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风笑天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法篇2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九、第十章包括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实地研究,实地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方法。
编辑于2021-12-24 16:07:11社科方法篇2
第九章
文献研究
定义:利用文献资料间接考察、分析历史事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现象的研究方式。包括历史文献的考据,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比较,统计资料文献的整理分析,理论文献的阐释,文字资料信息内容的量化分析。间接性特征。
类型
适用范围
1)纵贯分析或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社会变迁研究 2)探索性研究,整体印象,确定课题和假设,避免无效劳动
过程
1)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影响收集、描述范围以及分析重点和方法 2)文献收集。做到:鉴别真伪,来源可靠,规范引用,完整系统 3)文献整理。核查,修正补充,分类编码,综合简化,做到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简明化 4)文献解读。泛读了解全貌,精读概括升华 5)文献分析。统计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
优点:1)可研究无法接触的对象 2)无反应性。不会产生研究干扰效应 3)费用低 4)保险,容易弥补过失 缺点:1)文献带有倾向性。受撰写者兴趣、立场、意图影响可能偏离事实 2)选择性保存和记录,只能研究已记录的 3)信息有限性。 4)部分资料难获得。个人日记、信件、政府和组织保密文件 5)缺乏标准化形式,难以编码分析。信效度存在一定问题。
内容分析
定义: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即形式的东西,如文字、颜色、实物本身而非其含义,具有表面性。
程序:选定分析单位(报刊人物、流行歌曲)——界定目标总体范围(时间)——分层抽样(地域、受众类型、编辑方向、重要性、规模、播发时间)——确定编码体系(人物的社会特征)——数据收集——分析
优点:非介入、经济、安全、可研究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缺点:被记录好的,效度无法保证
二次分析
定义:对其他研究者为其他目的而收集并分析过的原始数据再次分析,分析不同问题或继续深入、检验。
程序:选择研究主题(主题要适应资料)——寻找资料——资料再创造(寻找或重新定义变量、选取样本的一部分作为分析对象)——分析
优点:1)省时钱力,显著降低在工具设计、数据收集与编辑方面的成本; 2)使某些实际操作不可行的研究成为可能; 3)便于比较和趋势研究; 4)通过补充数据、调整测量标准、运用新的统计模型,可以重新检验研究结果,扩充研究成果,矛盾之处可以为政策的复杂性和方案提供深刻的洞见 缺点:1)准确性和适用性不足; 2)搜寻和整理零散的数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3)降低二次分析成本,但增加了最初的数据准备和记录成本 4)必须确认数据的可信度和可比较性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定义:用别人已收集好的,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国家和政府部门编制的统计数据。 注意:1)清楚认识资料内容、对象、范围、特点 2)清楚资料中统计指标、比率、数字实际含义和计算方法 3)描述对象通常是群体而非个体,避免犯层次谬误
程序:选择合适的资料(适合、说服力和代表性)——比较与分析资料(多角度多层次)——说明资料来源(可靠准确)
统计资料限制
资料质量 1)效度问题。资料是否准确包含研究变量,注意逻辑推理和重复验证 2)统计资料本身不精确
第十章
实地研究
定义:深入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以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是唯一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是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的合称,从研究背景和对象来看,个案研究是特征,从研究方式和资料收集来看,参与观察是突出特点。 特点:强调实地,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生活环境,生活相当一段时间,依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研究的现象。
优点: 1)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的态度和行为,适合不便于进行问卷调查的社会现象研究。 2)效度高。设身处地理解。效度——测量的的确是希望测量的概念和现象 3)方式灵活,弹性大。随时修正研究设计 4)研究现象变化发展过程及特征 缺点: 1)概括性差。以个案为对象,定性资料难以定量分析,无法概括大总体以及推广 2)信度低。被动,无控制,现象无法重复观察;总结高度个人化,受研究者主观理解、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影响。 3)影响研究对象。 4)耗时长。 5)伦理问题。是否有权利隐瞒研究对象?应不应该隐瞒?
