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
本图是关于现代汉语的思维导图,是103 209内部资源 现代汉语重点思维导图 今晚必过 考试加油!
编辑于2021-12-27 16:17:34现代汉语
概念解释
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它是由社会约定的开放性符号系统,它由语音系统、词汇 系统和语法系统等共同组成。
符号系统
能记
符号的外在形式,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感知的外在形式。
所记
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现代汉语
广义
包括各种方言在内的现代汉族用来交际的语言
狭义
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汉族用来交际的语言
俄语 西班牙语 英语 法语 阿拉伯语 现代汉语
与其他语言关系
日语保持了汉语大部分的形状和意义 韩语形体与汉语已经分道扬镳,但声音仍与汉语比较接近 越南语采用了拼音化文字,但在读音上,仍与汉语有着一定的关系
口语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语言
书面语
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书写于各种介质的语言,多指文字作品而言,包括文言文和白话文。
普通话
随着“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深入,我国的语言在书面和口头两个方面都有了比较统一规范的文学语言,人们开始用“普通话”来代替“官话”这一旧称。在不同的地区,普通话有不同的名称:如我国台湾地区称为“国语”,新加坡称为“华语”等。
方言
方言是汉民族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共同使用的地方性语言。不同地区之间的方言有显著的差异,但它们在语音上对应规律比较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大体相同,因此仍只是汉语的分支,而不是独立语言。
方言区
官话
晋语
吴语
闽语
赣语
客家话
粤语
湘语
雅言
雅正
反切
古代注音方法
一个字的读音,用另外两个字的读音拼在一起,前一个字取读音的前半段,后一个字读音的后半段及其声调,所得到的读音作为所拼字的字音
押韵
将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相同位置,使其声韵协调,悦耳便诵,有时也称为压韵,各句中押韵的字被称为韵脚或韵字。
拼音
汉字
字体演变
甲骨文
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问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
金文
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称为铭文,文字称为金文,又因为古人用
简答题
语法特点
1、现代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现代汉语最主要的特点。
2 动词 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
3 动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4 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
5 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变化常用虚词表示或标志z
三要素的关系
现代汉语词汇变化比较迅速,有些词汇会消失,亦会产生新的词汇,但这种更替不是绝对的,有时还可能出现反复。
陛下 臣工 御制 贱妾 东宫 奴婢 主子 先生 淑女 绅士 毒草 阶级 超女 斗争 又红又专 黑五类 投机倒把 走资派
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稳定,变化比较迟缓
语音变化也是存在的,以前可能是约定俗成,现在多为“社会认可——政府决定”的模式。 而方言语音的变化可能更快,因为约束少,主要是随生活变化而变化。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合乎规律地共处同一整体之中。词汇必须接受语法的约束,才能组成可以理解的句子,表达明确完整的意思。
方言区分布情况
书面语和口语关系
书面语:将人们口头所表达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即为书面语。古人所谓“著诸书帛即为文章”。它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类。
1 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对书面语始终起决定作用。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要发展和提高书面语,必须先深入研究口语。
4、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它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口语的发展又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口语更为丰富、更为纯洁,更趋于规范化。
字体演变情况
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是商代王室刻画在占卜所用的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是公元前一千七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一百年之间通用的字体。因为这些文字主要是刻划在龟甲兽骨上,因而名为甲骨文。因这些文字是商朝之人刻写而成,清末发现于殷都废墟之中,故又称为殷契或殷墟文字。
特点
甲骨文仍具备一定的图画性,已经基本成熟,此时的字大小不完全一致,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字形瘦削挺拔。
异字同形
如“山”与“火”,“甲”与“七”,“月”与“夕”等。
金文
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称为铭文,文字称为金文。又因古人常钟鼎作为青铜器的总称,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
特点
这一时期的文字出现了两种变化: 一,金文形声字大量增加,达到50%左右。字在形体上区分更为明显; 二,出现了许多简体字,存世的印玺、陶器、货币、兵器上的刻款,多为急就简体。
三,从形体上看,金文的特点是有肥笔,周代成、康王以后的文字点画浑圆,体势雍容。
四,字形、结构逐渐趋向稳定,仍有不少异体字。
篆书
篆”是引长,拉长之意,篆书就是把笔画拉长而写成的文字,包括大篆和小篆。大致通行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 大篆与金文一脉相承,保持了金文的主要写法。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字形结构大体保持了西周的写法,只是更加整齐匀称,这种文字我们称之为“大篆”,其代表文字为石鼓文。这是小篆的前身。
小篆
秦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整理、统一六国文字。其主要办法为以秦国原来的篆书为基础,酌加简化,书写标准字样,推行至全国,同时废除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异体文字——六国古文。这种整理统一之后的文字,即为小篆。
特点
小篆是我国第一次规范化的文字,它的线条带弧形,圆转而匀称的线条使字形略带椭圆,极为整齐。
隶书
隶书又称佐书、史书、八分书,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隶变
用点、横、竖、撇、捺来书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在文字学史上称为“隶变”。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同时也是汉字由繁趋简的关键步骤。 隶变改造偏旁,混同了小篆中形体不同的字,同时也分化了小篆中形体相同的字,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隶书可以产是由古汉字变为现代汉字的过渡字体。
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是法式、模范的意思,楷书也就是规范、规定的字体。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是点横、竖、撇、捺、钩等笔画进一步的 展。
草书
草书打破了汉字的方块形体和结构体系,打破了楷书的四面八方用笔和不断起笔落笔的书写方法,而将许多原来的笔画和偏旁变成易于一笔连写的符号。这样简化,易于提高书写速度,有艺术表达能力, 草书的不足在于笔画过于潦草,连写,字形甚至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不易辨认。尤其是有些狂草,过于草率连书,辨认度极低,实用价值不高。
行书
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字形清晰易识,字内可以有连笔,但不改变基本字形,书写效率较高,实用价值颇高。
异体字
异体字是汉字的一个特例。即两个形体不同的汉字,其读音、意义完全没有区别,可以彼此替代,互称为异体字。
异体字与正体字的不同点
1、造字方法不同 2、繁简有所不同 3、偏旁位置不同 4、声旁不同 5、形旁不同 6、偏旁多少不同
简体字
简体字是异体字中符合简化要求的、并被正式认可的那部分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简体字,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简体字。当时的陶器、钱币、兵器上甚至是印玺和钟鼎这样的器物上也开始使用简体字。到了汉代,简体字主要是向草书方面发展。魏晋时期的经卷、唐宋元明清以后的俗文学作品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简体字,当时称之为“俗字”。因为这种字体笔画少,易于书写和辨认,所以在普通民众中易于流传。
六书
“六书”:历来对汉字造字法的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象形
象形字:比照事物形体,描画实物形状造出来的字。以形表义,使人一看便知其义。
指事字
指事字:由抽象符号组成,或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示性符号以形成新字
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的图形会合成表意之字。
由相同形体组成的会意字
北 炎 炏 焱 燚 磊 垚 卉 非 步
二、由不同形体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子主题
、由不象形的方块汉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形声字:一个表意成分加一个表音的成分组合起来的新字
转注:这是学术界尚未有定论的一种用字方法。一般认为,转注是指一对同部首的字,由于意义相近、形体相近、声音相近而互相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