能
中观角度
以学校为中心
微观角度
知识社会学;俗民志
综合角度
韦伯
历史及发展
萌芽——19世纪后期欧洲 成型——20世纪初期美国 转型——20世纪50年代 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
早期代表人物
马克思——教育<—>经济基础
孔德——社会学之父,教育的任务是协调社会各部分关系
韦伯——价值中立,社会行动研究
曼海姆——外部社会规定知识和思想
涂尔干——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斯宾塞、华德、杜威
发展
学科成型时期
研究中心的转移——欧洲—>美国(20世纪初)
社会学化时期
研究范式的转型
分水岭:20世纪40年代,规范性研究—>实证性研究
现代教育社会学创立
确立标志:1949年,布鲁克弗《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
中国
美、英、法、印度、西班牙等都各有侧重
创建时期
1922-1949,“西学东渐”
停滞期
1949-1979,学习苏联+反右运动
重建时期
1979-至今
趋势
在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相结合; 不但重视国际比较研究,还更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 将更多的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
应用
研究类型
评价研究、社会实验、政策取向的教育调查、教育预测、 教育检测与描述、教育政策咨询、教育问题诊断、教育评价
不同的角色
教师
认识角色,明白互动重要性等
学生
帮助分析、解释与理解学校生活
家长
帮助做决定
学校管理者
认清学校、班级组织的特点、结构、功能等
理论
功能理论
涂尔干、帕森斯、杜威等
社会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持久的结构,每一部分都各自作用; 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 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外来因素干扰
冲突理论
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的、不可规避的现象;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
互动理论
更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