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调节
本导图梳理了免疫反应的知识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免疫学应用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神经调节的思维导图,包括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三部分内容。
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位置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分布的位置
免疫细胞
树突细胞
位置:位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功能:吞噬、处理、呈递抗原
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血液中)→巨噬细胞(组织中)
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作用
中性粒细胞
吞噬作用、杀菌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来源: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生成,骨髓中成熟
作用:参与体液免疫
记忆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生成,接受抗原刺激可快速增殖分化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生成,分泌抗体,无识别能力
T淋巴细胞
来源: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生成,胸腺中分化成熟
辅助T细胞:传递抗原信息,分泌细胞因子,参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记忆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接受抗原刺后分化生成
抗原呈递细胞(APC)
树突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病原体被吞噬后,抗原以抗原-MHC的形式呈现吞噬细胞表面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因子
来源:辅助T细胞
作用:促进B细胞、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增殖分化
引起炎症
来源: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
抗体
来源:由浆细胞分泌
位置:游离体液,或附着细胞表面
种类:IgM、IgG、IgD等
作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溶菌酶
作用: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功能:属于第二道防线或第一道防线
免疫系统功能
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需要淋巴细胞参与
分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免疫防御
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作用
免疫自稳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监视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抗原
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来源:体外异物或自身物质
自身物质成为抗原,可引发自身免疫病
形式:游离的蛋白物质,或附着在病毒或细菌表面
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能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免疫系统对病毒原体的识别
抗原蛋白:分子标签(MHC)
识别蛋白:免疫细胞表面MHC受体
识别过程:MHC与MHC受体结合,完成识别
体液免疫
参与细胞: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辅助T细胞、吞噬细胞
参与物质:抗体、细胞因子
B细胞被病原体直接刺激,接受第一个信号,再接受辅助T细胞的第二信号才能增殖分化
病原体经过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处理→抗原以抗原-MHC的形式呈现抗原呈递细胞表面
免疫过程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消化处理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参与物质:细胞因子
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与靶细胞、辅助T细胞参与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凋亡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B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都需要辅助T细胞
辅助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与内分泌调节之间存在相互调节
信息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
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在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可与信息分子识别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过敏原: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
过敏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
过程:过敏原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症状: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特征
有快慢之分
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防治:找出过敏原,尽可能 避免再次接触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系统对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病状
风湿性心脏病
链球菌表面一种抗原蛋白分子与心瓣膜表面物质相似
免疫系统攻击链球菌时,也攻击心脏瓣膜
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某些类型的糖尿病
免疫缺陷病
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艾滋病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病因:攻击辅助性T细胞
结果:免疫功能丧失
死因:重试感染或肿瘤
传播: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免疫学应用
疫苗
制作: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种类:灭活疫苗、减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和RNA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第一预防癌症的疫苗
免疫治疗:注射抗体直到治疗作用
免疫预防:注射抗原,引起机身发生免疫反应,起到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注射疫苗,引起机身发生免疫反应
被动免疫:注射抗血清或抗体、自然感染病毒发生免疫
器官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组织相溶性抗原
供体与受体主要HLA至少有一半相同,才能进行器官移植
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诊断
利用抗原与抗体相特异性结合原理
用于肿瘤或传染病的诊断
免疫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