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产物。
抗菌谱 (antibacterial spectrum):抗菌药的抗菌作用范围。抗菌谱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抗菌活性 (antibacterial activity):抗菌药抑制或者杀灭细菌的能力。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磺胺类、红霉素类和四环素类
杀菌药 (Bactericidal drugs): 既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杀灭细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有明显PAE,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抗菌效力主要与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时间有关,β-内酰胺类和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能够杀灭培养基中99.9%的细菌的最低浓度。
化疗指数:CI = LD50/ED50(LD5/ED95)。CI高临床应用价值大、安全性高,但不是绝对安全
抗生素后效应(PAE):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抗生素低于MIC或被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FEE):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如氨基糖苷类。
耐药性 (resistance):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对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
耐受性 (tolerance):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固有耐药性:天然耐药性,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如链球菌——氨基糖苷类
获得性耐药性: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