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学
法学学生必看!这份思维导图梳理了法理学框架知识,内容包括法的本体 (静态的法)、法的运行 (动态的法)、法的演进、法与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这几大方面,还配有相应法考题练习,快来学习吧!
编辑于2019-09-20 07:59:58法理学
法的本体 (静态的法)
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渊源
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
立法监督
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的争议
马…主义关于法的本事的基本观点
😍法的特征
1、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食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的办法》第3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高禽,是指列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11条规定公布的裔商遗传资源目录的商禽。本办法所称的商禽遗传资源,是指高禽及其卵于(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 该条款属于技术规范 ✘ 3、法院的生效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 ✘ 4、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5、“一国两制”原则体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这体现了法的可诉性 ✘ 6.道德上升为法律规范,这体现了法的可诉性 ✘ 7、下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与上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冲突而被宣布无效,这体现了法的可诉性 ✘ 8、公民和法人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体现了法的可诉性 9、立法、执法和司法需要遵守程序,但公民的守法不需要遵守程序 ✘ 10、法律具有程序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1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律主要依靠国家暴力作为外在强制的力量 12、法律具有保证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 13、法律就一般情况而言是一种最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14、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开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做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甲的观点说说明法律具有程序性的特征 行政诉讼
😍法的作用
1、法律原则也具有强制作用、评价作用和预测作用 2、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 3、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 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这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4、刑法规定,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审理案件的法官而言,这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5、 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 8的强制作用 10、王某向市环保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但未在法定期限内获得答复,遂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环保局败诉,本案中, 判决环保局败诉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1、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 2、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可以调整所有社会关系 × 3.法是由人创制的,人们在立法时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物质制约性√ 4、法律不能要求人们去从事难以做到的事情 √期待可能性 5、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法律只要求最低限度 6、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不是以知晓不知晓为前提, 7、“能法不足以自行”,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 √
作用对象: 只作用于人的交互行为,即社会关系。不作用于人的思想
规范作用 (对个人)
社会作用 (对社会)
法的价值
(二)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规范体系(客体)有哪些为人(主体)所重视、珍视的品质、属性、作用及其所包含的评价标准。 1、法的内在价值 2、法的目的价值 3、法的形式价值 4、法的评价标准 1、“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2、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3、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告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因此国家利益是我国法律的最高价值 自由 × 4、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秩序的实现 ×法官结案率,催生冤假错案 5、临产孕妇黄某由于胎盘早利被送往医院抢救,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将危及母子生命。当时黄某处于昏迷状态,其家属不在身边,且联系不上经医院院长批准,医生立即实施了剖宫手术,挽救了母子生命,该医院的做法体现了(价值位阶)原则 应该先签字 优先自由,其次秩序 6、《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者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该条文中对价值问题的处理,体现了(价值位阶)原则
法的价值种类
基本价值
秩序【基础】
1、秩序 【不正义的秩序也好过无秩序】 (1)任何统治的建立都意味着一定统治秩序的形成。 (2)任何时代的社会都要求社会通过法律确立惯常的行为规则模式 (3)秩序是法的自由、平等等其他价值的基础 “秩序本身又必须以合乎人性、符合常理作为其目标
自由【最本质、最高】相对的 (通过限制人的自由从而保护人的自由) 限制个人自由的理论基础
2、自由 【自由在顶端,秩序是基础】 (1)自由一一没有障碍 (2)自由是法律的最本质价值和最高目标 (3)自由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 (4)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伤害原则:禁止伤害(包括危害、冒犯)别人
父爱原则【家长主义】:禁止伤害自己
道德主义【公序良俗原则】: 禁止背离社群中共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
正义 案例:如何正义??
3、正义 (1)正义是法的基本标准 (2)正义是法的评价体系 (3)正义推动着法律的进化
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
形式与实质
一视同仁形式正义
合理区别实质正义
分配正义
平等原则
差别原则
满足个人需求原则
人权
非基本价值
其他 eg:效率、利益
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价值位阶原则(价值排序)
有冲突,可取舍。可以为高的价值牺牲低的价值。
比例原则(价值位阶+必要限度)
可取舍,舍得话在一定限度舍,牺牲不能过度 被损害的价值减低到最低限度
个案平衡原则
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先事实,后价值 【价值带有主观色彩】
法与人权
(四)法与人权 1.人权的含义 (1) 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应该享有或者享有的权利 (2)人权既可以作为道德权利而存在,也可以作为法律权利而存在。但是,在根本上,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为了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权必须被法律化,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权在实际上都被法律化。 (3)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2、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 (1)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2)法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
法的要素
法律概念
一、概念 是对各种法律事实和法律现象的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的概念。它本身不是规则或原则,而是表述规则和原则之内容的工具。 法律概念是构成整个法律体系的原子, 是法律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二、法律概念的特征 1、规范性 法律概念是人们对某种法律现象的科学概括,并经国家立法机关的确认,一个法律概念的形成和被确认往往经过较长的时间,一旦被立法机关在法律文件中适用,便具有法律效力。 2、 明确性 不仅要表述明确,而且要求措辞精确 3、可操作性 可适用,可操作性强 三、法律概念的作用 1、表达作用 2、界定作用 3、认识作用
法律规范
法律规则
逻辑结构
与语言
与法律条文
与分类
法律原则
法律规范的内容
权利义务的含义
权利义务的分类
权利义务的相互关系
法的效力
空间、时间、对人的效力
效力的依据
法律关系
主体、客体、内容
产生、变更、消灭
种类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竞合
归责与免责
法的运行 (动态的法)
立法
法的实施
法适用的一般原理
法律推理
法律解释
法的演进
法的起源与发展
法的现代化
法与社会
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法与经济
法与政治
😍法与道德
1、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2、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 ✘ 4、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5、法官审案应区别法与道德的问题,但可进行价值判断 6、规范都具有保证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 7、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8、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
法与宗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建设的基本原理
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
检察制度和检察官职业道德
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
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
其他法律职业人员职业道德 (法律顾问、仲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