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电路理论知识点
教材:邱关源 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PPT:西安交通大学 罗先觉; 电路理论知识点总结,包括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储能元件等。
编辑于2022-01-06 14:17:25电路理论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实际电路
由电路部件和电路器件按预期目的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功能
能量传输、分配与转换
信息的传递、控制与处理
电路模型
由理想电路元件相互连接而成,能反映实际电路不见的主要电磁性质
注意
同一实际电路部件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其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路
电路
集中参数电路
分析
综合应用
分布参数电路
磁路
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流
电流:带电粒子有规则的定向运动
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方向: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参考方向
任意假定一个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即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注
一旦假定,不再改变
电流是代数量,求解电路时要先标定参考方向
与实际方向相同,i>0;相反,i<0
表示方法
1. 箭头
2. 双下标
电压
电位φ:单位正电荷q从电路中一点移至参考点(φ=0)时电场力做功的大小
电压U:单位正电荷q从电路中一点移至另一点时电场力做功(W)的大小,即电位差
实际电压方向:电位真正降低的方向,即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参考方向
假设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注
一旦假定,不再改变
电流是代数量,求解电路时要先标定参考方向
与实际方向相同,U>0;相反,U<0
表示方法
1. 箭头
2. 正负极性:由+指向-
3. 双下标
关联参考方向
元件或支路的u,i采用参考方向一致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 反之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需对具体元件或支路分析,而非电路整体
3. 电功率和能量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判断
关联参考方向
P>0:吸收正功率,实际吸收
P<0: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
非关联参考方向
P>0:发出正功率,实际发出
P<0:发出负功率,实际吸收
完整电路:发出的功率=吸收的功率
4. 电路元件
电阻R:消耗电能
电感L: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
电容C:产生电场,储存电场能量
电源E
电压源
电流源
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5. 电阻元件
定义:对电流呈现阻力的元件
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任何时刻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的电阻元件,满足欧姆定律
电导G=1/R,单位:S(Siemens)西门子
欧姆定律
非关联参考方向,公式加负号
说明线性电阻是无记忆,双向性的元件(无极性)
6. 电压源和电流源
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两端电压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
电路符号(直流/交流)
电压、电流关系
电源两端的电压由电源本身决定
通过电压源的电流由电源及外电路共同决定
电压源不能短路:i=∞
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输出电流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
电路符号
电压、电流关系
电源是输出电流由电源本身决定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由电源及外电路共同决定
电流源不能开路:u=∞
实际电源
干电池、纽扣电池
燃料电池
太阳能电池
蓄电池
稳压源、变频器、频率计、函数发生器等
7. 受控电源
定义: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是给定的时间函数,而是受电路中某个地方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
分类
受控电压源
电压控制的电压源(VCVS)
电流控制的电压源(CCVS)
受控电流源
电压控制的电流源(VCCS)
i=gu
电流控制的电流源(CCCS)
Current Control Current Source
受控电源不能作为“激励”产生电压、电流
8. 基尔霍夫定律
几个名词
支路:电路中通过同一电流的分支,b(branch)
结点:≥3条支路的连接点,n
