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包括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内容。
编辑于2021-12-29 19:49:16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概念:一定时期内在一国(一定区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核心:一国一年的新增财富)。
一国一年:可以换,特定区域,一定时期。
最终产品:为了避免重复计算,中间产品不计入gdp。两种特殊情况
1.一种产品无所谓最终产品,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如居民用电与工业用电的不同。
2.存活增量:存活增量算作企业投资。
劳务:劳务也有价值。
市场价值总和。
判断:只有参加市场交易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才计入GDP 。错。原因:自己用的那部分也计入GDP 。GDP 估算价值。
地下经济不计入GDP
GDP核算方法
1.支出法
(1)家庭消费支出C
耐用品消费支出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医疗,教育(不算做投资),旅游。
(2)企业与家庭的投资支出I(invest)
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是指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和设备等。
包括:企业兴建厂房,购买设备机器等。购买中间品,半成品。
居民购买住宅
(3)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government purchase)
采购:政府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对人民的服务,不需要任何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转移支付不能算作GDP的一部分,因为转移的不是当期产出。
(4)国外对我们净出口的需求NX(net export)
Y=C+I+G+NX
2.收入法
(1)工资收入:劳动服务的报酬。
(2)利息收入:对资本支付的报酬。
(3)租金收入:对使用土地和其他可租用的生产要素支付的报酬。
(4 )利润收入:企业利润以及自己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收入。(扣除了折旧)
(5)间接税
(6)补助金
(7)折旧:资本存量在不断的被消耗,为了补偿或重新置换已经消耗掉的资本,企业需要投资,这部分支出称为折旧。
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补助金+折旧
3.生产法
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
GNP(GrossNationalProduction):是一国(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遵循国民原则:A国国民在B国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计入A国的G NP,而不是B国。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外国国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
NDP: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GDP—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GNP—折旧
NI(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提供服务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以及利润。国民收入衡量的是经济中所有人赚了多少钱。
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几个概念
实际GDP :选择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基期价格计算出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即产量变化与价格不变时作出的变动。
连锁加权衡量(了解):以前是每五年调整一次基期价格,但是由于价格过时更新速度快,所以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调整基年价格,连续两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基年价格,连续进行动态调整,得到的结果虽然不同,但是同样可以实现作为比较衡量的目标。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当期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的变化:1.产品的物质产出量发生变化2.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价格水平:经济体中特定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水平,它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指标。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指同一组产品和服务在某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基期年的费用额的比率。
四个价格指数
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花费。(consumer price index )
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deflator)计量以国民收入账户中消费部分为基础的消费购买支出方面的通货膨胀。
生产价格指数(producter price index)PPI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区别
(1)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CPI衡量的只是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政府和企业购买的产品价格的上升只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不反映在CPI上。
(2)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其价格变动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进口品价格的变动只影响CPI,不影响GDP。
(3)CPI给不同产品价格分配固定的权重,GDP平减指数分配变动的权重。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上升的情况。
通货膨胀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失业及其衡量
劳动年龄人口:成年人(16岁以上)
(1)就业者:有报酬的雇员,在自有企业或家族企业工作的无报酬的人,调查时由于意外原因缺席但仍然在此工作的人。
(2)失业者:愿意参加但没有工作的,在调查前4周力图找回工作的人:被解雇等待召回的人。(有工作的意愿但没有工作)
(3)不属于劳动者:大学生,家庭主妇,退休者等(包括“沮丧劳动者”,想找工作,但最后放弃的人。)
劳动力人数=就业者+失业者
