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史,建安诗文,个性特征的凸显,情感表现的强烈,对艺术形式美的意识有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魏晋南北朝
建安诗文
显著进步
1.个性特征的凸显 2.情感表现的强烈 3.对艺术形式美的有意识的追求
建安风骨
风格: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大方悲凉的阳刚之气
名词解释:以三曹(操 丕,植)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自己的抒情性。
内容:既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
主要人物:
曹操:1.慷慨悲凉,梗概多气,豪迈奔放,有浓郁的抒情性 2.古直苍凉,古朴自然,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
曹植:代表作:洛神赋 七步诗0 1.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2.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曹丕 代表作:燕歌行
1.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婉约清新风格。如 燕歌行:全诗清次 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2.借战乱抒发苍凉情怀
在文学领域的贡献:1.文学组织工作 2.文学批评工作 3.文学创作
产生背景:社会政治环境因素:1.东汉末年尖锐的社会矛盾2.军阀割据战争中的动荡形势3.三足鼎立后相对安定的社会局面 文人的审美群体性的创作需求:1.曹氏父子影响2.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3.尚悲的审美心理 文学的自身发展与推进:1.文学传统的影响(现实主义 诗经)2.五言诗
正始之音(辞旨渊永,寄托遥深)
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壮志豪情的减少了,政治黑暗,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且与玄理结合
竹林七贤
代表人物
阮籍:
内容:①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 ②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 ③表现饮食、求仙生活
艺术特色:①长于抒情 ②工于比兴 ③精于用典 ④善于曲笔
嵇康
诗风:①清远旷逸②峻切雄健(豪迈雄壮直率)
两晋时期文学特征:①摹拟没有创新②绮靡繁缛的文风③思想内容上儒家思想淡化
陶渊明
思想核心:返自然 抱朴含真 自然之美 深受儒、道两家思想。 有着救世济民的入世精神,对自身人格品质道德的修养追求和追求安逸知足生活的心态。不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既要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诗风:①平淡自然 朴质无华(寻常小事,田园生活) ②浑融完整,意境深远(白描,写意使画面更为生动) ③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谢灵运
诗特:①精工富艳的风格(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 ②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 ③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叙事——写景——说理)
陶VS谢
陶:写意 主观之景 平淡
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一种心境 平淡自然,寓精奇于平淡
谢诗:摹象 客观之景 绮丽
鲜丽清新,精雕细刻能出于自然
齐梁诗坛
永明体
名解:随着声律理论的兴起,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了一种新诗体,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是古体诗向近体诗的一种过渡。
代表人物:沈约,谢眺,王融
梁陈时期(文学宫廷化,贵族化倾向)是对永明体的继承
宫体诗:以萧纲为代表人物,专门描写女子体貌的艳情诗。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较柔靡缓弱,
对后世影响:①开拓了诗歌题材(生活化)②增加了诗的表现内容(用于刻画人物)③继承了永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比较:感情强烈,直抒胸臆/南朝含蓄婉约 北 古朴苍凉、粗犷豪迈/南朝清丽婉约 形式北朝多样:无言四句、七言四句/南朝音律和谐 北朝朴素直率,气盛词质,与南朝民歌的谐音双关,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相异
南北朝小说:①志怪小说(地理博物、鬼神怪异、佛法灵异) ②志人小说(笑话、野史、轶闻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