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章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章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主要内容有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第三章的思维导图,包括: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形式。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及其关系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生产商品时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 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 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商品的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区别: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而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商品价值量,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反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解释: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不相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受价值所制约,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因此,价格供需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条件(二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表现:矛盾有两种表现:一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二是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理由:为什么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要么致富,要么破产。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是经常发生的。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的二个特点:
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作为价值增值过程的表现就在于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发生价值增殖其原因就在于,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即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法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含义
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并不全部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的含义和客观必然性的原因及其后果
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和公式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是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可用公式 c:v 来表示。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