失业率=失业者/劳动力人口*100%
就业率=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100%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
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工人与工作之间的匹配过程发生的失业
机构性失业:工人的技能和特征与工作要求的持续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失业。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封闭经济)
供给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
K:资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等。
L:劳动力。
生产函数Y=F(K,L)
规模报酬不变:zY=F(zK,zL)
要素价格由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在这个模型中,劳动力和资本的供给是给定的。
工资为劳动力的价格,记为W
租金为资本价格,记为R。
实际工资(real wage)——用产出单位而不是美元衡量的劳动报酬。W/P
实际租赁价格(real rental price of capital):用产出单位而不是美元衡量的租赁价格。R/P
要素需求:企业要使得利润最大化。即P*F(L,K)- WL—RK最大
得到MPK=R/P,MPL=W/P
需求
消费C
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之后的收入。Y-T (其实还得减去非税支付)
消费函数C=C(Y-T)
边际消费倾向MPC:可支配收入增加百分之一导致的消费的变化量。(大于0小于1)是消费曲线切线的斜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何一个消费水平上,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消费曲线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平均消费倾向可以大于一。
储蓄:储蓄是指收入中未消费的部分;S=Y-T-C(Y-T)
边际储蓄倾向MPS
平均储蓄倾向APS
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的关系。
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二者互为对方在总收入中的余量;或者说二者是互补的。
APS+APC=1,MPS+MPC=1
政府采购G
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采购
假设政府支出和税收均为外生的。(意思是G为定值)
投资
投资的需求量取决于利率。I=I(r)
r为实际利率
利率是借贷的成本
利率是使用自由资本进行投资时的机会成本。
供需平衡:总需求和总投资应当相等。
不一致的原因:存活增量
存在意愿投资与非意愿投资,若非意愿投资为0.总需求与总投资必相等。
可借贷资本市场。
国民储蓄:满足消费者和政府需求后的产出。S=Y-C-G
私人储蓄: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 Y-T- C
公共储蓄: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 T-G
一个等式:S=(Y-T-C)+(T-G)=I (储蓄等于投资)
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行为不同:储蓄表面你拥有的收入没有被消费掉 投资表明没有被消费掉的收入进入了在生产过程
两者是同一批产品,在数值上相等。
储蓄必然转化为投资,无论是意愿上的还是非意愿上的。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投资是储蓄的去向。
投资区分意愿与非意愿,储蓄都是意愿的。
第三章:货币
货币的概念:货币是可以很容易地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货币的三种职能
价值贮藏手段:货币是一种把现在的购买力变为未来购买力的方法。
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和记录债务的单位。
交换媒介:货币是可以用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东西。
货币的类型
法定货币:政府的规定或者法令确为货币的,自身没有任何价值的货币。
商品货币:自身存在某种价值的货币。如黄金,监狱里的烟等。
货币的衡量
M0只流通中的现金,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M1=M0+银行活期存款,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狭义货币供给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也就是广义上的货币供给
M3=M2+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证券和其它资产。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M)=通货(C)+活期存款(D)
关于银行的概念1
准备金:银行存款中无法借出去的部分
一个商业银行的债务是指它的存款,其资产包括准备金和贷款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制度:银行将所有的存款作为准备金
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只是将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
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创造了货币,但没有创造财富。当银行贷出部分准备金时,它使借款人具有了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借款人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因而实际不能使他们更富有。即银行体系创造了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没有增加经济体的财富。
基础货币:B=C+R。(R指作为准备金的那部分货币)
准备金存款比率:rr=R/D,由银行的经营政策和管制银行的法律决定
通货存款比率:cr=C/D,由家庭的偏好决定。
M=C+D=mB,其中m=cr+1/cr+rr,m为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模型
m反应1美元基础货币会产生m美元货币,因而m也被称为货币乘数。
rr越小,银行能够将更多的存款贷给私人和企业,因而能创造更多的流动性。rr越小,m越大。
cr越小,表示家庭愿意将更多的货币存入银行,银行能创造更多的货币,cr越小,m越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增加基础货币,央行可以利用美元来购买政府债券,为债券支付的美元增加了基础货币。
贴现率:指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需要支付的货币。如果想要增加基础货币,央行可以降低贴现率,以刺激贷款,增加更多的基础货币。
改变准备金存款比率:
法定准备金率:央行规定的最低准备金存款比率。央行可以制定法律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减小rr,m增大
准备金利率:央行可以讲银行存入央行的准备金支付一定的利率。
第四章: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
概念:货币通胀论是一种将通胀和货币供给连接起来的一种简单理论
