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混沌大学12个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做决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不管你是领导团队,还是制定市场战略,思维模型都能够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辑于2022-01-07 14:01:30混沌大学 12个思维模型
1第一曲线
概念解释
第一曲线,指技术、产品、服务、行业从诞生、发展、成熟到衰亡的过程,形如S形曲线。 在很稳定的竞争环境中,经过了破局点,沿着第一曲线持续改善,是最好的方式,但最终会遭遇极限点。
目的
了解企业所处在第一曲线的阶段,判断是否过了破局点,现有业务是否还有挖掘的潜力或增长空间,是否达到或即将到达极限点。
一句话命题
企业生命周期的检查
一线、两点、三阶段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判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第二步:根据两点判断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
第三步:根据所处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
快速执行
我们站在哪里?
应用场景和边界
联想PC的极限点,运营商的合作
适用于企业的年度战略会议,分析行业的趋势和走向
问题清单
1、公司目前是否过了破局点?
a、主营业务是否经过自增长?(用户主动来、付费意愿高、供不应求)
b、行业过去10年经过了哪些主要红利期?
c、当前主营业务是否还在红利期?
2、是否到了极限点?
a、同比增长率是否出现连续(三个季度)减缓?
b、行业是否已经接近增长极限?
c、行业(企业)是否有要素发生十倍速变坏?(客户、供应商、人才)
注意事项
1、主营业务要发展的更好、更长
2、十倍速变化与破局点、极限点的关系
2第二曲线
概念解释
第二曲线创新又称为非连续性创新,不是沿着原有S曲线的渐进性的改良创新,而是从一条曲线转换为第二条曲线,两者存在着非连续性鸿沟。
目的
梳理企业经营历史、是否经历过多次跨越非连续性的创新,目前第二曲线是否过了破局点?
一句话命题
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反观企业
秒懂:步行、马车、汽车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判断主营业务处于第一曲线的什么阶段,还能做多久,对内和对外
第二步:构建一个假想敌,设想他来颠覆自己,自己颠覆自己
第三步:按照所设想的,构建一个新的独立小机构
快速执行
换位思考
应用场景和边界
华为放弃运营商渠道,拥抱手机渠道
问题清单
1、是否开启过一次或多次第二曲线的业务?
a、是否有和主营业务不同价值网的新业务?
2、是否找到了第二曲线的破局点?
a、行业的要素1年内是否发生了十倍变化趋势?
b、新业务是否有自增长?(用户主动来、付费意愿高、供不应求)
c、新业务是否建立在当前某个红利之上?
注意事项
第二曲线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发展第二曲线的过程中,尽量延长第一曲线的生命
第二曲线是主营业务生长出来的
3分型创新
概念解释
分形指同一事物在不同尺度下的具有自相似性。
第一条曲线本身也是由很多小的S曲线构成,其中一条小S曲线,可能会成长为新的第二曲线
一句话命题
自省自悟”三性原则」 同构性、自生长性和相似性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从不同尺度和角度找业务与业务之间相同的结构
第二步:找到业务子单元相似性的关系,从而找到单一要素
第三步:判断该要素是否具备生长性,增长的潜力
快速执行
跨部门,或领域拆分对方的主营业务
目的
梳理现有业务和子模块中的微创新(产品、服务、技术、渠道等),从中发掘可能成长为第二曲线的要素
应用场景和边界
案例:亚马逊 kindle围绕性价比
拆解第一曲线,找到潜在的第二曲线
从不同的尺度和视角梳理原有的业务模式
问题清单
1、公司现有哪些业务(板块、产品、服务)?
2、分形创新的业务发展怎么样?
a、是否有过分形创新的成果?
b、分形创新业务的用户和主营业务用户的重合度如何?
c、公司近期是否有非主营业务的超常规增长?
