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中国经济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总结,他包括古代经济政策、生产模式、古代商业、赋役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古代手工业。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到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本篇哲学包括了概述、辩证唯物论、辩证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生产模式
耕作工具
春秋战国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推广
两汉时期
耦犁 犁壁
隋唐时期
曲辕犁
耕作技术
垄作法
西汉
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宋朝以后
麦稻轮作
灌溉技术
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经营方式
集体劳动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 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足性: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简单落后 的小生产模式 ⑤落后性: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⑥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理状态
庄园经济
租佃关系
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赋役制度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
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编户制度
编户齐民,严格
租调制
租庸调制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两税法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
影响: ①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②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③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 ④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正式废除
一条鞭法
原因: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
影响:①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②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
影响:①进一步放松了农民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②使中国人口迅速膨胀增加了大量劳动力 ③有利于当时国家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②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了先进 的工具和技术牛工在南方地方得到推广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或者东移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④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⑤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过程
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两宋—最终完成 明清—地位巩固
古代手工业
外传 西汉:“丝绸之路”,销往亚洲欧洲,“丝国” 唐朝:瓷器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特点:①主要服务于官府贵族 ②排斥市场流通 ③实行工匠服役 ④集中生产 ⑤代表最高技术水平 地位:明朝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官营手工业
成就:冶金业—东汉水排,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 朝南青北白, 宋代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 彩瓷珐琅彩
商周:青铜铸造 西汉:煮盐冶铁铸钱
特点: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家庭手工业
交纳赋税,家庭消费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古代商业
对外贸易
西汉:陆海丝绸之路 唐朝:广州成为外贸重要港口,设市舶使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元朝: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闭关闭关锁国政策,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特点:朝贡贸易为主。
货币发展
货币发展历程 ①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②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④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⑤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商业发展
商业发展历程 隋唐—柜坊和飞钱 宋代—纸币交子 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明清—棉花茶叶等成为商品,长途贩运,商帮
市的变迁
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对市场交易进行 严格管理,设东西二市 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交 易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大市镇出现
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
商鞅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土地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私有制,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古代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 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暮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 基础 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 等方式打击商人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机统治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
评价 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巩固自身统治,对外进行民 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日益 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作用: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妨碍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隔 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 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