货币流动速度:给定时间内单位货币转手的次数。V=P*Y/M
其中:P代表GDP平减指数,Y代表名义GDP
M/P:实际货币余额,衡量的是货币存量的实际购买力。
货币需求:(M/P )d=kY ,k 表示对于每一单位收入,居民愿意持有多少货币
假设V是固定的,有M*Vhat=P*Y
表明货币供给决定了名义GDP。
对数量方程式求导
得到M 变化的百分比+v 变化的百分比=P 变化的百分比+Y 变化的百分比
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即V变化的百分比为0,得到P变化的百分比=M变化的百分比-Y变化的百分比。
Y变化的百分比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因此数量方程式意味着货币增速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货币数量论意味着
货币增长速度高的国家应当有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一国通货膨胀的长期趋势和该国货币增长的长期趋势相似。
通胀和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i是指银行支付的利率
实际利率r是指购买力增加的利率
费雪等式:i=r+pai
费雪效应:实际利率由其它机制决定,因此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会给名义利率带来同样大小的变化,这种名义利率与通胀率一对一的关系被称为费雪效应。
未来货币与现期价格
两种实际利率
兀为事实上的通胀率,兀e为预期通胀率。
i-兀e为事前实际利率,即个体在购买债券或者借债时预期的实际利率。
i-兀为事后实际利率,即事实上的实际利率。
货币需求(M/P)d=L(i,Y)
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利率i与Y
名义利率时持有货币而不是持有债券或股票之类的资产的机会成本。
(M/P)d=L(r+兀e,Y)
当人们决定持有货币还是债券时,他们并不知道通货膨胀率将是多少。
通货膨胀的决定
在给定r,Y,兀e时,M的变化会导致P的同比例变化,与货币数量论的结论一致。
在长期中,兀e=兀
在短期中,当人们的信息发生变化时,兀e也会发生变化。
假定美联储宣布它将在未来增加货币供给,但它不改变今天的货币供给。这一声明导致人们预期未来有更高的货币增长和更高的通胀率。通胀率的提高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更高的名义利率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的需求。实际需求的减少导致了今天价格水平的上升。
通胀带来的成本
可预期的社会成本
鞋底成本:通胀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成本。通胀率越高,越少的人愿意持有货币,因为持有货币会导致他们遭受购买的能力有较大的损失。人们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来节省其货币持有量,会更加频繁的光顾银行。因为银行增加了他们鞋子的磨损。
菜单成本:印刷新的菜单。越频繁更换价格,菜单成本也越大。
带来相对价格的扭曲:不同企业在不同的时期改变价格,带来相对价格的扭曲,会带来资源配置上的无效率。
带来税收扭曲。
假定买了10000元的股票,年末卖出得11000元,但通胀率为10%,相当于无实际收益,但得对1000元交税,造成亏损。
不可预期的社会成本
未预期到的通胀在人们之间任意分配财富。
长期合同基于兀e,当兀与兀e不同时,一些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
损害了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
铸币税
政府想要增加收入,可以通过印刷纸币得到收入,印刷纸币得到的收入称为铸币税。通过印刷纸币来增加收入会导致通胀,就像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增加了一个税收一样。
恶性通胀:月通胀兀>50%
第五章:开放经济
贸易余额
贸易余额就是净出口。
NX=X-IM=Y- (C+I+G )=S-I
贸易盈余(trade surplus):NX>0
贸易赤字(trade deficit):NX<0
贸易均衡(trade balance)
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流入(capital inflow CFI):外国人购买我国的资产,如债券和股票等,或者融资给我国的企业和个人,意味着外汇流入。
资本流出(capital outflow,CFO):本国人购买国外的资产
资本净流入(CFIn):CFI-CFO
资本净流入的决定因素:国内外的利率差
国际收支差(Balance of payment)
BP=NX+CFIn
国际收支差是一定时期通过商品贸易和资本交易净流入到本国的国外的外汇,是一个时期的外汇结余。
BP>0:外汇增加。
BP<0:外汇减少
BP=0;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举例
吉利汽车公司向日本出售10万元汽车。
吉利汽车在日本购买汽车生产设备,那么NX保持不变,收支平衡。
如果购买了日本的股票或者债券等金融资产,NX增加但CFIn减少,收支平衡。
如果用来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使用10万元,那么银行持有日元。
银行将日元对换给其他人,其他人在国外市场购买或者投资,如前两种所述,收支平衡。
银行直接购买日本债券,NX增加,CFIn减少,收支平衡。
每一次交易都伴随着一系列资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因而最终应当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资本流动
S+CFIn=I
如果CFIn大于0,表示本国储蓄不足以满足投资,需要出售如股票或者债券等向国外融资,自己称为债务国。
如果CFIn小于0,表示本国的储蓄多于本国的投资,多余的财产投向了国外,因而是债权国。
S-I=-CFIn=NX
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
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了贸易赤字,那么该国从国外接待来为国内投资筹资。
一国如果出现了贸易盈余,那么余额带给国外。
小型经济体
假设
1.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可完全替代
2.资本可以自由流动
3.小型经济体无法影响世界利率r*
当本国利率高于世界利率时,会导致国外资本流入国内投资,本币外汇减少,供给减少,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下降,本币升值。预期本币升值。由国际经济学 r=r*+本币贬值率,本币贬值率为负数。
资本和劳动禀赋是外生给定的,生产技术保持不变。
影响
本国财政扩张
外国财政扩张
本国投资变化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是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物价,一般用e表示。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物价,一般用 表示。
实际汇率(本国商品兑换外国商品的实际汇率)=本国商品兑换外国商品的名义汇率*本国产品的物价/外国产品的物价。
实际汇率上升,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更贵。
出口下降,进口上升。
NX下降。
影响
国内财政政策的影响
国外财政政策的影响
进口限制的影响
哪国财政扩张,哪国净出口就会减少。
购买力平价
一种货币在其他任何国家必须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现实性?