回路: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l(loop)
网孔:对平面电路,内部不含任何支路的回路称网孔,m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对任意结点流出(或流入)该结点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0
令流入/出取"+"
可推广应用于电路中包围多个结点的任一闭合面(广义结点)
实质:每一结点上电荷是守恒的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0
令电压降/升前取“+”
可推广应用于电路中任一假想的回路
实质:反映了电路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注意
KVL是对回路中的支路电压加的约束,与回路各支路上接的元件无关,与电路线性非线性无关
KVL按照电压参考方向列写,与电压实际方向无关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 电路的等效变换
二端网络(一端口网络):一个端子流入电流=另一个端子流出电流
二端电路等效:端口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VCR)
对外等效,对内不等效
化简电路,方便计算
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并联时性质常用电导表示
电桥电路(桥式电路):对角的电阻乘积相等时,电桥平衡,对角线两点等电位
对角线电路视作断路/短路
3. 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形联结:三个元件形成闭合回路
Y形联结:三个元件连到一个结点上
等效:电流、电压分别对应相等
Y变△:“△大”
(R1,2,3相等时)
△变Y:“Y小”
4.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理想电压源的串并联
串联:注意分电压源的电压参考方向,方向相反加负号
并联:相同电压源才能并联,电源中的电流不确定
与支路串并联等效
两电压源与两电阻串联,等效为一电压源与一电阻串联
电压源并联任意元件:断路处理,“对外等效”
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
并联:各电流源电流相加
串联:相同电流源才能串联,每个电流源的端电压不确定
与支路的串并联等效
两电流源与两电阻并联,等效为一电流源与一电阻并联
电流源串联任意元件:短路处理,“对外等效”
理想电流源与理想电压源串联,等效于理想电压源短路
5.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实际电压源
串联内阻
好的电压源要求Rs→0
不允许短路,因其内阻小,短路电流大
实际电流源
并联内阻
不允许开路,因其内阻大,开路电压高
等效变换
“等效”:端口的电压、电流在转换过程中保持不变
等效条件
电流、电压条件
内阻相等
注意
电流源电流方向与电压源电压方向相反
对外等效,对内不等效
分析电源开路短路时内阻的情况
6. 输入电阻
定义:一端口网络电路,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计算方法
无(独立)源
仅含电阻:串并联、△-Y变换等
含受控源:端口加电压源求电流/端口加电流源求电压,得其比值
法二:考虑受控源本身能否等效为电阻
先把有源网络的独立源置0
电压源短路
电流源开路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
支路电流法
回路电流法
结点电压法
1.电路的图
网络图论
电路的图
用以表示电路几何结构的图形
图中的支路和结点与电路中的一一对应
定义
图(G)
结点和支路各自是一个整体
移去图中的支路,与它连接的结点依然存在,因此允许有孤立结点存在
如把结点移去,则应把与它连接的全部支路同时移去
路径
连通图:两点间不能有开路现象
子图:图的一部分
树(T)
定义
连通图的一个子图
连通
包含所有结点
不含闭合路径
树支:构成树的支路
连支:属于G而不属于T的支路
明确
对应一个图有很多的树
树支数目一定,bt=n-1
连支数:bl=b-bt=b-n+1
n为结点数,b为支路数
回路(Loop)
定义
连通图的一个子图,构成一条闭合路径
连通
每个结点关联两条支路
明确
对应一个图有很多的回路
基本回路的数目是一定的,为连支数b-n+1
对于平面电路,网孔数等于基本回路数
可以直接选网孔对应的基本回路
基本回路:单连支回路(回路里只有一个连支)
支路数=bt+bl(树支数+连支数)=n-1+b-n+1(结点数-1+基本回路数)
选不同的树支,有不同的基本回路
(选定树支即确定连支,从一个连支开始时不能经过其它连支)
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KCL方程
对每个结点列一方程,发现相加得0,故有一方程多余
独立的KCL有n-1个(树支数)
KVL方程
对网孔(对应的基本回路)列一方程,发现这些方程相加减可得其它回路的方程
独立的KVL有b-n+1个(基本回路数)
独立KCL方程数+独立KVL方程数=b
3.支路电流法
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列方程
共b个
n-1个KCL
b-n+1个KVL
“取网孔为独立回路”
独立回路即基本回路
方程数较多,宜在支路不多时列写
特例
含有理想电流源
解法1
照常列KCL
增设电流源电压,取网孔列KVL
解法2
由已知电流列KCL
避开电流源支路取回路,列KVL(方程数少一个)
含有受控源
受控源看作独立源,照常列KCL,KVL
增补受控源相关方程,多几个控制量多几个方程
4.网孔电流法
以假想的沿网孔连续流动的电流为未知量列方程
仅适用于平面电路
方法
网孔电流仅流过网孔,找到网孔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列方程
