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职业康复操作规范
大三上职业康复,介入标准是工人首先必须进行医学筛查,工人没有患有任何医学上禁止其参与职业康复训练的疾患等。
编辑于2022-01-10 08:50:38职业康复操作规范
职业康复的介入标准与终止标准
介入标准
• 工人首先必须进行医学筛查;
• 工人没有患有任何医学上禁止其参与职业康复训练的疾患;
可以练
• 工人必须自愿参与训练;
愿意练
• 工人必须被考虑到安全指南和项目说明中;
• 工人必须是有潜力进行职业康复训练的。
会进步
终止标准
• 工人重返工作岗位有稳定的工作表现和令人满意的适应能力;
• 工人达到训练目标;
• 工人拒绝进一步治疗服务;
• 工人不遵守机构里的相关政策;
• 工人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服务,如手术;
• 工人从训练中无法获益(比如:在近期的治疗项目中没有进步);
• 工人无法继续从事之前的工作,需要从其他的机构获得进一步的就业安置服务。
职业康复的服务项目
概论
共计32项
(1)职业康复评估类:18项 (2)职业康复治疗(训练)类:12项 (3)技能培训类:2项
主要内容
评估类项目
后面学习了的
徒手职业能力评定
收集职工主要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身体要求、姿势、工具及重量,从而得出受伤前工作主要的工作力量分级水平(5个级别);然后,根据18个身体要求,评估当前身体功能情况与工作要求的身体功能情况的配对水平。
工作需求分析
工作需求分析通过观察和描述特定工作任务和工作状态,系统地分析某项工作的各种组成,包括该项工作任务需要的躯体功能、智力和性格特征以及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及该项工作任务的工作范畴、程序、机器或工具
工作分析
器械职业能力评定
在徒手职业能力评定的基础上,使用职业康复器械对工伤职工主要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身体要求进行测量,将工伤职工的能力和关键性工作任务配对,评估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
功能性能力评价
收集工伤职工功能受限的信息。对力量、耐力、姿势、灵活性、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等进行标准化评估。根据工作描述所要求的功能水平,用以配对及决定工伤职工能否完整地完成某项工作任务。
功能性能力(躯体功能能力)评估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测评
心理评估
工作模拟评估
通过模拟受伤前或复工后的工作状况和要求,评估职工的工作表现。 工作模拟评估依据工作分析结果设计评估的方法和内容,是功能性能力评估的有效补充。
工作样本
现场工作分析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基本功能、身体能力、心理社会因素 、认知因素、使用的工具和机器,同时描述该项工作的工作环境、危险因素以 及在竞争性工作环境中的压力因素
现场工作能力测评
在真实或现场工作环境中对工伤职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工伤职工的工作能力及工作行为,并确定工伤职工复工需要协助的程度。
现场工作分析
工作岗位人体功效学评估与改良
人体工效学
没有细学但有涉及
就业意愿评估
根据阶段转变模型理论,使用量表测试职工当前的就业心理状态及所处的转变阶段,评估工伤职工的就业意愿。
阶段转变模型将就业意愿分为四个维度
考虑前阶段、考虑阶段、准备阶段和行动阶段 。
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每个准备阶段的特征,设计针对该特征的就业准备介入方法,以推 动工伤职工从考虑前向行动阶段转变。
考虑前阶段的特征为
职工对于今后工作问题根本没有任何意愿。在行为上认为自己被 “强迫”接受治疗和训练,实际上期望改变的是外在的环境或系统,而不是改变自己。
考虑阶段的特征为
职工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考虑一些转变或尝试,但是没有决定或下决心去改变。该阶段工伤职工处于权衡利弊之间,他们可能会考虑是否尽快处理工伤赔偿问题而重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准备阶段
是当职工意图重返工作岗位,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功的行动。职工付出努力去找工作,但是没有符合就业的准则或标准。
行动阶段
是职工有明显的针对问题而进行的行为上的改变,已经准备好去重返工作岗 位,例如,准备面试和投简历,或主动与原单位沟通工作安排的事宜。
评分说明
按照林氏就业意愿量表要求,分别计算考虑前阶段(总分30分)、考 虑阶段(总分20分)、准备阶段(总分20 分)、行动阶段(总分20分)各阶段评 分。各阶段评分为得分除以各阶段总分乘以100%。
工伤职工职业调查
症状放大症评估
腰背功能评佶
疼痛信念评佶
工作压力评佶
工作滿意度评估
职业健康状况评估
工作行为评佶
技能操作评估
训练类项目
职业功能训练
使用仪器或器械模拟对工伤职工进行与职业功能状态相关的训练,含日常生活中与职业相关的各种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用以提高工伤职工职业运动和操作能力
工作能力调试训练
以功能以及工作相关的躯体功能治疗为主,不包括行为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工怍强化训练
定义
工作强化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工伤职工进行结构化和个体化的训练,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重返工作岗位的能力。工作强化通过模拟的或真实的工作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逐渐增强工伤职工的工作适应能力。
侧重点
1. 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劳动和生产能力(如速度、准确性、效率);
2. 安全性(遵守安全法则和使用安全性设备的能力);
3. 身体耐力(耐力、重复性工作的能力);
4. 组织和决策能力。
工作强化训练
以重返工作,解决生产性、安全性、躯体耐力以及工作行为的问题
工怍模拟训练
使用仪器或器械模拟系统,依据工伤职工受伤前或受伤后拟安排的工作岗位的工作环境需求和工作任务目标进行系统的训练,含单个工作任务的训练。用以改善工伤职工工作表现和工作行为的适应性和持久性,提高工伤职工的工作行为意识、重新找回工作者角色。
工作强化
包括work conditioning,work harding, 工作模拟使用训练 ,work behavior
工具使用训练习
针对工伤职工在工具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受限情况,通过工具模拟使用训练,协助工伤职工重新寻找原工作中工具使用的感觉 或重新掌握工具使用技巧,有利于其重新建立“工作者”角色
工作模拟训练
工作行为教育与训练
职前训炼
工伤职工返回工作岗位前,主要针对工伤职工拟重返的 工作岗位进行就职前的工作任务训练。通过训练,帮助工伤职工树立 正确的工作态度、劳动习惯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恢复和 提高工伤职工的职业适应能力,让工伤职工更好地过渡到工作岗位
职业技能再培训
根据工伤职工身体功能及职业性向制定相应的课程,对其进行新工作技术的培训和指导,使工伤职工重新获得一项适合自己体能、身体功能的职业技能,掌握新的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就业准备
职业咨询与指导
设定就业方向及提供可能的就业资源,提高工伤职工在公开就业市场的就业能力。运用标准化或自我评估的测量工具,帮助工伤职工了解自己在职业上的优势和劣势,找到符合自己兴趣与能力的工作 ,协助工伤职工成功就业并维持工作的稳定性。
工作职务调整及再设计
现场工作能力強化
工作安置
体力操作技巧训练
基本工作姿势训练
人体工效学
工作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