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DIC
病理生理实在太难学了,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了一部分DIC的知识,希望能帮到你。包括:概念、发病机制、纤溶功能失调、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梳理,包括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等。
病理生理学休克的发生机制,休克的三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衰竭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DIC
概念
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引起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继而又因微血栓形成而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有时伴有继发纤溶亢进),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的病理过程。
发病机制
凝血系统广泛激活(最重要)
组织因子(TF)表达释放与凝血酶的放大作用
导致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的常见原因:严重感染、大面积组织损伤、病理产科、外科大手术、恶性肿瘤或实质性脏器坏死等。启动外凝血系统,TF在DIC的凝血启动中起核心作用,是DIC最重要的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或激活
原因: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免疫性因素及缺氧,其中严重感染、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TNF-a、IL-1等)的作用,是引起VEC损伤或激活的最重要因素。
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炎症反应使多种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TNF-a、IL-1、IL-6、等)
血细胞的大量破坏和血小板激活
红细胞破坏→释放磷脂为凝血因子提供表面反应场所,释放ADP激活血小板。白细胞损伤或激活→表达和释放组织因子并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也可释放磷脂,释放ADP、5-HT,PAF,TXA2,发挥促凝及凝血放大作用。
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羊水栓塞,急性胰腺炎、外源性毒素(如某些蛇毒)等都可激活凝血因子,促使凝血酶大量生成及DIC发生。
天然抗凝因子途径受损
细胞因子可以损害天然抗凝因子(AT、PC和TFPI):1.减少内皮细胞表面葡糖氨基葡聚糖的合成,而降低AT功能;2.活化FVIII而产生APC抵抗;3.损伤内皮细胞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合成减少。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1.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2.大量的纤溶酶激活,使多种凝血因子水解而减少。注意:DIC过程中抗凝物质及纤溶成份也会被消耗,血栓形成。临床上既有出血,也有血栓形成,或两者同时并存。
纤溶功能失调
结果:纤溶酶大量活化。一般急性DIC病人,多发生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出血
出血(85%-100%)出血的机制: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继发性纤溶亢进(FDP)血管壁损伤
休克
休克(50%-80%)急性DIC常伴有休克,重度及晚期休克又可导致DIC的形成。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器官功能障碍
全身微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肾(25%)>肺(16%)>脑>心>肝
贫血
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7.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