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哲学心理学
以下是一篇关于哲学心理学的知识导图,介绍了古印度心理学、易经、道家、儒家、古代生理学心理学、原子论心理学等。
编辑于2021-12-30 12:01:47哲学心理学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是属于哲学的范畴,成为哲学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成为哲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受哲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哲学被认为是科学心理的“父亲”,生理学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母亲 哲学心理学发源地:古埃及、古希腊、中国和印度历史的古代文明 探讨四大议题:心身关系、天性与教养、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知识来源等 心理学研究领域: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与日常生活--家庭、教育心理学、健康等关系,一方面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状态,同时,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古印度心理学
古印度六派哲学,兴起于笈多王朝,5世纪前后,共同尊奉《吠陀经》
六派:(按照颜色分三大类) 弥曼差:被称为前弥曼差 经典:《弥曼差经》 弥曼:原义为审查、仔细考虑等 创始人/组织者:耆qi米尼 与早期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紧密,这派反神论 吠檀多:被称为后弥曼差 经典《梵经》《吠檀多经》《奥义书》《薄伽梵歌》是迄今最具影响力的印度哲学著作之一 影响最大的一派,《吠陀》经典出自此派的理论根据 数论:《数论经》 最古老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早期的数论思想被薄伽梵歌大量引用 创始人:迦毗罗仙人(迦毗罗论) 核心思想:宇宙两大本源组成 1.补卢沙(最高精神):神我,也就是梨俱吠陀《原人歌》的原人,原人歌中说,原人是宇宙的本源,但众天神(提婆)却用他祭祀,从他的躯体产生万物,反应祭祀的万能思想 2.原质(原初物质):物质由三特质(三德)组成,根据《瑜伽胜论》三德互相矛盾(制约) 萨陲(明性、悦性、明亮的、智慧的、轻的)倾向于探究事物的本原 罗阇she(变性、动性、变动的)倾向于动性的傲慢、贪婪和嗔怒 答磨(惰性、暗性、黑暗的、愚痴的、沉重的)倾向于惰性和不敏感 一切事物都是原质在三德的作用下产生,将事物归类为“二十五谛” 二十五谛分别为: 补卢沙(神我)、原质(或称为非显)、觉(菩提)、我慢、心识(manas); 然后是眼、耳、鼻、舌、皮肤(以上五种合称为五知根)、口、手、足、生殖器官、排泄器官(以上五种合称为五作根;五知根与五作根又合称为十根); 色、声、香、味、触(以上五种合称为五根境); 地、水、火、风、空(以上五种合称为五大); 数论哲学认为,补卢沙是不动的,原质是运动的。人不是能动者,而只是原质的三种基本属性即三德的互相作用与活动的投影。三德就是包围“我”(个体灵魂)的束缚物,只有摆脱三德,才能实现解脱。但是因为人不是能动的,数论主张舍弃有为,专注于自我,通过认识自己的方法从三德中解脱出来 胜论:《胜论经》 创始人:羯jie那坨 继承正统婆罗门思想,重视祭祀,主张生天说 思想:认为有一个最高实体,是它控制着物质微粒,将一切与概念对应的存在视为实有,分为六个范畴:存在、质量、行为、普遍性、特殊性、固有、以此来说明世界各种现象的存在 精神为自我的工具,自我的存在由认识所感知 正理论:《正理经》 创始人:婆罗门阿克沙巴德*乔达摩 主要理论:跟胜论相似,获取世纪知识的工具为逻辑辩证法,由此成为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力量源泉 正理分十六个部分: 1.认识手段;2.认识对象;3.疑惑;4.动机;5.实例;6.定说;7.五支论式;8.吟味;9.确定;10.论议;11.论诤;12.论结;13.议事理由;14.诡辩;15.错误论难;16.败北立场) 正理承认获取知识方法为:感知、推理、类比与可信的证据 五支推理论式:论题、理由、范例、推理、结论 瑜伽:《瑜伽经》 义为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和方法, 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用来修身养心,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身心合一 瑜伽分类: 身:哈他瑜伽--哈为太阳,达为月亮,以学习呼吸与身体锻炼为主,强调体位身体锻炼都可归结为哈达瑜伽 心:胜王瑜伽--以静坐冥想锻炼,达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为目标 知:智慧瑜伽--以理性、逻辑思辨以探求真理的瑜伽;(中国老子、庄子等可视为智慧瑜伽) 情:至善瑜伽--追求超越情绪、理性纯善的道之爱,冥想、唱诵、礼拜等严谨的宗教生活态度积极行善 意:行动瑜伽--通过积极入世一系列实际行动来达致功德圆满(圣雄甘地是行动瑜伽风行者) 梵颂瑜伽--宗教唱歌、咒语念诵、秘密咒语念诵等,念诵一般采用7个“种子字”,各自代表人的七轮 密传瑜伽--复杂的曼陀罗瑜伽图案,利用男女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的修炼、尸体修炼法、太阳能修炼法 瑜伽的“八支分法” 1.