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选与民族交融
七年级上册历史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思维导图,差点没了,大冬天打字好艰难。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
曹操优势
政治: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采用屯粮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主要战役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形成
魏: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
汉: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西晋的统一和人口迁徒
西晋
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都城为洛阳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统治: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极为腐化,后发生八王之乱
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史称永嘉之乱
“五胡”内迁
内迁方向
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匈奴和羯组: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
一部分迁到辽宁
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结果:陕西和陕西内迁各族占到当地总人口的一半,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
东晋与南朝
东晋
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灭亡: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东晋的治理
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初期多次进行北伐,但未能恢复中原
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政治局面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南朝: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
江南地区开发
发展过程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西晋末年以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开发原因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发展表现
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进步
手工业:快速进步
商业: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
时间: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十五个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各国彼此攻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王猛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胡汉矛盾
淝水之战
背景:前秦日趋强大,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目的: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经过:383年,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发动对东晋的战争。东晋打败前秦军队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鲜卑族仍然保持着鲜卑族的习俗,不利于治理广大的北方地区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改革措施
迁移都城
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汉化措施
用汉语:官员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用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
与汉族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科技与文化
数学
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制定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书法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绘画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