KCL自动满足(网孔电流闭合,对每个结点均流入一次,流出一次),无需列写
只需列写KVL,方程数=网孔数
求自电阻、互电阻、电压源电压代数和
各网孔列一方程
自电阻*本网孔电流+互电阻*其它网孔电流=网孔中电压源电压代数和
注意
自电阻:网孔1中所有电阻之和,称为网孔1的自电阻
总为正
互电阻:两网孔共同支路上的电阻之和
两网孔电流流过相关支路方向相同时,互电阻取正
Usl1=Us1-Us2,即网孔1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电压源方向与网孔电流方向一致时,取负号
5.回路电流法
以基本回路中沿回路连续流动的假想电流为未知量列方程
适用于平面/非平面
与网孔电流法区别:不一定选网孔列KVL
自电阻*本回路电流+互电阻*其它回路电流=回路中电压源电压代数和
特点
灵活选取回路,可以减少计算量
互电阻的识别难度大,容易遗漏
特例
含有理想电流源
解法1
引入电流源电压U
增加回路电流和电流源电流的关系方程
解法2
选取独立回路,使理想电流源支路仅仅属于一个回路,该回路电流即Is
“无伴电流源”
由Is直接知道一个回路电流,实际少列一个方程
含有受控源
受控源看作独立源,照常列公式
增补受控源相关方程,多几个控制量多几个方程
6.结点电压法
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
使用于结点较少的电路
KVL自动满足,只需列n-1个KCL
方法
选定参考结点,标明其余n-1个独立结点的电压
接地符号⊥表示参考结点
列KCL方程
把支路电流用结点电压表示,得到n-1个结点电压
通过结点电压求各支路电流
自电导*本结点电压+互电导*其它结点电压=流入该结点的电流源电流代数和
方程右边:若出现电压源则等效为电流源
注意
自电导
总为正
互电导:结点i与结点j之间所有支路电导之和
总为负
电流
流入结点为正
特例
无伴电压源支路的处理
解法1
增设电压源电流为变量
增补结点电压与电压源间的关系
解法2
选择合适的参考点,使电压源仅仅属于一个结点,该结点电压即Us
由Us直接知道一个结点电压,实际少列一个方程
含有受控源
受控源看作独立源,照常列公式
增补受控源相关方程,多几个控制量多几个方程
理想电流源与电阻串联时,该电阻看作短路
第四章:电路定理
1.叠加定理
Superposition theorem
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电路中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只看一个电源作用时,其他电源“为零”
电压源短路
电流源开路
注意
功率不能叠加(功率为电压电流的乘积,是电源的二次函数)
含受控源:将受控源当作电阻保留在电路中
叠加方式任意,可以一次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也可以一次几个独立源同时作用
封装好的电路(黑匣子)
齐性原理
激励都增大相同倍数,则响应也增大相同的倍数
2.替代定理
Substitution theorem
任意电路的某一支路,用uk独立电压源或ik独立电流源或uk/ik电阻来替代,替代后电路中全部电压电流均保持原有值
替代后电路必须有唯一解
无电压源回路
不能出现两电压源并联的现象
此时不能确定电压源上的电流
无电流源结点(含广义结点)
不能出现两电流源串联的现象
此时不能确定电流源上的电压
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Thevenin's&Norton's
对所研究的支路来说,电路的其余部分就成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可等效变换为较简单的含源支路(压串流并)
戴维宁
方法
公式
求开路电压
求输入电阻
不含受控源:变换
含受控源:外加电源(内部独立源置零)
特殊方法:开路电压Uoc除以短路电流Isc(内部独立源不要置零)
等效电路
应用
诺顿
求短路电流-求输入电阻-等效电路
戴维宁-等效电路
特殊
Req=0:无诺顿等效电路
Req=∞:无戴维宁等效电路
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一端口电路所接负载不同时,负载的功率的不同,讨论负载为何值时能从电路获取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
匹配条件
取值
第六章:储能元件
过渡过程: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如0->3A,曲线过渡
电容元件
电导体由绝缘材料分开就可以产生电容
q=Cu: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
电压电流关系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记忆元件”
电容的功率和储能
电感元件
电感线圈ψ(t)=Nφ(t)
ψ(t)=Li(t):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
电压电流关系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记忆元件
电容、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电压相加,并联电流相加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基本定义
动态电路:含有动态元件电容和电感
过渡过程产生原因:电路内部含有储能元件L、C,电路在换路时能量发生变化,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一阶电路:含有一个动态元件电容或电感的线性电路,其电路方程为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二阶电路:...