禁戒:外在控制,宇宙的道德戒律 2.律仪:内在控制,自律的自我净化 3.体位:瑜伽姿势,也是调身 4.调息:系统的呼吸方法,呼吸的控制和能量的处理 5.制感:调心,精神从感觉和外部事物解脱出来,指感觉消失,控制内心 6.专注:集中专注力提升生命之气 7.禅那:冥想,禅定 8.三摩地:由冥想而来的超意识全部集中到灵魂中,和宇宙合二为一
吠陀,意思是“知识”“启示”,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最根本的经典, 出现于宗教、形而上学和认识论著作中,以佛学和哲学为载体 文献包括多种性质的经典:《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婆罗门(梵语:ब्राह्मण,罗马化:brāhmaṇa;英语:Brahmin)是印度教(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祭司贵族,属于瓦尔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仪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祈祷的咒语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印欧人相信,藉着苦修、祭祀奉献,这一生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赐福:婆罗门由于掌握神和人的沟通渠道,所以占据了社会上最崇高的地位。 婆罗门多数为素食者,但阿萨姆婆罗门有许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鱼、鸡、鸽、羊肉和鸭蛋(多数是祭神后的牲礼)。孟加拉的婆罗门吃鱼。
易经
伏羲八卦:周易
基本观点: 1.天人观、阴阳观、发展观; 2.知、情、意的描述; 3.理想人格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主要理论:大道无为、道家自然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庄子
主要理论:孔子教育观:性近习远论、荀子性恶论与性伪论
内圣外王:个人内心和社会政治;中庸之道;
古代生理学心理学
古希腊时期城邦奴隶制
代表人物:盖伦(医学家、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将巫术和哲学分离,创立医学,医学之)、阿尔克莽(生理学之父,第一个解刨眼球,发现视神经和大脑是感觉和理智的中心)
主要理论:脑是心理的器官 体液说、气质说
原子论心理学
希腊 公元前6世纪-600
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
主要理论:原子论(不可分的最小微粒),以灵魂为本质、虚空是世界的本质,人的认知活动是身体内灵魂原子与外物的原子团相接触的结果
理念论心理学
以德谟克里特原子论为代表唯物主义和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待变的唯心主义成为该时期的护照要哲学路线
古希腊公元前5-4世纪
代表人物:柏拉图
主要理论:世界本质由理念构成,灵魂来自理念世界; 灵魂(心理)分三个部分:理性、意气、情欲
亚里士多德-生机论心理学
公元前5-4世纪 -350年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生机论创始人
主要理论:动摇于原子论和理念论之间,折中二元论的观点 心理是生命体活动的形式和功能; 灵魂(心理):由两类功能:认识功能和动求功能
法家自然心理学
春秋战国时期
代表人物:起源于管仲、李悝,发展于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子集大成者
主要理念:与儒家“人性本善”理论相对,认为人性趋利避害,应该赏罚分明,用制度治理国家
古罗马官能心理学
官能:生物体器官的功能,比如,听觉是耳朵的官能,视觉是眼睛的官能,统称一种器官对行为或多或少的能力,通过重复形成的现象 它是早期的心理学现象,认为灵魂是心里活动器官的功能或能力 官能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器官的功能或能力主导,人的欲求是身体器官的欲求、心理需求和器官功能需求相关 (马斯洛)
公元前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官方宗教后,哲学成为神学的一部分
代表人物: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二元论者”
