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社会调查是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式,也是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本书以社会调查过程为主线,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具体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等恰当地组织到各个具体章节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社会调查概述
概念与作用
1.社会调查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5.社会调查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方法
1描述状况 2.解释原因 3.预测趋势
类型和题材
1.行政统计调查 2.生活状况调查 3.社会问题调查 4.市场调查 5.民意调查 6.研究性调查
1.某一群人的社会背景 2.某一群人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3.某一群人的意见和态度
调查方法
调查类型
1.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2.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概念、方式、特点
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 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1.统计报表 2.普查机构
1.工作量大 2.资料准确,适合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3.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4.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
优点
1.调查费用低 2.速度快 3.应用范围广 4.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5.准确性高
抽样调查
1.意义与作用 2.类型与程序 3.规模与误差
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 4.实际抽取方案 5.评估样本质量
1.目的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高效性原则
影响规模因素
1.总体的规模 2.抽样的精确性要求 3.总体的差异性程度 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抽样方法
1.概率抽样 2.非概率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段抽样
1.偶遇抽样 2.判断抽样 3.定额抽样 4.雪球抽样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抽样: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总体;样本;抽样单位;抽样框;参数值;统计值;置信水平;置信区间。
调查过程
调查设计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分析单位 3.设计抽样方案 4.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 5.制定实施方案
1.探索性研究 2.描述性研究 3.解释性研究 4.预测性研究
1.个人 2.群体 3.组织 4.社区
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与抽样对象 抽样设计
1.基本变量确定及其操作化 2.设计调查问卷 3.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 4.分析数据资料
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调查的内容 3.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4.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 5.说明调查方案 6.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7.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问卷设计
1.概念及结构 2.设计原则 3.设计步骤 4.问题形式及答案设计 5.问题语言及提问方式 6.问题数量与顺序 7.常见错误
概念: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 一种类似于体温表、测力器、磅秤、米尺那样的工具 结构1.封面信;2.指导语;3.问题及答案;4.编码及其他资料
1.明确出发点 2.明确阻碍因素 3.明确紧密相关的因素
1.探索性工作 2.设计问卷初稿 3.试用 4.修改定稿并印制
1.问题形式 2.答案设计
1填空式 2.是否式 3.多项选择式 5.表格式
1.答案的穷尽性 2.答案的互斥性
1.语言尽量简单 2.问题陈述简短 3.问题避免多重含义 4.问题不能有倾向性 5.不用否定形式 6.不问回答者不了解的 7.不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1.概念抽象 2.问题含糊 3.问题有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问题有多重含义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1.标准化调查 2.人员的招募与挑选 3.人员的培训 4.过程的控制与监督 5.过程的反思与评估
1.调查督导 2.调查员
1.专业能力 2.调查经验 3.管理能力 3.沟通能力
1.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2.需要有弹性的工作时间 3.需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1.介绍调查研究的总体情况 2.标准化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3.抽样方案和调查问卷的学习 4.调查员学习的手册 5.分组模拟调查 6.调查员的“试调查”
1.抽样控制 2.调查现场督导 3.问卷审核控制
1.调查过程评估 2.调查事后评估
资料收集方法
分类与特点
1.自填问卷法 2.结构访问法
程序与技巧
1.收集准备 2.接触调查对象 3.提问与记录 4.过程控制
调查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1.资料的真实性审查 2.资料的准确性审查 3.资料的完整性审查
1.实地审核 2.系统审核
资料的编码
1.答案代码的确定 2.编码说明 3.栏码的确定 4.编制编码手册
资料的输入
1人工数据输入 2.计算机辅助 3.光电输入
数据清理
1.有效范围清理 2.逻辑一致清理 3.数据质量抽查
调查报告的攥写
类型与特点
1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 2.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 3.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
1.标题 2.导言 3.调查报告主体 4.结尾
1.陈述性标题 2.结论式标题 3.问题式标题 4.双标题式标题
1.直抒宗旨式 2.提问设悬式 3.给出结论式
1.纵向结构式 2.横向结构式 3.纵横结合式
1.导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6.参考文献
1.介绍研究问题 2.相关文献的评论 3.对研究的介绍
1.对抽样方法的介绍 2.对研究变量的说明 3.介绍资料收集方法和过程 4.说明资料分析方法
1.结果与讨论的关系 2.关于数据资料图表的处理
1实证性 2.针对性 3.时效性
要求与步骤
1.观点和材料统一 2.内容和形式统一 3.结构完整与陈述条例统一
1.确立和提炼主题 2.拟定提纲 3.选择材料 4.写调查报告初稿
应注意问题
1.行文要则 2.引用与注释规范
选择调查课题
选择调查课题类型
1.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
2.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
选题的重要性
1.决定调查的方向。
2.体现调查的水平。
3.制约调查的过程.
4.影响调查的质量。
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
2.创造性.
3.可行性.
4.合适性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1.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
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3.从现有文献中寻找
变量
单变量
描述统计
1.基本技术 2.集中趋势测量 3.离散趋势测量
推论统计
1.基础知识 2.参数估计 3.假设检验
双变量
1.基本性质 2.交互分类 3.相关测量法
1.平方的检验 2.系数的检验 3.单因方差分析与F检验 4.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检验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