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夏朝、二里头文化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合并、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族(汉族古称),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历史时期。
编辑于2022-01-15 19:59:20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元谋人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群体生活,会用火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居民
流域和地点: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粮食作物:水稻
房屋:干栏式房屋
原始手工业:会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还会雕刻技术,还会使用天然气等 代表:猪纹陶钵
半坡原始居民
流域和地点: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粮食作物:粟
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原始手工业:会制造彩陶 代表:人面鱼纹彩陶盆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的战争叫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与蚩尤的战争叫涿鹿之战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教人们挖井 发明舟车
尧舜禹当上首领的方式是禅让制
禹的贡献:治水有功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夏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启继承王位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公天下指禅让制 家天下指世袭制
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叫做二里头遗址
武王伐纣的战争江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分封制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
分封对象:宗亲、功臣
义爷:进献贡物 服从调兵
形成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意义:拓展朝的统治 加强周王室的权力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甲骨文
含义: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地位
是年代最早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造字特点: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第六课 动摇的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春秋后期农业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春秋时期政治上的表现: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评价诸侯争霸战争
积极影响:促进民族交融
消极影响: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三家分晋是战国开始的标志(三家指韩 赵 魏)
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是长平之战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争有: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是商鞅变法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时间:战国时期
支持者:秦孝公
内容
政治
建立县制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
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 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军事: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
修建时间、国家:战国时期秦国
修建者:李冰
地点:四川成都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成为“天府之国”的美称
第八课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春秋:孔子(创始人 )
思想主张:①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
②主张以德治国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战国:孟子
思想主张:①主张“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战国:荀子
思想主张:①主张实行“礼治”
道家
春秋:老子(创始人 )
思想主张:①无为而治
②顺应自然
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战国:庄子
思想主张:①顺义自然和民心
墨家
战国:墨子
思想主张:①兼爱 非攻
②尚贤
③尚俭
法家
战国:韩非子
思想主张:①提倡依法治国(法治)
②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为秦始皇所采纳)
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或《老子》) 孔子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对孔子的评价: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百家争鸣的影响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秦灭六国
①时间:公元前221年
②最先灭韩 最后灭齐
③秦朝定都咸阳
④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②在中央设立丞相(掌管行政) 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事务)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政策
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衡量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
修建长城(西起临姚 东到辽东)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
秦暴政的表现
①徭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罚残酷
④焚书坑儒(思想文化专制)
⑤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者:陈胜 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政权:张楚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将秦军主力歼灭的是巨鹿之战
领导者:项羽
相关成语:破釜成舟
秦灭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秦暴政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象棋里的楚河汉界与历史上什么事件有关: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的性质是争霸战争
西汉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定都:长安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汉初实行什么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属于道家思想)
措施:①兵皆罢归家
②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社会状况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出现“文景之治”(盛世局面)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接受主父偃推恩令的建义 (作用:消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铸五铢钱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意义: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为监视周部内的地方官史、豪强及其子弟 汉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
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目的相同:都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建立
时间:25年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定都:洛阳
东汉时期的盛世局面叫做光武中兴
东汉后期的特点:外戚和臣官交替专权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指古罗马)
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一事件有关系:张骞出使西域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是班超 与班超有关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头,投笔从戎
西汉时期,出现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中药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东汉时期张仲景 被称为“医圣”贡献是《伤寒杂病论》
东汉名医华佗 贡献:针灸、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骚知离骚”的是《史记》
作者:司马迁
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体裁:记传体通史
内容:讲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东汉末年产生的本土宗教是道教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点: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曹操挟天子从令诸侯的“矢子” 汉献帝
官渡之战:曹操 袁绍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三国时期与台湾的交往情况: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西晋灭亡的原因
统治腐败(根本)
五胡内迁
八王之乱
西晋时期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东晋政治局面的写照“王与马,共天下 ”
南朝指的是宋齐梁陈 都城都在建康 疆城最大的是宋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定都在南京的政权分别是吴-东晋-宋-齐-梁-陈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北方汉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中国古代四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前)202 巨鹿急;200 官渡行;208 赤壁滩;383 淝水边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
①494年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南北祖冲之贡献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
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笔势“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是对东晋王羲之的称赞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 宗教画占主要地位 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最著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山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与佛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