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案例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案例-杨剑云的思维导图,理论+案例演练和讲评. CBT是一种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治疗手段,证据最充分、证明有效的心理疗法,也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心理疗法。
编辑于2022-01-15 20:57:44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案例-杨剑云
第一章 - 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第1节 - 认知行为治疗学派
B.F. Skinner 行为疗法
强化reinforcement 惩罚 punishment
Albert Ellis 理性情绪疗法
非理性思想 Irrational beliefs
Aaron Beck 认知疗法
认知偏差 Cognitive distortion
第2节 - 基本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 A-B-C-D-E 模式”
A → B → C ↑ D → E A (Active event): 压力事件; B (Beliefs): 负面信念; C (Consequences): 负面情绪结果; D (Dispute): 认知介入(辩论、反思); E (Effects): 新情绪和行为结果。
第3节 - 高级模式
Judith S. Beck (2011)
核心信念
指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所持有的特殊的基本信念。 深层认知层面 幼年期开始发展 遇压力或危机时被引发 两大核心信念:无助 和 不讨人喜欢
中介信念
基于核心信念而发展形成,面对特定情境时,产生负面的、不良的假设和规则 Dysfunctional rules and assumptions
自动化思想
妄下判断 Arbitrary inference 诿过于己 Personalization 选择性选取 Selective abstraction 以偏概全 Over-generalization 非黑即白 Dichotomous thinking 夸大和贬低 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感情用事 Emotional reasoing ”应该/必须“句子 Should/ must statement 以他人评价衡量自我价值 Externalization of self-worth 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 完全控制 Control fallacy
第4节 - 治疗特点
1.主动引导的治疗风格 → 完成个案概念化 case conceptualization
2.与受助者合作的治疗关系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3.目标取向 Goal-directed
4.结构和有时限 Structured and time limited
5.检查和改变负面思想
6.多元化介入技巧
7.教导受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第5节 - 如何应用在华人社会
1.华人尊重权威、接受主动引导,仍需建立合作关系;
2.将概念东方化,如:认知偏差→思想陷阱;中介信念→偏执思想;核心信念→自我信念;
3.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工具,如:认知概念图、思想记录等;
4.认识到孝顺和服从父母受背景环境的影响,明确改变信念不等于不孝顺父母;
5. 应用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思想,如:阴阳理论(阳光面和阴暗面)、正反相生(物极必反)。
第6节 - 三大介入法
1.认知层面介入法
引导思想 思想记录 行为实验 重新归因 去灾难化 挑战二分思想 理性情绪的角色扮演 成本效益分析
2.情绪层面介入法
描述情绪反应 呼吸和放松 引导意向松弛 认知彩排 系统减敏法 分散注意力 重新专注 正念
3.行为层面介入法
活动重新调度 技能培训:角色扮演、教练 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级任务分配 暴露疗法 适当的应付技巧 家庭作业
第二章 - 改善抑郁症
第1节 - 抑郁症简介
DSM-V 两周内同时出现5项或更多症状 表现:思想、行为、情绪和生理症状
第2节 -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三角
抑郁症患者对自己、世界和未来的认知评价都是负面 属于自动化思想,受认知偏差的影响,也受核心信念和中介信念的影响。
认知偏差
诿过于己 灾难化 非黑即白 以偏概全 必须 读心术 Mind reading 无根据主观判断 Jump to conclusion 自我责备 Self-blaming 夸大贬低 Magnification
核心信念和中介信念
核心信念:自己无用、不被别人喜爱、会失去一切等; 中介信念:不良假设(做什么都失败)、不良好规则(我要入读精英班,父母才会欣赏我)。
抑郁症认知概念图 p.28
第3节、第4节、第5节 - 个案工作实例
第三章 - 厌食症、惧学症和病态赌徒的治疗
第一节 - 厌食症 Anorexia
中国人正常BIM=18-23kg/㎡ 厌食症患者BIM<17.5kg/㎡
异食癖 Pica
暴饮暴食症 Binge eating disorder
神经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神经性厌食症 Anorexia nervosa
回避/限制摄取饮食疾患 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
负面核心信念和认知偏差包括: 非黑即白:因为我不能控制我的饮食,所以我彻底失败; 妄下判断:所有胖的人都不受欢迎,都是失败者; 情绪上的判断:我觉得我该减肥了; 自我关联:不论我走到哪,别人都盯着我,因为我异常的肥胖。
第二节 - 惧学症 School phobia
DSM-V中无该名称,被认为惧学的现象会出现在任何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或青少年身上,因此惧学是一个行为表现。
负面核心信念
我犯错了、我应该这样做、我很无用; 我不信任自己、我不相信别人; 我不受欢迎、我要成为完美的人。
负面认知偏差
妄下判断 诿过于己 以偏概全 灾难化 应该句子 必须句子 完美主义
