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维导图,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中国革命新道路等内容。
编辑于2022-01-19 09:52:22近代史纲要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
剥削者
地主(建国前只消灭地主)
富农
政治:皇权至上
社会结构:族权(基层)+政权(上层)
文化思想:儒释道,儒核心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鸦)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条约
南京条约——英
虎门条约——英
望厦条约——美
黄埔条约——法
主权
领土完整
领海主权
司法主权
关税主权
后果
1. 社会性质(国情)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正式沦为)
半殖民地
丧失主权
没有完全丧失
半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瓦解(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西方列强不愿意中国独立资本主义国家
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是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
封建势力成为压迫、奴役的统治支柱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障碍
民族资本主义缓慢软弱
地区经、政、文极不平衡(国情)
人民农民贫困化、破产,无政治权利
阶级关系变化
地主
农民
无产阶级(工人)
中国资产阶级
买办——勾结帝国
官僚资本——勾结封建
民族资本家
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小有资产自食其力
2. 社会矛盾变化
3. 开始了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帝——中华民族
封——人民大众
(近代以来)历史任务
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强民富
反抗斗争
人民群众反抗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第一次反侵略
爱国官兵反抗
鸦片战争时期
关天培
陈化成
海龄
甲午战争时期
邓世昌
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甲午)
英国
印度——西藏
缅甸——云南
法国
越南——广西
俄罗斯
中亚——新疆
日本
琉球——台湾
中日甲午战争
瓜分达到高潮
民族意识觉醒
马关条约
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
俄、德、法 干涉还辽东
瓜分中国 破产
帝国主义列强相互矛盾、制约
分不平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
局限
笼统排外主义
蒙受封建统治者蒙骗
迷信、落后倾向
作用
粉碎帝国主义瓜分阴谋斗争中重大历史作用
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
社会制度腐败
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第一人《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学西方政治经济学说
严复《救亡决论》,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振兴中华”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各阶层的探索
农民:太平天国
原因
加重了对农民的赋税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流民出现)
洪秀全 广西桂平金田起义 拜上帝教
反清政府的正义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
纲领性文件
平均分配土地
进步
起义农民提出,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局限
小生产者狭隘眼界
空想性质
未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
提倡资本主义劳动雇佣制
资本主义色彩方案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意义
打击封建
农民战争早高峰
冲击儒家经典正统权威
打击外国侵略
19c中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规模最大印象最深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阶级局限性,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没有完整正确的纲领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自身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体团结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没正确对待儒学
对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纲领反封不反帝)
农民阶级局限性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原因
购买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根因)
加强海防、边防,发展政经军实力
纲领
“中体(制度)西用(技术)”
洋务事业
近代企业
军用
民用
新式海陆军
北洋水师
新式学堂
翻译
工艺
军事
学技术不学制度
历史作用
早期工业,民族资本主义
新知识,打开眼界
风气、价值观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失败(甲午战争)
封建性(阶级局限性)
对外国依赖性(购买洋枪洋炮
企业管理腐朽性
封建阶级局限性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
原因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甲午海战后新的民族觉醒
救国、维新的共识
活动
“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办学会
设学堂
办报纸
论战(维新与守旧(洋务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中国第一次正面交锋
百日维新
政治:改革行政机构
经济:奖励农工商,开办实业,发明创造
军事:裁旧军,改新军
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
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局限性:温和的改良方案
结果:戊戌六君子遭杀、除京师大学堂其余都被废除
意义
失败原因
维新派自身局限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精英改良)
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
教训:改良行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派局限性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辛丑条约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
清末新政破产
正式废除科举
“预备仿行宪政”
《钦定宪法大纲》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精英阶层)
活动
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暴力革命道路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全国性政党 中国同盟会 《民报》机关报
同盟会纲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概括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追求独立,民族独立国家
民族主义局限性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反封不彻底,导致辛亥革命后反扑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
民权主义局限性
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难以得到保证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现有地价物归原主,革命后增加规国家
民生主义局限性
仅限精英阶层,没有将土地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难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革命和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意义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式发展
原因
不反帝,反封不彻底
局限精英阶层
不分地给农民
辛亥革命斗争
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
影响最大:同盟会广州起义(黄花岗)
共进会、文学社联合起义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建立
1912孙中山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人员组成
政策制定,代表...,符合广大中国人民
“临时”,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进步:革命、民主、废除封建,宪政史重要意义
局限:
企图通过承认条约和外债,换取列强承认
没有提出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措施
维护封建土地制度,官僚、地主土地和财产
历史意义
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纲领上不反帝,结果反帝)
思想解放
社会经济、思想、社会风俗变化
打击帝国主义,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深刻社会变革拉开序幕
封建军阀专制
让临时大总统
没有遵守所有条件
北洋政府即中华民国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
地方性农业经济
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剥削
挽救
宋教仁(中国国民党第一任主席)被暗杀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
袁世凯复辟帝制
孙中山又回国,云南护国运动
段祺瑞继位,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孙中山又回国,护法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教训
评价
“振兴中华”口号,民主革命先行者
护法运动失败标志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原因教训
客观根本:帝国主义时代,两半社会中国,国际国内环境下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资产阶级 阶级局限性(主观根本)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革命政党,作为团结核心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软弱性妥协性
中共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播
新文化运动1915 陈独秀《青年》杂志
爱国民主主义者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新青年》+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白话文等
口号:民主和科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进步
空前的深刻思想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局限
不能提供思想武器认识中国,改造中国
少数人呐喊,精英运动路线
领导人没有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
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身解放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推动社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新的革命方法:工人、农民、士兵群众广泛发动
李大钊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五四运动前只有个别人物
1919五四运动
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火索)
一战战胜国
1919.6.5上海工人声援学生,自动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运动主力学生变工人
运动中心北京到上海
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五四运动胜利
新特点
表现反帝反封建彻底性
真正的群众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 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一部分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意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共成立做思想干部准备
为新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构成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南陈北李
五四运动左翼骨干(毛、周
中国同盟会会员
思想特点
重视马义基本理论,坚持马义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与第二国际(和平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从中国实际出发