主要理念:心理为灵魂的官能,官能分类:记忆、理智、意志,意志为根本,首创“内省法”-内观,通过向内检视,对自己所能了解的意识经验阐述
伊斯兰教心理学
从伊斯兰角度探索心理学问题,并将其成果应用于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思想 伊斯兰教的心理学思想以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思想,吸收新柏拉图主义和其他宗教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哲学流派有具有唯理主义倾向的穆尔太奇赖派、苏菲派神神秘主义和正统经院哲学的艾什尔里派,以及宗教哲学团体精诚兄弟社等
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元前7世纪 麦地那
代表人物:安萨里、奈萨姆
主要理论:人格后成说、独立人格论、意志论
传欧的阿拉伯心理学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
代表人物:伊本 西那、伊本 阿尔 海塔姆(视觉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以光学决定论解释视觉为基础)
主要理论:光学决定论;
反对伊斯兰教正统神学、,推崇亚里士多德哲学 两个文化中心:东方文化-巴格达,伊本西拿; 西方文化:西班牙-科尔多瓦,伊本*路西德 心理学方面主要内容:以伊本*阿尔*海塔姆和伊本*路西德主张德视觉心理学思想
神学官能心理学
西西里王国 1250年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主要理论:继承柏拉图理念论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学说,在奥古斯丁官能心理学基础上,进一步把管能神学化 在身心关系上,阿奎那认为有机体死亡,灵魂则不灭; 把各种心理活动看作内在的心力--灵魂的官能,感觉能力种包含有“内部感觉”各种认知力离不开灵魂,不依赖于肉体
感觉经验论心理学
欧洲 佛罗伦萨共和国 文艺复兴时期 约1560年
代表人物:达芬奇(多项天赋的男人,发明家)、特勒肖、斐微斯
达芬奇提处远近知觉的五因素:线条透视、节目透视、空气透视、移动透视 该思想派别重视科学、经验和实验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坚持心理的完整、统一性,否认任何天赋观念、强调人的意志功能,大胆提出物质可以具有思想能力的猜想
主要理论:反对神学官能心理学,认为科学才是真理 提倡人文主义和研究自然科学,重视个人和感觉 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理性主义心理学
约17世纪30年代 法国
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沃尔夫、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等
主要理论:随笛卡尔理念诞生法国,流行于荷兰和德国,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来源 研究人在获取知识时的心理现象,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古行、整体统一性,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和思想来源
经验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16、17世纪的英国,后传入欧洲大陆
代表人物:英国培根为先驱、霍布斯为开创者、后来的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为主要代表,18世界,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心理学家则占据优势,以拉*美特利、孔狄亚克、霍尔巴哈为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重视感官经验的作用,坚持知识和观念来源于感觉和经验 思想的两种形式:联想主义心理学和感觉主义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用观念、心理及精神要素的联想来说明人的心理现象; 感觉心理学:以唯物主义为根本,主张从生理学和脑的机能来看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转化,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
俄国客观心理学
1863年俄罗斯
代表人物:(生理学之父)伊万*谢切诺夫、伊万*巴甫洛夫
主要理论:认为行为时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试图用外部时间引起的生理过程来解释意识 条件反射学说,用生理学研究心理学,心理活动始终在外部表现为肌肉运动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