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循环
本张思维导图是对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整理,归纳了心肌的生理特性、血管生理、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肌的传导等内容。
医学生看过来!本图归纳了生理学—血液循环的内容,整理了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等知识点。
本张思维导图是归纳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知识点,包括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评定、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血液循环2
心肌生理特性
心肌组织有兴奋性、自侓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基本生理特性
心肌兴奋性
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末期) 意义:保证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细胞兴奋性随动作电位呈周期性变化
期前收缩:由期前兴奋引起的收缩
代偿间歇:心肌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衡量自律性的指标是—兴奋频率—4期除极速度
窦房结为90~100次/分—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
房室结40~60次/分 浦肯野纤维15~40次/分
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是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异位心律
心肌的传导性
心肌传导性—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能力
特点
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称房室延搁
浦肯纤维网传导速度最快
房室延搁特点:使心室在房缩完成后,(心室充分充盈)后才开始收缩以确保射血
心肌的收缩性
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全或无现象
不发生强直收缩
血管生理
一般将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类
血管按功能特点分类
弹性储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可缓冲血压、保持血流连续性
分配血管:指中动脉;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
阻力血管:指小动脉和微动脉;通过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来改变血管口径从而改变血流阻力,可调节组织局部血流量,对维持一定的动脉血压起重要作用
交换血管:指真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容量血管:指静脉(微静脉即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可调节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静脉与同级动脉相比,具有口径大、管壁薄、容量较大的特点,起血液储存库的作用
在体循环总的血流阻力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占9%,小动脉及其分支占16%,微动脉占41%,毛细血管占27%,静脉占7%;即小动脉和微动脉是产生血流阻力的主要部位。
血压
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测压力,通常所指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在所以动静脉血压中,动脉血压最高,中心静脉压最低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概念
收缩压:约在收缩期中期达到最高值
舒张压:在心舒末期降到最低值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
正常青年人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
动脉血压的形成
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血流是连续的
主要条件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心脏射血(必要条件)
外周阻力(必要条件)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维持因素)
影响因素
每搏输出量↑—收缩压大大↑—舒张压↑—脉压↑(主要影响收缩压,且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应每搏量的多少)
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大大↑—脉压↓(主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阻力↑—收缩压↑—舒张压大大↑—脉压↓(主要影响舒张压,且舒张压高低主要反应外周阻力大小)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弹性和可扩张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但老年人发生主动脉和大动脉硬化的同时往往伴有小动脉硬化,因此收缩压升高的同时也伴有舒张压的升高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平均充盈压)—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
心射血能力(反比)
静脉回心血量(反比)
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意义
判断心功能
指导输液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静脉回心血量
等于心输出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及静脉流血阻力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体位改变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微循环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主要功能: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回流到心脏
动-静脉短路:血液从微动脉经过动-静脉吻合支直接流回微静脉 主要功能:有利于散热/保存热量(体温调节)
组织液
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约有0.5%滤过生成组织液,滤出液体90%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约10%进入毛细淋巴管,称为淋巴液
影响组织液生成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充血、瘀血—毛细血管血压↑;肝肾病—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烧伤、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水肿
淋巴回流
癌、手术清除淋巴结—组织液滞留↑—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