题7.6:含两个动态元件,但为两个独立回路,故仍为一阶
动态电路的方程
一阶动态电路的方程
KVL+VCR(电压电流关系,微分形式)
RC电路
RL电路
二阶动态电路的方程
KVL+VCR+VCR
电路的初始条件
0-:换路前一瞬间;0+:换路后一瞬间
t=0+时,u、i及其各阶导数的值
电容的初始条件
uc(0+)=uc(0-)
q(0+)=q(0-)
电感的初始条件
iL(0+)=iL(0-)
ψL(0+)=ψL(0-)
换路定律
条件:电容电流/电感电压保持为有限值
电路初始值(0+)的确定步骤
1.求0-时的u或i
2.由换路定律得0+时的情况
3.画0+等效电路
换路后的电路
电容用电压源替代,电感用电流源替代
4.由0+电路求所需各变量的0+值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换路后外加激励为0,仅由动态元件初始储能产生电压和电流(放电过程)
RC电路
分析u、i:列动态电路方程-解微分方程
(同上式)
电压、电流是随时间按同一指数规律衰减的函数
响应与初始状态成线性关系,其衰减快慢与RC有关
τ=RC,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容电压衰减到原来电压36.8%所需的时间
工程上认为,经过3τ-5τ,过渡过程结束
RL电路
分析u、i:列动态电路方程-解微分方程
电压、电流是随时间按同一指数规律衰减的函数
响应与初始状态成线性关系,其衰减快慢与L/R有关
τ=L/R,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零状态响应:动态元件初始状态为零,由t>0电路中外加激励作用所产生的响应
RC电路
非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
特解:强制分量,稳态分量
uc'=Us
通解:自由分量,暂态分量
uc''=Ae(-t/RC)
全解=特解+通解
电流
表明
电压、电流是随时间按同一指数规律变化的函数
电容电压由两部分构成
响应变化的快慢,由时间常数τ=RC决定,τ大充电慢
响应与外加激励成线性关系
能量关系(积分推导):电源提供的能量一半消耗在电阻上,一半转化成电场能量储存在电容中
RL电路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全响应:电路的初始状态不为零,同时又有外加激励源作用时电路中产生的响应
全响应
以RC为例
通解,特解与零状态相同,积分常数A与零状态不同
uc(0+)与零状态不同,需考虑电路初始状态
uc(0-)=uc(0+)=U0
uc(0+)=A+Us=U0
全解
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
1. 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
全解=稳态解+暂态解
物理概念清晰
2. 因果关系
全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
便于叠加计算
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
公式
三要素
f(∞)稳态解
用t→∞的稳态电路求解
f(0+)初始值
用0+等效电路求解
τ时间常数
公式中[f(0+)-f(∞)]即A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第八章:相量法
复数
表示形式
代数式
指数式:|F|=e^jθ
三角函数式
极坐标式:|F|=e^jθ=|F|∠θ
复数运算
加减:代数式
乘除:极坐标式
旋转因子:e^jθ
特殊旋转因子
+j:θ=π/2
-j:θ=-π/2
-1:θ=±π
正弦量
基本概念
瞬时值表达式:i(t)=Imcos(ωt+ψ)
sin表示亦可
正弦量为周期函数:f(t)=f(t+kT)
正弦电路(交流电路):激励和响应均为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线性电路(正弦稳态电路)
正弦量的三要素
幅值(振幅,最大值)Im
反映正弦量变化幅度的大小
角频率ω
相位变化的速度,反映正弦量变化快慢
初相位ψ
反映正弦量的计时起点,常用角度表示
注意
同一正弦量,计时起点不同,初相位不同
最大值在计时起点的右侧,ψ≤0(函数图像左加右减)
一般规定|ψ|≤π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φ:等于初相位之差
φ>0:超前,先达到最大值
φ<0:滞后,后达到最大值
注意:三角函数前有负号,需将负号加到里面(±180)
正弦电流、电压有效值
I=√2/2*Im
U=1/√2*Um
三相电:火线之间380V(线电压),火线零线之间220V
注意
工程上说的正弦电压、电流一般指有效值,如设备铭牌额定值、电网的电压等级等
测量中,交流测量仪指示的电压、电流读数一般为有效值
符号:瞬时值i,最大值Im,有效值I
相量法的基础
同一电路中,各正弦量都是同频率的,故只需确定初相位和有效值
正弦量对应的相量
推导(构造复数)
结论
I点 即相量,只包含初相位与有效值
相量的模:表示正弦量的有效值
相量的辐角:表示正弦量的初相位
常用数据
100√2≈141.4
220√2≈311.1
相量图
复平面上用向量表示相量
横轴:+1
纵轴:+j
最大值相量:下标m
相量法的应用
同频率正弦量的加减→对应相量的加减
借助相量图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正弦量的微分、积分运算
微分:
积分:
相量法的优点
把时域问题转化为复数问题
把微积分方程运算变为复数方程运算
可以把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接用于交流电路
注意
正弦量(时域)→相量(频域)
正弦波形图→相量图
相量法值适用于激励为同频正弦量的非时变线性电路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电阻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有效值关系:UR=R*I(与直流相同)