第三节 - 病态赌徒
DSM-V中,属于成瘾行为
负面核心信念
我是失败者; 我不能控制; 我不受欢迎。
负面认知偏差
我对赌博活动很了解; 我运气好,就算赌输,也只是一时的。
第四章 - 妄念/妄想症 Delusion
第一节 - 妄念简介 Delusion
妄念指受助者“对外界所坚持的错误false / 怪异abnormal belief信念,即使不被社会每一个人所接受,被现实证据否定,仍被坚持。”
第二节 - 妄念的认知模式
思考偏差 Reasoning bias
自我关联 egocentric bias: 将外界不相关的事和行为归因为与自己相关; 归因于外界 externalizing bias: 将自己内在感觉或精神病症状归因于外界人或物; 归因于动机 internationalizing bias: 将别人的行为赋予敌对或友善的动机; 确认偏差 confirmation bias: 选择性的选取巧合事件,以支持自己的妄念。
认知偏差 Cognitive distortion
选择性选取 非黑即白 妄下判断 灾难化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方法
1.良好的合作关系:接纳、支持、合作。
2.评估阶段:引导式探讨 guided discovery 包括 ①妄念的内容;②残余症状的出现次数、时间、地点和持久程度;③引发残余症状的处景;④病发前残余症状的相关信念;⑤相关的认知偏差;⑥残余症状对生活的影响;⑦受助者对妄念的观感Beliefs、情绪反应、应付方法。
3.然后完成有关受助者认知分析图 cognitive conceptualization
4.介入阶段:优先处理对受助者影响范围较少,在确信程度、全神贯注和对生活影响较少的妄念作为优先处理对象。
5.介入技巧: ①引导式讨论; ②行为实验:指在受助者个人生活经验范围内,收集相关资料,来直接验证他所持有的思想、假设、规则和信念; ③正常化技巧; ④应付技巧:用于处理妄念引发的负面情绪,如停止思想、分散注意力、再专注、自我提醒和鼓励等。
第三节、第四节 - 个案工作实例
第五章 - 灵性认知行为治疗
第一节 - 灵性与精神健康 Spirituality
灵性指个人对超越的神或上帝的主观和个人经验。
第二节 - 灵性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传统CBT介入法
引导发现
认知重建
行为实验
灵性介入法 Spiritual interventions
认知介入法
讨论灵性信念
参阅宗教经典著作
心灵对峙 Spiritual confrontation
写作灵性日记 diary
阅读灵性的著作和见证 exploring spiritual experience of others
情绪介入法
祈祷 Pray
冥想 Meditation
正念 Mindfulness
唱圣歌
精神意象 Spiritual imagery
宽恕 Forgiveness
行为介入法
鼓励灵性/宗教实践
示范灵性价值和实践
接受牧师祝福
放弃不健康行为
参与慈善服务
第三节 - 个案工作实例
第六章 - 自我污名:内化负面观点与偏见
第一节 - 自我污名简介
社会污名 Social stigma
自我污名 Self-stigma
社会污名造成精神病患者认同和内化了其负面观点和信念,并引致自我污名。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自我污名
儒家思想:精神病患者被视为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耻辱"。
集体主义中照顾者会受社会污名的影响,进而对病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和批评,病患者会由于需要家庭的财政支持而被视为“依赖“,导致患者自身认同这种观点,产生自我污名。
命运fate:患者相信精神病是”命运/上天的安排“,进而认命,产生无助感,失去希望。
第二节 - 自我污名的认知模式
社会定型的认识
我知道社会人士认为精神病患者不能在工作中有好的表现。
社会定型的认同
我同意精神病患者不能在工作中有好的表现。
自我内化
我相信自己的工作表现不够好!
自尊感降低
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第三节 - 认知行为治疗小组抗自我污名 p.202
第七章 - 积极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践
第一节 - 积极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概念
在传统CBT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正面元素,加强协助个人寻找人生中的正面经验,以建立更积极的信念和自我评述,从而逐步培养正面情绪和积极行为。
与传统CBT的差异
1.问题导向 → 优势导向 strength based
2. 融入”全人系统化概念 Whole-person systemic approach“。
积极拓宽个人的不同领域认知层面,使个人能比较全面及整合的思维方式理解自己与人事物理。 例:POET思维模式。
3. 注重治疗关系的平衡,辅导员”积极无为的介入 non-directive positive intervention“。
中国人负面信念
中国人多将个人问题归因于外界,如命运、运气。多寻求民间方术堪舆之士指点迷津。
负面信念大致分为三个范畴:个人责任、个人安全、个人决定。
第二节 - 积极认知行为治疗法
建立合作目标及治疗关系
辅导关系
积极聆听
①建立关系
②建立信任
③求同存异
④协助案主表达
⑤协助案主理解其感受
⑥收集资料
⑦建立治疗关系
⑧协助案主承担责任
尊重与接纳
建立稳定情绪
认知行为检视
帮助案主认识CBT基本模式(A-B-C Model),使其明白思想、情感、行为和非自主生理反应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 积极认知重组研习——龟兔赛跑的启迪(POET的应用)
POET认知重组模式(Positive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Place & Situation 易地
如果换了别的处境,别人会对你有什么不同的评价? 你对自己有何新的想法?
Other Perspective 易人
如果换了别的人物,例如朋友或家人,他们会对你有什么不同的评价? 你对自己有何新的想法?
Alternate Event 易事
如果换了别的成功事件,别人对你有什么不同的评价? 你对自己有何新的想法?
Time 易时
如果换了别的时间,比如5年后,当时的你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同的评价? 你对自己有何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