国际间的完美套利是不可能的
非交易商品
运输成本。
不同国家的商品不能完全替代。
第六章: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所谓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国民收入;作为实际的国民收入总是均衡的,因为它是事后的总量,但作为事前的国民收入不一定是均衡的,因为计划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不一定是平衡的。
从事前角度(即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尚未开始时)看,它是指计划达到的,或者所想要达到的,能使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情况下的国民收入;
从事后角度(即一定时期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看,国民收入核算账户所计算的就是实际的(或者说实现了的)均衡国民收入
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是由家庭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决定的:需求越多,企业所能卖出的产品和服务也越多,企业也就会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经济的不景气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计划总支出:PE=C+I+G+NX
实体支出为Y
存货增量IU=Y-PE
假设IU<0,存货减少,企业没有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存活就会减少;企业会增加工人雇佣,生产更多的产品
假设IU>0,企业生产了过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存活就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雇佣工人,生产更少的产品。
假设PE=Y:经济体中的决策者计划均已实现,就不会对计划进行变更。
凯恩斯交叉图
假设I,G,NX给定;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C=a+bY
则均衡条件为:Y=a+bY+I+G+NX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我们发现当总支出的任何一个部分增加时,实际GDP增加的影响不是1比1的,而是高于1比1的增加,所以称为乘数效应。
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增加(不依赖GDP水平的支出)的增加都会上移总支出函数,并对均衡GDP产生乘数的增加。
PE=C+I+G+NX中,I,G,NX都是自主支出。消费C中包含了自主支出和引致支出。
乘数效应:自主支出增加导致更大实际GDP增加的过程。
动态乘数效应和静态乘数效应:
动态乘数效应认为自动支出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静态乘数效应:假设自动支出的变化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是瞬间完成的。
一个例子
假设在一个两部门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消费函数为C = α + βY = 1000 + 0.8Y,且投资为 I = 600, 则均衡国民收入为:Y = 8000; 现在假设投资由 600 增加到 700,则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 = 8500; 所以乘数就应当为 500/100 = 5.
两部门模型的乘数效应
假设:由家庭和企业两部门组成
假设线性消费函数:C=a+bY
乘数效应会发生因为初始的自动支出的增加引致了一系列的实际GDP 增加。 最开始的∆I 的自动支出增加导致了等值的GDP 的增加,即 ∆Y0 = ∆I 第一轮引致消费增加:∆Y1 = ∆C1 = β∆Y0 = β∆I; 第二轮引致消费增加:∆Y2 = ∆C2 = β∆Y1 = β2∆I ...... 第n 轮引致消费增加:∆Yn = ∆Cn = β∆YnM 1 = βn∆I
推出乘数=1/(1-贝塔)
有了乘数效应,经济对自动支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就要大于没有乘数效应的情况。
三部门乘数效应
假设
三部门包括家庭,政府和企业
政府行为包括:政府支出,税收以及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是线性的:C = α + β(Y-T+Tr),其中 T 为税收
政府支出乘数:为自主支出,乘数=1/(1-β)
税收乘数:推导得乘数= -β/(1-β)
转移支付乘数:推导得乘数= β/(1-β)
从上述的计算中可以发现,政府支出的乘数要大于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这是因为 1 单位货币的政府支出能直接增加 1 单位货币的收入,而1 单位货币的转移支付是直接增加 1 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按照(线性)消费函数,1 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只有 β 单位用于消费,1 -β 单位用于储蓄。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要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所以,经济学界认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表明,如果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同一个相同的数量,那么虽然政府预算账户是平衡的,但过敏收入依然增加了一个与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
税率的影响
上面在搞率三部门模型的乘数效应中,我们假设税收是一次性的
现实生活正,税收往往是收入的一个比率,假设税率为 t,则可支配收入Yd=(1 - t)Y,消费函数则成为了C = C((1 -t)Y +Tr),如果消费函数是线性的话,则C = α + β[(1-t)Y+Tr]
此时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1/(1-β(1-t))
转移支付乘数= β/(1-β(1-t))
收入税税率的增加会降低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
四部门模型中的乘数效应
假设
四部门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国际部门
净出口由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因此考察国际部门就要考察这两方面,出口由国外因素决定,是本国无法控制的因素,一般假设他为外生变量。
本国需求会受国内进口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进口倾向是由进口价值总量与国民收入总量之比:X/Y,而边际进口倾向则是指进口增量与引起它的收入增量之比:∆X/∆Y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出口变动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与该出口变动量之间的比值
假设进口函数为线性的:M = κ + γY,其中 γ 为边际进口倾向(MPM)