类型——个案研究及社区研究
个案研究=对研究总体的某一个元素进行调查,即对某个个体、事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进行全面研究。特点是:1)以挖掘个体特征和详细的实践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和访谈获得研究资料为目的。2)焦点集中,对现象了解深入而详细。不仅能描述现象,反映事件过程,还能为后来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
实地研究范式
1)自然主义:报告现实《街角社会》 2)常人方法学:不仅仅描述现实,还试图达成理解 3)扎根理论:总结模式、主题、一般分类,得出结论,建构理论 4)参与行动研究:出谋划策
实地研究过程
选择研究背景——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建立友善关系——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报告结果
资料收集方法
观察法
定义:带有明确目的,在现象发生场景,以感官和辅助工具了解现象,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计划、目的性,并对现象作出实质性和规律性解释。
分类
观察地点——实验室和实地观察
位置或角色——局外和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法
观察者角色
1)四种角色说:完全的参与者和观察者+观察的参与者(知道身份而参与)+参与的观察者(访问者,少量参与) 2)三种角色说:完全参与者和观察者+混合角色 or 完全参与者和观察者+参与的观察者 3)两种角色说:完全的参与者和观察者
优点:没有先入之见,获得真实图像,设身处境理解被观察者的情感和行为动机 缺点:1)资料缺乏信度,程序不明,观察不系统,资料难以量化,结果无法重复。 2)主观因素影响大。
应用
1)长时间观察,以便全面综合了解 2)研究者需自我定位为陌生人并为此解释 3)融进去与跳出来的角色转换。移情理解:尽快进入角色,语言、行为、生活方式同化;超脱理解:随时跳出角色,客观中立地分析、判断、解释。
观察员要求
1)尽快打成一片 2)了解社会背景,保持客观实事求是态度 3)善于分析结果,分清表象和实质 4)高度的注意力、忍耐力和吃苦精神
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结构和无结构观察
无结构访谈法
定义:=深度访谈,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程序,只有一个访谈主题和范围,采访过程中可依据受访者的回应改变问题和提问次序。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个人特定经验、动机和态度的定性资料,通过研究者主观、洞察性的分析归纳概括出结论。
要点
1)访谈前明确主要问题和目标 2)全面了解被访者 3)依被访者便利原则 4)开场白 5)访谈是一种艺术 6)倾听和回应,尽可能记录 7)正确记录:工具辅助,同步记录最优,不引人注目地记录,尽可能详细,客观事实与主观理解和解释结合
访谈控制
各点展开
1)提问控制:内容转换、问题重述和追问、掌握发问和插话时机 2)表情和动作控制:动作、表情、关注、互动、眼耳心并用、感谢
集体访谈法(座谈会/焦点小组)
定义:无结构式集体访问,将调查对象集中起来就某个议题或共同经历进行讨论。
特征
1)专门主持人安排 2)形成群体互动,可获得深层次信息和少数人的反应 3)参与者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居于一个舒服的环境表达观点
优点:多层次的互动可获得更广泛、全面、深层的信息,也能修正信息,节省人力和实践。 缺点:团体压力和从众行为;不宜应用敏感问题讨论;深度不及个别访问。
应用
1)评估需求。 2)利于项目设计和明确处理问题的途径。 3)作为探索性研究用于新领域,理解某类行为/态度的原因,解释定量分析资料
注意
1)主持人:经验丰富,训练有素,谙熟研究问题和目标,确保所有人参与 2)过程:高度结构化与访谈有弹性 3)参与成员:须有共同的重要特性(同质性) 4)研究者:明确知道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收集,如何使用,抓主旨,总结讨论,事先文字计划
1)参考访问问卷还是指导手册 2)高度控制还是灵活应变 3)所获资料结构化程度和深度 4)资料分析数据化还是主观归纳 5)是否能获取额外信息
结构化访问vs无结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