相位关系:ψu=ψi(与直流不同)
相量图上:幅角一样
电阻不变,与直流情况相同
瞬时功率:pR=uR*i,始终大于0,表明电阻始终吸收功率
电感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有效值关系:UL=ω*L*I
相位关系:ψu=ψi+90°
相量图上:电压超前90°
电感:L→jωL
ωL:感抗,单位为Ω(欧姆)
瞬时功率:以2ω交变,有正有负,一周期内刚好抵消,表明电感只储能不耗能
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有效值关系:IC=ω*C*U
相位关系:ψi=ψu+90°
相量图上:电流超前90°
电容:C→1/jωC
-1/ωC:容抗,单位为Ω(欧姆)
直流开路,高频短路
瞬时功率:以2ω交变,有正有负,一周期内刚好抵消,表明电感只储能不耗能
基尔霍夫定律:仍然适用
相量形式求和,值为0
有效值求和,值不为0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 阻抗和导纳
阻抗
阻抗模:|Z|=U/I
阻抗角:φz=ψu-ψi
各元件阻抗值:
Z=R+jX
实部虚部结合,归纳电阻、感抗与容抗
电阻:实部
感抗XL:虚部,正
容抗XC:虚部,负
用于元件串联的情况
由KVL推知U点,再除以I点,求得阻抗
阻抗三角形
电压电流相位关系
X>0:感性电抗,电路对外呈现感性,电压超前电流
X<0:容性电抗,电路对外呈现容性,电压落后电流
X=0:电路为电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
阻抗的串联
导纳
名称
电阻倒数:电导G
电容电感倒数:电纳B(容纳,感纳)
阻抗倒数:导纳Y
单位:西门子
导纳模:|Y|=I/U
导纳角:φy=ψi-ψu
各元件导纳值:
Y=G+jB
实部虚部结合,归纳电导、感纳与容纳
电导:实部
感纳BL:虚部,负值
L:φy=ψi-ψu=-90°
容纳BC:虚部,正值
用于元件并联的情况
由KCL推知I点,再除以U点,求得导纳(见下式)
用阻抗,上乘下加亦可
导纳三角形
电压电流相位关系
B>0:容性电纳,电压超前电流
B<0:感性电纳,电压落后电流
B=0:电路为电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
受控源问题(一端口N0中)
不含受控源:|φz|≤90°,|φy|≤90°
含受控源:可能有|φz|>90°,|φy|>90°
实部将为负值
Z、Y等效互换
ZY=1
极坐标形式互换条件
|Z||Y|=1
φz+φy=0
代数形式
串联->并联
Y=G+jB=
?
注意负号,等效变换不改变 原来的感性/容性性质
并联->串联:同理
导纳的并联
两个阻抗并联的等效阻抗为:
由阻抗定义式可推知
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与直流解法相同,只需:
将电阻改为阻抗
U点=Z*I点
将电导改为导纳
I点=Y*U点
将电感电容改为交流情况
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 瞬时功率
u(t)=√2Ucosωt
i(t)=√2Icos(ωt-φ)
φ=ψu-ψi,功率因数角,对无源网络,为其等效阻抗的阻抗角
p(t)=ui=UI[cosφ+cos(2ωt-φ)]
2.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
P=UIcosφ
cosφ:功率因数
cosφ=1:纯电阻;cosφ=0:纯电抗
一般地,有0≤|cosφ|≤1
X>0,φ>0:感性;X<0,φ<0:容性
表示电路实际消耗的功率
3. 无功功率Q
Q=UIsinφ(定义)
Q>0:网络吸收无功功率
Q<0:网络发出无功功率
单位:var(乏)
大小反映网络与外电路交换功率的速率,由储能元件L、C的性质决定
4. 视在功率S
S=UI(定义)
单位:VA(伏安)
电气设备的容量
P=UIcosφ=Scosφ
设备容量S(额定)向负载送多少有功P要由负载的阻抗角φ决定
5. 功率三角形
与阻抗三角形相似
6. R、L、C元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分别将0,90°,-90°代入φ
7. 任意阻抗的功率计算
QL>0,吸收无功为正
QC<0,吸收无功为负(发出无功)
8. 功率因数的提高
功率因数低带来的问题:
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
当输出相同的有功功率时, 线路上电流大,线路(压降)损耗大
解决方法
1. 高压传输
2. 改进自身设备
3.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
并联电容的分析与确定
分析
电路一般为感性,可看作电阻与电感的串联
并联后,原负载的电压和电流不变,但电路的总电流小了
确定
由有效值关系公式
欠补偿:采用
全补偿:不要求(电容设备投资增加,经济效果不明显)
过补偿:功率因数由高变低(性质不同)
由功率三角形
|QC|=|QL-Q|=P(tanφ1-tanφ2)
|QC|=ωCU^2
(由Q=U^2/X推知)
从功率角度看:并联后,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有功不变,输送的无功减小,减小的这部分无功由电容来补偿,使负载吸收的无功不变,功率因数改善
4. 复功率
定义:
单位:VA
结论
复功率是复数,不是相量,因为它不对应任意正弦量
把P、Q、S联系在一起:实部P,虚部Q,模S
守恒定理:在正弦稳态下,任一电路的所有支路吸收的复功率之和为0
复功率守恒,视在功率不守恒
5. 最大功率传输
若ZL=RL+jXL可任意改变
先讨论XL(RL不变):XL=-Xi时,有
再讨论RL:与直流类似,RL=Ri时,有
最佳匹配条件:
若ZL=RL+jXL只允许XL改变
若ZL=RL为纯电阻
“模匹配”
若Zi为纯电阻,则ZL与其相等时匹配
6. 谐振电路