3、有否有可能将一个分形创新成长为独立的第二曲线?
a、产品成熟度和业务增长是否能够支撑独立发展?
b、分形创新业务预期是否能超越目前主营业务?
c、分形创新业务假如独立于母公司是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意事项
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中长出来的
必须要变化尺度看待问题的视角,固定视角无法跨越非连续性
4组合创新
概念解释
组合式创新来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对现有的产品、技术、市场、资本、组织等经济要素进行的新组合。 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的组合。
目的
通过拆解要素,看到企业和所在行业的本质特征,通过要素重组发现新需求,提供战略选择。
一句话命题
拆解要素看本质,组合要素定战略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对企业的关键业务进行拆解
第二步:通过拆解发现背后的底层规律,不变的本质
第三步:用新的尺度和角度对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快速执行
让业务相关的伙伴拆解你的业务
应用场景和边界
从市场、产品、资本、技术和组织不同的视角看要素的重新组合
IPOD
问题清单
1、现有业务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从供给需求连接三方面描述)
2、行业基本要素是否发生变化?
3、是否能对基本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a、是否有不同的角度对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b、新的组合方式会被哪些因素制约?
4、将新组合方式与原有组合相比,有哪些提升?
a、是否能更好地满足现有用户需求?
b、是否会产生新的用户?
注意事项
新组合应当符合外部价值网
5单一要素
概念解释
单一要素指,与企业相关的某一个关键要素。当关键要素发生十倍速变化,可能会导致战略转折点。
目的
分拆要素,识别出有可能十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构建第二曲线的破局点。
一句话命题
企业生命周期的的关键指标
对内是企业的某个业务的拆解,对外是可能是资本的风口:微信拼团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审视企业的生命周期,检查身体
第二步:通过主要主营业务拆解,更详细的了解
第三步:检测哪个是关键指标,判断它是否安全、危险还是有潜力
快速执行
寻找公司的最关键的指标
应用场景和边界
战略、任务、项目、产品等任何可以逻辑分解的形式
Paypal的支付功能
问题清单
1、第一曲线中是否有某个单一要素发生十倍速的变化?
a、企业的第一曲线包含哪些关键要素?(从供给需求等方面分析)
b、企业(行业)是否有某个要素正在发生快速变化?
2、假设某一要素发生十倍速变化,是否可能产生破局点?
a、假设某一要素发生十倍速变化,用户需求是否有大幅影响?
b、将某一要素最大化,能否吸引到更多新客户?
注意事项
单一要素未必一定来源于企业自身
外部生存结构推动了十倍单一要素的变化,而非企业自身
十倍速是一个虚值,不仅要关注已经发生的十倍速,同时要关注快速成长的技术因素
6战略杠杆
概念解释
找到长期不变的一,作为战略支点,利用十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风口),力出一孔,压上去,撬动十倍速增长的目标
目的
找出战略支点,战略杠杆、战略引擎,战略指北针
一句话命题
如何用杠杆效应撬动企业不可思议的目标
过程关键行为
找到长期不变的“一”,战略支点
找到十倍变化的“一”,战略杠杆
找到团队力出“一”孔,战略引擎
找到企业的单“一”指标,战略指北针
快速执行
拉到尺度看我们期待达到的效果?
应用场景和边界
适用于企业的年度战略会议,分析未来3-5年的发展方向
亚马逊 以客户为中心/ 自由现金流/无限增常、更低价格和更快的速度
问题清单
1、战略指北针:公司以什么核心要素作为长期的KPI?
2、战略杆杆:行业(公司)是否有十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
a、供给端、需求端、连接端是否有十倍速变化?
b、行业是否正处在风口?
3、战略支点:长期不变的”一“的是什么?
a、用户长期不变的需求是什么?
b、行业中长期不变的要素是什么?
4、战略引擎:舍九取一聚焦在哪个单一要素?
a、公司目前在各个要素上投入的资源分配比例如何?
b、是否有能聚焦的单一要素?
注意事项
本模型是抽象类比,而非精确的公式计算
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寻找四个“一”的顺序也不一样
7错位竞争
概念理解
错位竞争,就是选择与竞争者不同的生态位进行定位。不是同样跟进你好我更好,而是选择不同。简称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秒懂案例就是:你富丽堂皇,我简约雅致;你长河落日气度非凡,我小桥流水小景别院。各有各的精彩。
一句话命题
与强大的竞争对手错开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找一个不可思议的竞争对手
第二步:排除竞争对手的主营业务范围
第三步:选定自己有能力进入的市场
快速执行
构建一个强大的假想敌
应用场景和边界
拼多多
进入新的领域,找准产品/服务的定位
品牌、产品、营销策略定位
问题清单
1、在位企业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机会,是不是真的有机会,自己是否能抓住这个机会。
2、黄金三问:WHY?WHAT?HOW?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机会是什么?我能做吗?我如何做?