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对外贸易乘数=1/(1-β(1-t)+ γ)
转移支付乘数=β /(1-β(1-t)+ γ)
乘数机制发生作用有不少限制条件:
乘数发挥作用要以一定的社会过剩生产能力和资源作为条件。
乘数发挥作用要求投资和储蓄的决定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增加不会引起利率的上升,也不会引起储蓄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乘数的作用比较大。
乘数发挥作用也要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够适应投资支出的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没有适量增加,投资支出的增加就会引起利率的上升,从而影响政府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如果边际进口倾向非常大的话,乘数作用会非常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萧条时期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政府不能在乘数发挥作用期间同时向社会征税或借款,否则,也会因为对经济运行中资金的抽走而产生“挤出效应”,使乘数作用降低。
假设货币政策不变,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从而降低投资支出,减弱政府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当然,政府也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组合使用。
第七章:短期经济波动
IS曲线
IS曲线是指产品和服务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组合点的集合。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的情况
投资等于储蓄
Is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生产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负相关的关系。
注意,IS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和服务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利率之所以称为影响产品和服务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利率是计划投资融资的借贷成本。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计划投资的变动,进而造成总支出的移动,从而改变均衡产出。
Is曲线的推导
凯恩斯交叉图的推导
投资函数:利率上升使得计划投资减少。
凯恩斯交叉图:计划投资的减少使得计划支出函数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均衡收入减少。 Y=C+I+G+NX= α + β(Y-T+Tr)+a-b*r+G+NX
得出结论:利率越高,收入水平越低。
IS表达式的推导
总需求:Y = C + I + G + NX
消费函数:C = α + β(Y - T)
投资函数为:I = e -dr
Is曲线可以表达为r= (α-βT + G+ NX + e)/d- ((1-β)/d) *Y
在y轴上的截距由自发性支出决定。
IS 曲线的斜率大小为(1-β )/d 该值越小,表示IS 曲线越平缓) ,其中β 为边际消费倾向,反映消费对收入变化的敏感度(β 越大,消费对收入的变化越敏感);d 表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越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 从IS 曲线斜率大小的表达式可以看出β 和d 的数值越大,IS 曲线斜率的数值将越小。即当消费对收入变动敏感或者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时,IS 曲线越平缓。平缓的IS 曲线说明利率较小变动要求有收入的交大变动与之配合,才能使产品市场均衡。
如果收入采用的是比例税的形式,均衡收入的表达式可以转化为: r= (α+ G+ NX + e)/d- ((1-β(1-t)/d) *Y
投资变化与储蓄变化的影响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货币需求的决定
人们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财富数量是有限的
持有的财富=货币形式+其它资产形式(证券,实物资本)
货币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所以人们对货币由需求
预防动机
交易动机
投机动机
其它货币资产会带来一定的收益,而货币不会。因此,利率衡量的是人门因持有货币而付出的机会成本。
收入越多,对货币的需求越多。
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LM曲线是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组合点的集合。
假设货币余额的供给是给定的
在给定的实际货币供给量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增加货币需求,为了保证货币市场的平衡,利率必须增加,从而使货币投机需求减少,这样才能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在LM曲线上,国民收入和利率保持正相关。
LM曲线的公式推导
假设货币需求为线性:(M/P)=kY-hr
LM曲线为:r=(K/h)*Y-(1/h)*(M/P)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当h越大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程度越敏感,LM曲线越平缓。 当k越大时,则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程度越敏感,LM曲线越陡峭。
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动引起的LM曲线变动。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共同均衡的含义
IS 曲线虽然表明了产品市场的均衡,但是其中影响投资的利率却是外生变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的均衡还是无法确定。
LM 线虽然表明了货币市场的均衡,但是其中影响交易需求和预防性需求的收入却是外生变量。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均衡也是无法确定的。
IS 曲线是那些能够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LM曲线是那些能够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则是能保证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IS—LM模型
IS—LM模型的非均衡状态
当存在超额产品供给时,投资小于储蓄,产品市场不均衡,由产品市场均衡的分析知,企业会解雇工人,降低生产,降低存货投资,这样会降低收入;与之相反,当产品市场春在超额产品需求时,投资大于储蓄,由产品市场均衡的分析可知,企业会增加工人雇佣,增加生产,增加存货投资,这样会增加均衡收入。
