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战后国际关系史,内容有冷战背景、美苏争霸、新中国成立、其他力量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这是一篇关于助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其他助词,终助词,疑问助词,提示助词,接续助词,并列助词,格助词。
CATTI 二笔、三笔;MTI;考研日语,二笔和三笔是其中的两个级别,三笔相对基础,二笔难度更高,对翻译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更为严格。
这是一篇关于日本語文法の一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表現,敬語,品詞,構造,基本。助力每一位日语爱好者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阶段:1945-1949
冷战背景
冷战时期:1947-1991
冷战时期:美苏对抗和两大集团对峙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分化、美苏实力此消彼长
美苏争霸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经互会
新中国成立
1949中国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其他力量
战后初期,东南亚和南亚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和一批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冲垮了亚洲殖民体系,国际关系中出现一支新兴力量
第一章 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第一节 对意、罗、保、匈、芬五国和约的缔结
从伦敦第一届外长会议到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的妥协
盟国缔结对战败国的和约
第一类:德日,是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敌国,发动二战的祸首,在战争末期被迫无条件投降
第二类:德日的前盟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是反法西斯联盟的次要前敌国
第一届伦敦外长会议
时间:1945.9.11,伦敦
参会人员:苏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美国务卿贝尔纳斯、英外交大臣贝文、法外长皮杜尔、中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
结果:失败
会议内容:1、召开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2、缔结五国和约的程序问题
意义: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上的妥协,打破了伦敦外长会议失败后美苏关系面临的困难僵局,廓清了缔结五国和约进程上的一些障碍
第二届外长会议与巴黎和会
第二届巴黎外长会议
时间:1946.4.25
参会人员:莫洛托夫、贝尔纳斯、贝文、皮杜尔
巴黎和会
时间:1946.7.29,卢森堡
结果:基本通过了对罗、保、匈、芬和约草案,在赔偿问题上达成了妥协,但有关的利亚斯特法规和多瑙河航行制度等问题仍然存在分歧
纽约第三届外长会议与五国和约的缔结
时间:1946.11-12
参会人员:莫洛托夫、贝尔纳斯、贝文、法国副外长德姆维尔
主要任务:审议巴黎和会通过的各项建议,最后确定五国合约的正式文本
五国和约
主要内容
一、对意大利的和约
二、对罗马尼亚的和约
三、对保加利亚的和约
四、对匈牙利的和约
五、对芬兰的和约
分别包括序言及领土、政治、军事、经济和赔偿等条款。
地位及意义:五国和约的缔结是苏、美、英等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的变化。积极意义: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律上的战争状态,确立了在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挫败了美英等西方国家企图孤立苏联,重新控制罗、保、匈等国的阴谋;巩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对意大利等国的非法西斯化起了重要作用。消极影响:合约中包含一些消极因素,有的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了祸根。
多瑙河会议
多瑙河航行问题
多瑙河是横贯欧洲大陆的黄金水道,对多瑙河航行的管理和控制权问题,历来是多瑙河沿岸国家同西方大国争论的焦点。
《多瑙河航行制度公约》
会议:1948.8.18多瑙河会议上通过
代表:苏、乌、罗、保、捷、匈、南
内容
1、多瑙河的航行关于入港税、通航税及商业航行的条件方面,“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对各国国民、商船和货物自由开放”
2、由多瑙河沿岸国家派代表组成“多瑙河委员会”,负责监督公约各项规定的执行
3、任何非多瑙河国家的军舰“不应在多瑙河航行”;除非有关多瑙河国家预先协议,多瑙河国家的军舰在多瑙河的航行不得越出各该国国境
4、本公约所建立的制度,适用于多瑙河可航部分
地位及意义:新的多瑙河公约,是历史上关于多瑙河航行制度的第一个公正的公约,它打破了西方大国长期控制多瑙河管辖权的局面,维护了多瑙河沿岸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同时也照顾到其他使用多瑙河国家的利益。
消极影响:由于签约的多瑙河沿岸国家中苏联是唯一的大国,并控制着多瑙河的出海口,有可能使它在多瑙河流域中处于支配地位
第二节 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斗争
盟国在对的政策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