谐振是正弦电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物理现象,谐振现象在无线电和电工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定义:含R、L、C的一端口电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端口电压、电流同相位的现象时,称电路发生了谐振。
串联谐振
串联谐振的条件
谐振角频率
谐振频率
仅与电路参数有关,同一R L C串联电路对应的频率唯一
串联电路实现谐振的方式
1. L、C不变,ω改变。当外加电源频率=谐振频率,电路发生谐振
2. 电源频率不变,改变L或C(常改变C)
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的特点
谐振时U点与I点同相
Z=R
|Z|最小
电流I和电阻电压UR达到最大值,I0=U/R(U一定)
LC上的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串联总电压为0,也称电压谐振 (相位相反由定义,大小相等由X=0)
由X=0推知
品质因数
UL=UC=Q*U(由有效值关系推知)
通带BW=ω0/Q
谐振时的功率
电阻功率达最大
电源不向电路输送无功:电感中的无功与电容中的无功大小相等,互相补偿,彼此进行能量交换
并联谐振
G、C、L并联电路
并联谐振的条件
、
谐振角频率
并联电路谐振时的特点
谐振时U点与I点同相
Y=G(电导为纯电导)
|Y|最小
端电压达最大
由|I|=|U|*|Y|可知(电流源,故I一定)
LC上的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并联总电流为0,也称电流谐振
品质因数
谐振时的功率
=I^2/G 电阻功率达最小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互感
互感
线圈1中流入电流时,线圈1产生磁通,部分磁通穿过临近线圈2,这部分磁通成为互感磁通,两线圈间有磁的耦合
定义ψ:磁链,ψ=Nφ
两线圈都有电流时,每一线圈的磁链=自磁链+互磁链
注意下标,ψ12是2在1产生的互磁链
正负号表示互感磁通可能相互加强或削弱
M12=M21
注意
M值
线圈形状
几何位置
空间媒质
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
L总为正值,M值有正有负(前面加了正负号则已经体现,M总为正值)
耦合系数
定义
表示两个线圈磁耦合的紧密程度
k=1称全耦合,满足
k与线圈的结构、相互几何位置、空间磁介质
耦合电感上的电压、电流关系
自感电压
互感电压
每一线圈两端的电压=自感电压+互感电压
相量形式(正弦交流电路)
正负号表示两电压方向相同或相反
自磁链与互磁链方向一致,互感电压取正,否则取负。表明互感电压的正、负:
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有关
与线圈的相对位置和绕向有关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自感电压:u,i取关联参考方向时,u即取正值
互感电压:考虑电流参考方向,还要考虑线圈的相对位置和绕向
同名端:当两个电流分别从两个线圈的对应端子同时流入或流出,若所产生的磁通相互加强时,则这两个对应端子称为两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引入概念前,需要判断自磁链与互磁链的方向才能判断正负;引入同名端概念后,只需观察同名端电流方向是否一致即可判断互感电压的正负——同名端同时流入(或流出)则互感电压前取正,否则取负
同名端的确定
1. 当两个线圈中电流同时由同名端流入(或流出)时,两个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增强(同名端定义)
告诉了同名端,就是告诉了同时从哪端流入(出)时会增强
2. 当随时间增大的时变电流从一线圈的一端流入时,将会引起另一线圈相应同名端的电位升高
由u=M*di/dt>0易推知
黑盒外接电压表,观察电压表正反偏即可判断黑盒中线圈的同名端
列电压、电流关系式
法一:将互感电压正极性标在???的一侧, u12与总电压方向一致则正,不一致则负
u1=u11±u12
M前不加负号
???:需要考虑同名端与电流方向, 不易确定,故忽略此种方法
法二:令互感电压正极性与自感电压方向一致, 同名端电流方向一致(流入或流出)则正,不一致则负
u1=u11+u12(或u1=-u11-u21)
M前可能加负号
观察同名端电流方向即参照同名端定义
例题(由法二)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耦合电感的串联
顺接串联
同名端位置相同(顺下来)
互感前取正
去耦等效电路(由KVL推知)
反接串联
同名端位置相反
互感前取负
由L≥0知
互感的测量方法
顺接一次,反接一次
耦合电感的并联
同侧并联
同名端接在同一结点上,M前为正
异侧并联
M前为负
耦合电感的T型等效
同名端为共端的T型去耦等效
异名端为共端的T型去耦等效
注意等效后电感上的电压仍为等效前其上的电压
有互感电路的计算
两侧等电位时,可将两侧联结起来,不影响电路
一般采用回路电流法或支路电流法判断
回路电流法
1. 选取电压参考方向(通常选与回路绕向一致,每个回路选一次)
选方向
2. 分析互感时,折算电流:与电压关联参考方向的电流-非关联的(注意与下一步相结合)
3. 观察折算的电流与自电阻的网孔电流是否从同名端流入,判断jωM前的正负
4. 自电阻*本网孔电流+互电阻*其它网孔电流±互感部分(jωM*折算电流)=网孔中电压源电压代数和
列公式
支路电流法
变压器原理
变压器电路
由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构成
一个线圈接向电源
原边回路,原绕组,一次侧
另一线圈接向负载
副边回路,副绕组,二次侧
利用互感来实现从一个电路向另一个电路传输能量或信号
当变压器线圈的芯子为非铁磁材料时,称空心变压器
分析方法
1.方程法分析
列KVL,加上互感部分
I2方向如何确定?