当有超额货币供给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利率会上升。
政策分析
增加政府开支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影响
增加货币供给的影响
政府增税,央行保持收入稳定
第八章:AD—AS模型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一些基本事实
长期经济增长率在3%左右,但是短期波动非常巨大
消费和GDP短期同步波动,但是波动幅度略小于GDP的波动幅度
投资和GDP 短期同步波动,但是投资波动幅度高于GDP 和消费的波动幅度。
失业率在经济萧条时期上升,在经济扩张时期下降。
宏观经济的时间维度
宏观:价格时灵活的,
微观(短期):价格是粘性的(sticky),即价格固定在一个给定的水平。
回顾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产出由供给方决定:资本和劳动力供给 生产技术
需求的变化只会引起价格的变化,对产出不会有影响
假设价格是灵活可变的
适用于长期分析
短期理论
价格是粘性的
产出和就业会受到需求变动的影响,而需求的变动可能来自于
消费和投资等需求因素的外在变动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 AD) 是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AD 曲线描述了在任何一种给定的物价水平上,人们想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财富效应(庇古效应):价格下降,人们更加富有,增加消费
利率效应:价格下降,货币需求减少,购买股票、债券,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或者在 IS-LM 模型中,价格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汇率效应:价格降低,利率下降,资产外逃,本币贬值,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的移动:政府政策的变化。
政府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和税收)。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低利率或者增加国币供给都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更低的利率使得企业和家庭的借贷成本降低,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将使得 AD 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购买增加或者减少税收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将使得 IS曲线向上移,也就是在任意给定的物价水平上,增加了均衡收入水平。
实际上,总需求方面任意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名义货币供给量的自发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税收额、税率、进口、实际货币需求等因素的自发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总需求的移动:家庭和企业预期的变化。
如果家庭对将来收入的预期乐观,他们就会增加当前的消费,从而使得 AD 曲线右移。
如果企业对将来投资收益率的预期乐观,他们会增加投资支出,从而使得 AD 曲线右移。
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
子主题
短期总供给曲线
简单假设: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M增加的长期和短期效应。
长期
短期
长期与短期
冲击(shocks)
冲击是指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外生变动。
冲击会使经济体在短期中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
需求冲击
负向需求冲击会减少总需求,从而使得 AD 曲线向左平移或者向下平移
正向需求冲击会增加总需求,从而使得 AD 曲线向右平移或者向上平移
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往往改变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收取的价格。
负向供给冲击会使 SRAS 曲线向上平移
1 天灾会降低粮食收益,从而提高食品的价格 2 工人突然组成工会,会带来工资的提高 3 新的环境法规要求采取更加严格的排放措施,企业会收取更高的价格以弥补更严格措施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上升
正向的供给冲击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价格;会使得 SRAS 曲线整体向下平移
稳定政策
目的:降低短期内,经济波动影响
恢复到物价水平或者充分就业水平
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流动性陷阱
概念:政府能够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但是,一般而言,财政政策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执行,而货币政策的执行时间较少。
但是货币政策存在限制:名义利率存在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低于0.。
要注意一点的是,实际利率决定 IS 曲线,而名义利率决定 LM 曲线
这意味着LM曲线在名义利率很低的时候非常平缓。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对于增加名义利率的作用会比较小。
当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时候,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增长的作用存在上限。因此,也许货币政策不足以使得产出回到自然产出水平
不完全信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粘性价格模型
假设企业具有定价权,其期望价格为:p = P + a(Y − Y*),即其期望价格取决于总体价格和总产出和自然产出之间的差值。
当当前产出高于均衡产出时,降低价格;反之提高价格。
假设市场存在两类企业:第一类企业能够自由调整价格,即价格具有弹性,其比例为 s。另外 1 − s 比例的企业具有粘性价格,他们依据对总体价格水平和总产出的预期提前确定价格:
P = Pe + a(Ye − Y)
假设 Ye = Y,则粘性价格企业的价格为P = Pe 总体价格水平就为: P = s [P + a(Y−Y)]+ (1− s)Pe 从上述式子就能够得到:Y= Y +1−sas(P−Pe)
第九章:失业,通胀以及菲利普斯曲线
一 失业
失业原因
自然失业率
概念:自然失业率是指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即经济中指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下的失业率。
在数据中,自然失业率是失业率围绕其波动的平均水平
当经济不景气时,失业率要高于自然失业率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要低于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的模型