4、辨认真机会。真机会的核心是市场大,利润高,可持续性长。
注意事项
尺度范围要尽可能大,才有切分的空间
不要忽略竞争对手进入空白市场的可能性
8颠覆创新
概念解释
颠覆创新是技术和市场的组合,主流产品因技术进步超过市场需求,造成性能过度。 这给低端大众需求留出了窗口机会,颠覆式创新产品通常价格更低、更简单、更方便。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右上角迁移力),低端切入产品最后颠覆了原来的主流产品。
目的
初创企业识别低端颠覆的机会窗口;成长性企业防止被别人低端颠覆
一句话命题
从今天对手看不起你,到明天对手追不上你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将对手的交易结构(价值网)进行分析
第二步:找到新的交易结构:最初的产品更简单、更方便、更便宜
第三步:由边缘向主流进军,持续对技术改进
快速执行
如何找到产品中性能过剩的部分?
哪些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应用场景和边界
需要注意的三个前提假设:1、主流产品性能过剩 2、用户不愿意支付溢价 3、产品的某特性满足为用户带来价值
深度思考:1、供应超过需求 2、边际效用递减 3、总效用不降低
IPOD
问题清单
1、市场主流产品是否存在性能过度?
a、产品所针对的主流用户的需求与低端大众用户的需求有哪些差异?
b、主流产品性能是否已经超越低端大众用户的需求?
c、主流产品的技术是否会有持续性进步?
2、是否存在低端颠覆式机会?
a、低端大众市场是否有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b、如果采用替代技术手段,是否能让产品更方便、更便宜?
c、低端技术是否能持续进步?
d、低端大众市场的空间有多大?(短期,中期和长期)
注意事项
低端切入的技术必须要有不断改进的可能性
市场要足够高频、刚需、大众
9边缘创新
概念解释
边缘创新是从新兴价值网切入的竞争策略。新型价值网刚出来的时候很狭窄,技术不成熟,市场也不大,处于边缘区域, 但创新往往就是在混乱和边缘的区域开始的,一开始并不是主流的技术,不是主流的产品。
目的
寻找新兴技术和新兴市场的组成的新兴价值网,随着产品不断迭代,最终进入了主流市场。
一句话命题
寻找未被巨头占领的空白市场
农村包围城市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分析主流市场及对应的主流技术
第二步:圈定边缘价值网,做判断
第三步:结合其他模型评估进入边缘价值网的可能性
第四步:持续迭代,升级技术为主流
快速执行
如何找到产品中性能过剩的部分?
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潜力市场?
应用场景和边界
IPOD
帮助挖掘新兴技术和用户价值
寻找主流价值网之外的边缘市场
问题清单
1、目前主流市场采用的是什么技术?
a、主流技术是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b、目前主流技术和新兴技术的差异是哪些?
2、新技术和用户否能构建新兴价值网?
a、新技术是否能更好的满足某些边缘用户的需求?
b、边缘市场是否具有成长为主流市场的趋势?
c、新技术的进步速度是否快于主流技术?
注意事项
未被满足的需求意味着,高风险且收入总规模小
10价值网络
概念解释
价值网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最重大的几个因素组合
价值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要素,也可能成为企业创新的障碍,分为客户价值网、资本价值网、友商价值网,供应商价值等。
目的
识别价值网的机会成本,梳理一下既有的价值网,识别现有价值网会不会障碍创新。以及思考如何打破价值网限制。
一句话命题
顺势是保护网,逆势是铁丝网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识别对于主营业务是保护网还是铁丝网
第二步:从主营业务中拆解出单一要素,判断它是否有潜力成为十倍要素
第三步:围绕新的要素构建新的价值网,开启第二曲线
第四步:判断现有组织心智与未来的价值网是否匹配
快速执行
判断现有的价值网是否可以给创新足够的包容度
应用场景和边界
联想 贸工技,销售驱动主流业务、主营收入、心智模式
检查新市场、新业务是否与现有的价值网冲突
问题清单
1、企业对现有价值网络的依赖情况分析?
a、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有哪些?(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等)
b、企业对其中哪一个要素的依赖程度最大?
c、是否有要素正在发生快速变化?
2、现有价值网络对创新机会带来哪些影响?
a、现有价值网是否能给创新带来正面好处?
b、现有价值网是否会阻碍创新?
