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包括了文学革命,五四现实主义小说,五四抒情自传体小说,五四新诗以及鲁迅。
本导图根据古代文学史所制作,梳理了秦汉古代文学,内容有秦汉散文、汉赋、史记、汉书、汉乐府诗、汉代五言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
文学革命
大论述 看笔记本 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和现代文学的开始
背景
国内5个 国外2个
条件
政治 经济 文化
新青年 文化阵地
1915-1919
1918年同人编辑
思想 民主与科学
20年代后
马克思主义 后转为上海共产党小组机关刊物
文学革命过程
1917.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
1918.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918.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
1918.12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倡人道主义文学 1919提出平民文学---人的文学为人生而服务 成为文学革命纲领性理论观点
钱玄同 ”玄学妖孽,桐城谬种“ 刘半农《我之文学革命观》 傅斯年提出设想
代表人物
胡适 周作人(以1922、1924为分界线) 陈独秀 钱玄同 刘半农 茅盾
几次论争
1918.12创办《每周评论》 1919年《新潮》
1918.3 “双簧信”
与复古派 林纾
与学衡派
定义
20年代文学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流派
同人
梅光迪、胡先骁、吴bi
宗旨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主张
道德凝练人心,认为新文化运动过于激进
依靠少数精英知识分子,反对平民主义、个性主义
反对文言合一,认为文言优于白话
与甲寅派
章士钊
与黑幕派、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简介
收获和意义
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文学社团兴起
文学研究会1921.北京 现实主义
形成原因
人物
刊物
宗旨 主张
局限性
成就
创造社1921.6东京 浪漫主义
主张 分期看
与文学研究会的比较
新月社看后
语丝社
风格特色
浅草社 沉钟社
冯至、林稷、陈翔鹤、陈讳莫
湖畔诗社
王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莽原社 未名社
鲁迅、高长虹
其他
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促进思想解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 自然主义
文学理论建设初步成效
基本特征
服膺于思想启蒙
感伤色彩
多样化写作手法
文学观念
新思想
内容
人道主义 现代民主主义
语言形式
白话文创作,口语化平民语气,吸收外国多样化手法(意识流、横截面)
个性化的追求
五四现实主义小说
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
五四抒情自传体小说
五四新诗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