E:就业工人人数
U(unemployment):失业工人人数
L:劳动力总数:L=E+U
U/L=失业率。
模型的基本假设:
L是外生的
在特定的时间内,离职率s与就业率f是外生的。
当达到稳定状态时,失业人数等于就业人数。即f*U=s*E
推出离职率U/L=s/(s+f)
自然失业
摩擦性失业
概念: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工作岗位和工人的匹配需要一定时间造成的
工人有不同的工作能力,不同的工作偏好
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工人在地里上的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不是立即能够发生的
工作机会与失业工人的信息是不匹配的
部门转移:不同行业或地区需求构成的变化,被称为部门转移(产品需求的变化会带来对劳动力不同种类需求的变化。)
eg:1.电脑的发明个人电脑的发明会减少打字机的需求,生产打字机的劳动力需求会减少 2.个人电脑的发明会增加电子行业的劳动力需求
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政府能通过一些政策来降低摩擦性失业
政府的就业机构能够传播工作空位信息,以便使工作岗位和工人更有效地匹配。
公共的再培训计划能够使衰退行业中的失业工人获得新兴行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另一些公共政策会无意中增加摩擦性失业。
失业保障,根据失业保障,失业工人在失去工作后可以在某一个时期内得到自己工资的一个比例
失业保障会增加摩擦性失业
会使失业的机会成本降低
可能失业者会拒绝没有吸引力的工作从而寻找更好的工作
影响f
失业保障也会带来一些好处
工人可以拒绝提供没有吸引力的工作,会使工人和工作之间更加匹配,这会带来更有效率的生产和跟高度收入
会减少工人收入的不确定性。
结构性失业
工资刚性是指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均衡水平
由于劳动的供给大于劳动的需求了,企业必须以某种办法在工人中配额配给稀缺工作岗位
由工资刚性和工作配额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最低工资法
当政府禁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最低工资法就造成了工资刚性
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每增加 10%,美国的青少年就业就减少1% ∼ 3%
但是,大部分工人的工资一般是高于法定最低工资的,因此,最低工资法无法解释大部分的自然失业率
工会和集体议价
工会具有垄断力量
工会代表工会的成员与企业经理之间进行集体议价。通常的结果是将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并允许企业决定雇用多少工人。
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减少,结构性失业增加
隐含合同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 (非正式的协议)。这种默契被称为隐含合同,它有别于正式合同。该理论认为,雇员一般是回避风险的,即愿意为一个可支付稳定工资的企业工作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在特定企业工作的人是“局内人”(insider),而那些想到该企业工作的人是“局外人”(outsider)
局内人相对局外人有一些优势:企业想要雇用局外人,需要支付培训成本等,而如果想要解雇局内人,企业则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
局内人才能和企业进行讨价还价,而局外人虽然想要将工资降下来,但是无法上谈判桌。并且由于企业担心新进企业的人在进入公司之后被其他企业挖去,会尽力支付新、老雇员相同的报酬。
这就使得即使失业率很高了,工资依然不会降低
效率工资
高工资会使工人的生产率更高
企业会特意提高工资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其结果就是导致结构性失业
持续失业期: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时间
如果失业持续时间较短,则更有可能是摩擦性失业
如果失业持续期较长,则更有可能是结构性失业。
周期失业率
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表明,失业率的变化幅度与产出增长率之间是一个反向的关系
上式说明,当失业率增加时,实际产出的年增长速度要低于3%
在GDP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相同的增长速度,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在美国,α ≈ 2;这表明在美国, 如果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 个百分点, 实际产出将会低于潜在产出的2%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
比较SRAS和菲利普斯曲线
SRAS:产出和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相关联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水平相关联。
预期的影响
适应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依据最近观察到的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一种简单的形式: πe = π−1
如果依据上述的预期形式,菲利普斯曲线就变成了 π = π−1 − β(u − u ∗ ) + ν
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取决于过去的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和供给冲击。同时,依据上述形式,自然失业率也被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在没有供给性冲击和周期性失业的情况下,通胀会在依照当前的通胀水平一直持续下去,既不会加速也不会减缓
过去的通货膨胀会影响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而这些预期会影响人们对工资和价格的设定
理性预期
概念:人们基于他们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来形成预期,其中包括现有的和未来政府政策的信息
理性预期是基于条件期望作出的预期,假设t期所能获得的信息是
有:
卢卡斯批判
第十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汇率制度
一 假设前提
IS—LM模型是建立在封闭经济体基础之上的
需要拓展到开放经济体的模型中
关键假设
小型开放经济体,并且资本可以自由流动: r = r*
价格是粘性的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推导:Y = C(Y − T) + I(r∗ ) + G + NX(e): e代表名义汇率,1单位本币兑换多少外币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M/P = L (r* ,Y )
IS*—LM*曲线均衡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e能够随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无法影响实际GDP