注意事项
该模型无法解释个人
时刻注意价值网遮蔽效应导致的视野盲区
价值网是企业外部看影响要素,组织心智更多是看企业内部的影响要素
11组织心智
概念解释
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组织心智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但也会成为通往变革之路的最大障碍。
目的
梳理现有组织心智;打破组织心智遮蔽性,消除对企业创新的障碍。
一句话命题
企业或组织思考问题决策的方式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判断企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第二步:组织心智对对于我们决策是有利还是有害处
第三步:如何让我们的组织心智变得更好
快速执行
如何保证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
应用场景和边界
联想 贸工技,销售驱动主流业务、主营收入、心智模式
根据产出的结果反思哪些符合企业价值
问题清单
1、企业的决策机制是怎样的?
a、是否有倾听“非客户”声音的机制?
b、领导者是否勇于承认“我错了”?
c、决策过程中是否鼓励批判性意见?
d、现有的决策机制是否有利于产生创新?
2、组织心智对创新业务最大的障碍是哪些?
a、现有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产生创新?
b、财务指标是否会障碍创新业务?
3、是否组建了独立小机构?
a、新业务部门是否由创始人亲自管理?
b、是否有充分的授权?
c、核心员工是原来业务部门的还是新组建的?
注意事项
组织心智具有两面性
组织心智往往是创新最大障碍
12破界创新
概念解释
破界创新是通过逻辑奇点下移,打破原有隐含假设,将系统边界外延,从红海中发现更大的蓝海,创造出十倍好的增长。
目的
打破隐含假设,逻辑奇点下移,扩大认知边界,从红海中发现蓝海。
一句话命题
奇点下移破边界,战略升级抢市场
过程关键行为
第一步:思考主营业务的隐含假设
第二步:打破原来的隐含假设
第三步:确立新的假设
第四步:新边界内的要素与原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快速执行
每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什么动力让你坚持了下来?
应用场景和边界
联想 贸工技,销售驱动主流业务、主营收入、心智模式
问题清单
1、主营业务满足需求的基石假设是什么?
a、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
b、行业的惯性思维认为主流客户是哪些?
c、主营业务本质上是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
2、现有业务的基石假设会长期存在么?
3、是否可以找到新的基石假设?
4、基于新的基石假设构建的产品,与现在的产品有何区别?
a、基于新的基石假设,需求满足的范围是否会扩大?
b、新产品有可行性?
c、新产品还缺少什么条件么?
d、新产品是否会与现有巨头发生正面竞争?
注意事项
探索隐藏的基石假设
总结
产品、技术、企业、组织等的发展轨迹是一条S曲线,称为第一曲线
虽然97%的业绩都来自于第一曲线,但第一曲线的发展终将遭遇极限点。适时开启第二曲线是企业保持长期发展的必要动作。
跨越非连续性是第二曲线创新的关键点。
第二曲线的创新方法有分形创新、组合创新、颠覆创新、边缘分化创新。
低端颠覆创新是边缘分化创新的一种,低端颠覆式创新是新进企业的创业良机。随着技术发展的右上角迁移力,低端边缘创新终将会从低端发展起来。
所有的创新都要围绕错位竞争展开。新进企业直面在位巨头企业的创新成功率几乎为零。任何me too的产品都毫无意义。
即使有很好的的产品或模式也要等10倍速变好的风口,就像你做好一个风筝,放飞它你也要等风来。这也就是战略杠杆原理。
十倍速变好的单一要素是战略杠杆,长期不变的一是企业的战略支点,十倍速发展的KPI是企业的真北指标,力出一孔启动增长飞轮的是战略引擎。 具备这些要素才能有效突破阈值,形成破局点,跨越非连续性,进入自增长。 使命可以是企业的战略支点,但是具有第一性原理的使命才真正有效。
第二曲线创新要谨防企业内在组织心智、外在价值网依赖的惯性扼杀第二曲线。 因为起初的第二曲线都是很弱小,按照财务指标很容易被废掉。 最好的办法是CEO直接领导设立独立小机构在企业体系之外单独发展第二曲线。才能从第一曲线成功跨越非连续性进入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创新的过程很大程度需要创始人不断打破基石假设,让奇点下移边界外延,为企业寻找更大的蓝海。破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