猜测:刚刚接入电流时看作原边电流增大,流入一端,使得其同名端电位升高,可看作电压正的一侧(电流由此流出电路),故确定I2
原边:
副边:
令左侧阻抗为Z11,右侧阻抗为Z22,解得折算电路法
2.折算电路法分析
原边等效电路
红圈:副边对原边的等效阻抗
副边等效电路
红圈:没有副边的情况下互感产生的电压,即副边等效的UOC
3.去耦等效法分析
先去耦,再分析
负载获得的有功功率=引入阻抗的有功功率
:互感抗,即ω*M
理想变压器
三个理想化条件
1. 无损耗
线圈导线无电阻
做芯子的铁磁材料的磁导率无限大(无涡流损耗,高导磁材料)
空心变压器:芯子为不导磁材料,如空气
2. 全耦合
3. 参数无限大
(难以实现,很大即可)
主要性能
变压关系
推导
模型
推导?
变流关系
推导
+理想化条件
模型
(n:1)
异名端同时流入:与此式相同
变阻抗关系
只改变阻抗大小,不改变阻抗性质
功率性质
推导
性质
既不储能,也不耗能,在电路中只起传递信号和能量的作用
特征方程为代数关系,是无记忆的多端元件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
三相电源+三相负载+三相输电线路
优点
发电:比单项电源提高功率50%
输电:比单项输电节省钢材25%
配电:三相变压器比单项变压器经济且便于接入负载
运电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维护方便
对称三相电源的产生
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相位彼此相差120°的正弦电源
通常由三相同步发电机产生,三相绕组在空间互差120°,当转子以均匀角速度转动时,在三相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从而形成对称三相电源
三相同步发电机
瞬时值表达式
A、B、C称始端 X、Y、Z称末端
波形图
相量表示
对称三相电源的特点
对称三相电源的相序
三相电源各相经过同一值(如最大值)的先后顺序
正序(顺序):A-B-C-A
负序(逆序):A-C-B-A
相序的实际意义:三相电机 正序正转,负序反转
如果不加说明,一般都认为是正相序
三相电源的联结
Y形联结
X, Y, Z 接在一起的点称为Y联结对称三相电源的中性点,用N表示
△形联结
三相负载及其联结
每一部分称为一相负载
星形联结
称三相对称负载
角形联结
称三相对称负载
三相电路
对称三相电源+三相负载(+三相输电线路)
当电源、负载、输电线路都对称时,称为对称三相电路
工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组成: (Y形联结更普遍)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名词介绍
端线(火线):始端A, B, C 三端引出线
中线:中性点N引出线, △联结无中线
相电压:每相电源(或负载)的电压
线电压:端线与端线之间的电压
线电流:流过端线的电流、
负载同理
相电流:流过每相负载的电流
相电压和线电压的关系 (对称三相电流/负载)
Y联结
相电压对称,则线电压也对称
线电压相位领先对应相电压30°
“对应”:对应相电压(如UCN点)用线电压(如UCA点)的第一个下标字母标出
△联结
线电压等于对应的相电压
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
Y联结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联结
线电流相位滞后对应相电流30°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Y–Y联结(三相三线制)
已知:
求解
1. 列结点电压方程求解,解得UN'N点为0
2. 因N,N'两点等电位,可将两点短路,且中性线电流为零
3. 可将三相电路的计算化为单相电路的计算
“抽单相法”
4. 解得负载侧的相电压也为对称电压
5. 解得电流为对称电流
结论
电源中点与负载中点等电位。有无中线对电路情况没有影响
对称情况下,各相电压、电流都是对称的,可采用一相(A相)等效电路计算
为了抽单相,常把电路化为Y-Y联结
注意各相电压电流是对称(差120°)而非相等
Y-△联结
已知:
解法1:利用负载上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等
解法2:一相计算,Y-△变换
结论
负载上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等,且对称
线电流与相电流对称。线电流是相电流的√3倍,相位落后相应相电流30°
小结
1. 化为等值Y—Y接电路
2. 连接负载和电源中点,中线上若有阻抗可不计
3. 画出单相计算电路,求出一相的电压、电流
一相电路中的电压为Y接时的相电压
一相电路中的电流为线电流
4. 根据△接、Y接时线量、相量之间的关系,求出原电路的电流电压
