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学总论思维导图
中药学、医学考点。本导图涵盖中药学总论的重点要点,系统地介绍了历史、中药产地、 采集、剂量与用法、用药禁忌、性能、炮制、贮藏、配伍等方面要点。
编辑于2019-09-24 02:52:00中药总论
历史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它标志着本草学一新兴分支学科诞生
《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性本草著作
《本草拾遗》提出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分类方法
《本草图经》官修,我国最早版刻本草图谱
北宋药局的出现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中药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规范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食疗:《千金方》《食疗本草》
《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专著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求真》
《中国药学大辞典》
《本草正义》讲义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中药
来源
植物
动物
矿物及其加工品
分类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三品分类法
上品
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可以久服
中品
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
下品
专攻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产地
道地药材
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江南药、西药、藏药
采集
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
植物:全草,叶,花、花粉,果实、种子,根、根茎(块),树皮、根皮
动物
矿物类药材:全年随时
剂量与用法
剂量
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者用量宜小
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者用量宜大
新鲜的动植物药因含水分较多,故用量宜大
干燥的动植物药则用量相对较小
过于苦寒的药物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
药材质优药力充足,用量无须过大
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
汤剂大于入丸散剂
单味药大于复方
主药大于辅药
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者需减少用量;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
新生儿为成人的1/6,5岁以下1/4,6岁以上1/2
新病稍重,久病宜轻;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化瘀通经药时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夏季发汗解表及辛辣药不宜多用,冬季用量可以稍大
夏季苦寒降火药宜重,冬季宜轻
用法
给药途径
口服,皮肤给药,吸入,舌下给药,黏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
应用形式
口服
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
皮肤
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
体腔
栓剂,药条,钉剂
其他
中药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膜剂
汤剂煎煮法
用具
用水
火候
方法
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煎
烊化
泡服
冲服
煎汤代水
服药法
时间
方法
汤剂
丸剂
散剂,粉剂
膏剂
颗粒剂,糖浆剂
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证候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
禁用药
毒性强的药,作用峻猛的药,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
慎用药
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药性辛热的温里药以及性质滑利之品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热性病忌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
寒性病忌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胸痹患者忌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忌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辣助阳之品
黄疸协痛忌动物脂肪忌辛辣烟酒刺激物品
脾胃虚弱忌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肾病水肿忌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
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性能
中药的性能(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四气
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温热属阳
温里散寒
暖肝散结
补火助阳
温阳利水
温经通络
引火归元
回阳救逆
阴寒证
寒凉属阴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滋阴除蒸
泻热通便
清热利尿
清化热痰
清新开窍
凉肝息风
阳热证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寒热错杂,寒热药并用
五味
酸
“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
“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甘
“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
辛
“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咸
“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淡
“能渗,能利”,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涩
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气味合参
气味相同,作用相近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
气同味异,味同气异者,其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则各有不同
升降浮沉
升浮属阳
沉降属阴
影响因素
四气五味
药物的质地轻重
花、叶、皮(,树皮、蝉蜕等)、枝等质轻药多为升浮药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多为沉降药
部分药物具有双向性(川芎、白花蛇等)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炮制
酒制则升
姜炒则散
醋炒则敛
盐炒下行
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配伍
少量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也随之下降;少量沉降与大队升浮药同用,随之上升
病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位在下在里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归经
有的药物只归一经,有的药物归数经
引经药
临床应用时,需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相结合
中药的毒性
中药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
误服伪品
炮制不当
制剂服法不当
配伍不当
炮制
目的
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减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方法
修治
纯净药材
粉碎药材
切制药材
水制
漂洗
浸泡
闷润
喷洒
水飞
火制
炒
清炒法(单炒法)
炒黄(文火)
炒焦(武火)
炒炭(武火)
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炙
煅
煨
水火共制
煮法
蒸发
炖法
燀法
淬法
其他制法
制霜
发酵
发芽
精制
药拌
贮藏
温度、湿度、空气、日光、微生物、虫害、鼠害
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虫蛀、发霉、变色、走油
贮藏与养护方法
干燥养护
冷藏
密封
化学药剂
对抗同贮
气调
配伍
七情
单行
单用一味中药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中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须
是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中药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
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中药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中药为主,另一种中药为辅,两药合用,辅药科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
一种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中药降低或消除
想杀
一种中药能够降低或消除另一种中药原有的毒副作用
相恶
两药合用,一种中药能使另一种中药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
两种中药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阳
阴
常山抗疟、车前子利水、阿胶止血、黄连治痢、麻黄治喘、茵陈利胆退黄、海藻治瘿
“酒为百药之长”:通血脉、行药势、可用作溶剂、也是后世加工炮制药物常用的辅料之一
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预、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