挤出效应
封闭经济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移动,LM曲线不变,Y增加)会使实际利率上升,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减小Y增加的水平)
小型开放经济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汇率上升,从而带来净出口的下降。(Y水平不变)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总需求的各个部分来影响产出:
封闭经济体:M增加,r下降,I上升,Y增加
小型开放经济体:M上升,e下降,NX上升,Y增加。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的弊端
限制进口政策会带来 Y 的上升趋势,从而会提高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提高会带来实际利率的上升——国外资本会涌入,促使实际利率下降到原来水平的同时,会带来名义汇率的上升——带来净出口的下降——产出水平回到初始水平
在浮动汇率制下,进口限制无法降低贸易逆差
虽然进口限制不会降低贸易逆差,但是会减少国际贸易
进口限制降低了进口
汇率的上升同时又降低了出口
进口贸易限制会增加国内与进口产品竞争行业的就业量,但是会减少出口部门的就业量,因此无法提高总体的就业量
进口贸易限制带来了部门转移,从而会增加摩擦性失业
固定汇率制
e 是固定的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贸易政策
一国利率 r 和世界利率 r∗ 之间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差别,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国家风险:政治或经济的动荡引起债务偿还的拖欠。政治风险的存在会使得债权国要求更高的利率以补偿这种风险。
预期汇率的变动:如果一国的汇率预期会下降,那么债权国会要求更高的利率以对预期的货币贬值进行补偿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利率差
r=r*+ θ
其中θ称为风险贴水
风险贴水增加
一国国家风险增加或者预期名义汇率下降会降低该国的吸引力:汇率的预期部分的是自我实现的 (self-fulfilling)
汇率的下降会促进 NX 增加,且增加量大于投资 I 的减少量。当然,这种收入的增加可能实际上不会出现
收入增长不会出现的三个原因: - 央行可能会避免本国的通货的大幅度贬值,从而可能会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对此做出反应 - 本国通货的贬值也许会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导致物价水平的增加,从而事实上降低了实际货币供给 - 本国居民可能会增加他们的货币需求,因为货币通常是可以得到的最安全的资产 - 上述三个原因都会使 LM* 曲线向左移动
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的比较
浮动汇率制:允许货币政策用于其他目标,比如,保持经济增长,降低通胀。
支持固定汇率制的观点
可以降低汇率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
规范货币当局的行为,防止货币过度增长和恶性通胀。
拇指法则
多经济体——包括中国和美国——是大型开放经济体 (既不是封闭经济体,也不是小型经济体)
大型开放经济体是小型开放经济体和封闭经济体的结合体
例如,假设一个大型开放经济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类似于封闭经济体: M ↑−→ r ↓−→ I ↑(利率下降幅度和投资增长幅度小于封闭经济体) 类似于小型开放经济体 M ↑−→ ε ↓−→ NX ↑(实际利率下降幅度和净出口上升幅度小于小型开放经济体)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
slow模型
前提假设
K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投资和折旧
L不是固定的:允许存在经济增长
消费函数更加简单,没有G和T
假设CRS(规模报酬不变): zY = F(zK, zL) ∀ z > 0
假设z=1/L,则 Y/L=F(K/L,1) y=f(k) MPK=f’(k)
生产函数
国民收入等式
Y=C+I
y=c+i
假设储蓄率为c
i=sy
i=sf(k)
c=(1-s)y
资本存量积累
基本思想:投资会增加资本存量,而折旧会减少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的变动(∆k) = 投资(i) − 折旧(δk)
资本存量变动为:∆k = sf(k) − δk
资本存量变动公式既然决定了各期的资本,同样也决定了各期的其他内生变量,例如,人均收入y = f(k) 和人均消费c = (1 − s)f(k)
折旧
随着资本存量的不断积累,最终投资恰好等于折旧,这时每个工人的平均资本就会保持不变,那么每个工人的平均消费和平均产出保持不变,那么这个状态被称为稳定状态。
储蓄率的提高对slow模型的影响
资本的黄金律的水平
s增加有两种效应
更高的s意味着更高的k*,和y*,因而能提高c*。
更高的s会降低收入中消费的比例,这会降低消费
最好的稳定状态应当是每个人消费最多: c*=(1-s)f(k*)=f(k*)- δk*
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度
经济体不会自动趋向于黄金率水平的稳定状态
政策制定者能够通过s来达到黄金率水平
最终状态的时候,消费者会拥有更多的消费,但中间过程是不确定的。
初始资本过多
初始资本较少
人口增长和索洛模型
人口增长
假设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比率为 n
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动:∆k = sf(k) − (δ + n)k
(δ + n)k 为收支相抵的投资,即保持人均资本量不变的投资量
δk 表示现有资本的折旧 nk 表示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投资量
人口增长和黄金率水平
黄金率水平的资本存量
c*=y*-i*=f(k*)-(δ + n)k*
一阶表达:MPK-δ=n
主题
银行卡
信用卡
贷记卡(Credit Card)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贷记卡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具有信用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
准贷记卡(SemiCreditCard) 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准贷记卡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储蓄卡
借记卡(Debit Card)是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
借记卡
补充:存款
支票存款
支票存款:顾名思义,是指允许账户持有人向第三方签发支票的银行账户,可以用来开支票付款
活期存款账户:这种账户不付利息,但可以开支票。(在中国境内一般只有事业单位才开立活期存款账户。)
非交易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就是一般银行卡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