5. 由对称性,得出其它两相的电压、电流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不对称
电源不对称(不对称程度小,系统保证其对称)
负载不对称情况很多
此处讨论电源对称,负载不对称的情况
中性点位移:负载中点与电源中点不重合
在电源对称情况下,可以根据中点位移的情况来判断负载端不对称的程度。当中点位移较大时,会造成负载相电压严重不对称,使负载的工作状态不正常。
照明电路
三相四线制
(中线阻抗约为0)
每相负载的工作情况相对独立
三相三线制
A相断路
灯泡电压低,灯光昏暗
A相短路
超过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可能烧坏
短路电流是正常时电流的3倍
结论
负载不对称,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不等位,中线中有电流,各相电压、电流不存在对称关系
中线不装保险,并且中线较粗。一是减少损耗, 二是加强强度(中线一旦断了,负载不能正常工作
三相电路的功率
对称三相电路功率计算
有功功率
(线电压、电流表示,无论Y/△都为此式)
注意
φ为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阻抗角),不要误以为是线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差
cosφ为每相的功率因数,在对称三相制中有 cosφA= cosφB = cosφC = cosφ
公式计算电源发出的功率(或负载吸收的功率)
当负载由Y改接成△时,若线电压不变,则由于相电压与相电流增大√3倍,所以功率增大3倍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注意
功率因数cosφ=P/S
这里的,P、Q、S 都是指三相功率总和
不对称时φ无意义
瞬时功率
三相功率的测量
三表法(三相四线制)
若负载对称,则需一块表,读数乘以 3
不对称亦可使用
仅适用于Y接
二表法(三相三线制)
两个功率表的电流线圈串到任意两相中,电压线圈的同名端接到其电流线圈所串的线上,电压线圈的非同名端接到另一相没有串功率表的线上
有三种接线方式
电流:A、B;电压:AC、BC
电流:B、C;电压:BA、CA
电流:A、C;电压:AB、CB
(可证,无论Y接△接)
注意
三相三线制条件下,才能用二表法,且不论负载对称与否
两表读数的代数和为三相总功率,单块表的读数无意义
按正确极性接线时,若出现一个表指针反转即读数为负,将其电流线圈极性反接使指针指向正数,但此时读数应记为负值
负载对称情况下,有:
证明: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非正弦周期信号
特点
不是正弦波
按周期规律变化
例
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信号
电子示波器内的水平扫描电压
计算机内的脉冲信号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满足狄里赫利条件
周期函数极值点的数目为有限个
间断点的数目为有限个
在一个周期内绝对可积,即:
傅里叶级数
直流分量+基波(和原函数同频)
二次谐波(2倍频)
高次谐波
系数关系:
计算
直流分量
谐波分量
周期性方波波形分解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1.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
若i(t)能傅里叶展开,即
则有效值:
(由积分推知)
周期函数的有效值=直流分量及各次谐波分量有效值平方和的方根
公式同样适用于电压:
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平均值
若i(t)能傅里叶展开,即
则平均值:
直流值:
正弦量:
电磁式仪表:有效值;全波整流仪表:平均值
3.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若
则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直流分量的功率+各次谐波的平均功率
推导
(由三角函数正交性,仅相同的不为0)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步骤
1. 利用傅里叶级数,将非正弦周期函数展开成若干种频率的谐波信号
2. 分别求出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单独作用时的响应
注意:各谐波的 XL、XC不同
3. 将以上计算结果转换为瞬时值叠加
强调:线性电路达到稳态,因此可以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