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活血化淤药
活血化淤 行气止痛“血中之气药”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气血失调。
理气药、归经、脾、胃、肝、肺、陈皮:脾 肺、厚朴:脾胃 肺 大肠、枳实:脾胃 大肠、木香:脾胃 大肠 胆、香附:肝 脾 三焦。
加强驱虫药功效、常与泻下药配伍、疗藓外用清热燥湿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驱绦虫要药(与南瓜子)等。
小蓟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地榆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降香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紫珠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活血化淤药
归经
心肝
活血止疼
川芎:肝 胆 心包
延胡索:心肝 脾
郁金:心肝 胆
乳香:心肝 脾
没药:心肝 脾
姜黄:肝 脾
活血调经
丹参:心肝
桃仁:心肝 大肠
红花:心肝
益母草:心肝 膀胱
牛膝:肝 肾
鸡血藤:肝 肾
五灵脂:肝
活血疗伤
土鳖虫:肝
血竭:心肝
虎杖:肝 胆 肺
破血消癥
水蛭:肝
莪术:肝 脾
三棱:肝 脾
穿山甲:肝 胃
性味
辛
川芎:辛 温
延胡索:辛 苦 温
郁金:辛 苦 寒
乳香:辛 苦 温
没药:辛 苦 平
姜黄:辛 苦 温
丹参:苦 微寒
桃仁:苦 甘 平
红花:辛 温
益母草:辛 苦 微寒
牛膝:苦 酸 平
鸡血藤:苦 甘 温
五灵脂:苦 咸 甘 温
土鳖虫:咸 寒
血竭:咸 甘 平
虎杖:微苦 微寒
水蛭:咸 苦 平
莪术:辛 苦 温
三棱:辛 苦 平
穿山甲:咸 微寒
孕妇忌用
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
益母草
牛膝
苏木
五灵脂
土鳖虫
刘寄奴
虎杖
莪术
三棱
水蛭
穿山甲
有毒
不入煎剂
血竭
冠心病绞痛
丹参
治血小板增多症
包煎
儿茶
活血 行气 止痛 (入血分、入气分)
川芎
“上行头目” ➡️ 头痛要 “下行血海” ➡️ 调经
延胡索
姜黄
郁金
消肿生肌
入血分
食积脘腹胀痛
利水
泽兰
姜科
姜黄、郁金
同一植物,不同药用部位
生肌
活血 治淤滞斑疹色暗、色不红活
番红花
紫草
解郁
活血祛淤药
配伍:理气药
“气行则血行”
长于活血调经
性微寒 血热淤滞者 清心除烦 凉血消痈
活血止痛消斑
破血之功 活血又消痈
活血调经 利水药
川牛膝
利关节
王不留行
下乳
妇科经产要药 清热解毒
活血调经 消斑药
性辛温,功偏活血祛淤
西红花
性寒凉,有凉血解毒之功
活血调经 凉血药
活血疗伤通经
北寄奴
干漆
活血疗伤 止血
破血逐瘀消癥 通经药
活血疗伤止痛
自然铜
用法用量
斑蝥
入丸散:0.03-0.06g
煎服:3-10g 研末服:1-1.5g
煎服:1-3g 研末服:0.3-0.5g
研末:1-2g
不宜于藜芦同用
不宜与人参同用
不宜于丁香、母丁香 同用
不宜与 芒硝、玄明粉同用
郁金 配伍 木香 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更强
黄柏
蒲黄
功效
活血化淤 行气止痛 “血中之气药” 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气血失调 “上行头目” 治头疼要药 “头痛不离川芎 风湿痹痛
既入血分,又入气分 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醋制后 加强止痛作用
治肝郁有热,经前腹痛 行气解郁开窍 清心热 治湿温病,痰浊蒙蔽心窍之神昏 血热妄行之吐血、钮血 (气火上逆) 胆石症
偏于行气 外科伤科要药
偏于活血散瘀
祛风 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风湿痹痛 治牙痛、疮痈肿痛
善调月经 妇科调经要药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药性偏寒,尤宜于血热淤滞者 活血化淤要药 凉血清心 除烦安神 (宁心安神) 温病热入营血,烦躁不安 酒炒 增强活血之功 癥霞积聚
肺痈 肠痈 肠燥便秘 热结便秘 ❌
尤善活血调经 妇产科要药 “益母” 治产后恶露不绝,淤滞腹痛 对已孕子宫有明显收缩作用,孕妇禁用
妇科经产诸疾以及跌打损伤 善下行 长于活血调经 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 治湿热下注,足膝萎软 水肿 小便不利,尿道涩痛
川牛膝:长于活血调经 怀牛膝:长于补益肝肾
鸡血藤
补血 活血 养血 调经 舒经通络 活血调经 补血调经
治血淤诸痛要药 不宜与人参同用
五灵脂 蒲黄:活血、止血、止痛
土鳖虫(庶虫)
治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无力
止血不留淤特点
须炒松泡入药 痈肿脓成未溃 风湿痹痛
长于促进骨折愈合 伤科要药
偏于破血(活血)
偏于破气(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