知识分子应该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马义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广泛
各级党组织(党小组
1920 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上海
工作
加强马义研究宣传
在工人中宣传组织
建立社义青年团
进行建党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中国共产党
历史必然
中国很惨,为改变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们都不行:旧式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维新运动学习西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中国发展进步客观上需要我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力量
1921.7.23
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召开,确定党名“中国共产党”
反资纲领
历史特点
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破产之后
中国工人阶级帝国主义者、封建势力、本国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坚定的革命性
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工人阶级人数少、年轻。小资出生党员多,新生中共不能受到小资思想影响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两半国家
伟大意义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有了领导核心
踏上光明道路
开启历史征程
三个深刻改变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社义
中国人民和民族的命运
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中共二大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群众路线革命方法
发动工农运动
香港海员罢工
非中共领导,参与
京汉铁路工人
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安源路矿工人
取得完全胜利
开滦五矿工人
省港大罢工
时间最长
萧山县衙前村 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现存势力
中共(上海
国民党(护国运动失败,广州
合作
北洋政府(实际控制者
条件
“打倒列强,除军阀”全国人民强烈愿望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联俄政策确立
中共三大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1923国民党一大
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大革命
中共作用
反帝反军口号中共提出
国共合作倡导者
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组织者
推动了国民革命军建设,加强了政治工作
意义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四一二、七一五)
打击帝国,推翻北洋军阀
教育锻炼了各革命阶级,为土地 革命提供了群众基础
提高了中共在全国的政治威望
失败原因
(客观)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不善于将马义原理与中实结合
要善于结合
大革命后期陈独秀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农民群众、小资、民资、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要建立广泛统一战线
领导权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情况,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切实际的领导
大革命失败与土地革命兴起
现存势力
北洋军阀基本没有了
国民党北伐战争胜利,控制全国,首都南京
共产党(转入地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张学良 东北易帜(标志)
蒋、汪叛变革命,不再代表。。。
仍然是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与北洋军阀无本质区别
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封建
中国革命的性质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1927三件大事
部队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暴动
召集会议,新时期方针政策
八七会议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赖资产阶级)
确定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明确土地革命是资阶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南昌起义(建军)、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毛泽东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
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
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
《反对本本主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古田会议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什么工作都要做)
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武装,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特质。
土地革命
《井冈山土地法》
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没收一切土地)
《六国土地法》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 较完整的 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土地法令、劳动法
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主席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战争挫折
第一次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左倾教条主义
1. 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2. 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3. 土地革命问题上,打击富农主张
4. 军事斗争问题上,进攻中冒险,防守中保守,退却中逃跑
5. 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宗派主义+“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犯错原因
八七会议后党内浓厚的左倾情绪
共产国际瞎指挥
不善于结合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后
政治问题:瓦窑堡会议
思想问题:延安整风运动
毛泽东中央领导地位
挽救
悠关的转折点,政治上走向成熟
长征胜利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决了政治路线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
科学阐明了马义思想路线
抗日战争理论问题
阶段
1931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起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率先抗日
华北事变,扶持傀儡政权
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不要打了,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
中华民族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瓦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批判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具体政策,“人民共和国”代替”工农共和国“
《实践论》《矛盾论》
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科学阐明了马义思想路线
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工、农、小资、民资、亲英美大地主大资
国共双方政权有军队合作
没有共同纲领,临时协商解决
抗日战争
1937卢沟桥事变-1938广州、武汉失守
中国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其它都失败
原因
客:敌我力量差距
主:片面抗战路线
1938广州、武汉失守-1941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国民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1942美、英、苏、中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家宣言》
战略反攻
共产党抗日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
洛川会议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
人民战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日占区独立自主游击战,国统区群众运动
《论持久战》
强国弱国对比
正义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
战略防御、相持、反攻
平型关大捷
敌后战场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地位
相持阶段的主要抗日作战方式
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独立自主原则基础上
瓦窑堡会议,发展进步、争取中间、孤立顽固(既联合,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
大后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政治: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中间派
经济: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文化: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
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
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
宪政运动,批评国民党一党专政
《光明报》
中共参政员提出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最终确立: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占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揭示了两半社会性质和特征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原因
阐明了中国革命运动包括 民主主义革命 和 社会主义革命 两个阶段
阐明了纲领
总结了经验,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延安整风运动
《改造我们的学习》
党的高级干部
主观主义学风问题
思想方法
对马义态度
工作态度
反主观主义
左右倾错误思想根源
理论脱离实际,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教条主义(重点,王明的为代表)和经验主义
《整顿党的作风》
全体党员
宗派主义党风问题
《反对党八股》
全体党员
党八股文风问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党共识
中共七大
马义结合中国实际的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9.3抗日战争胜利
波茨坦公告:台湾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标志)
地位
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伟大精神
原因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关键
推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相对于国民党片面抗战)
抗战、团结、进步,维护团结大局
全民族抗战 重要法宝
国际支持
意义
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粉碎日本军国主义阴谋,捍卫了主权、领土完整,洗刷了近代以来抵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世界人民尊敬,崇高民族声誉
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
国际国内局势
美苏帝国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对立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企图控制中国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中共“和平、民主、团结”双方签署《政府与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基本方针,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老政治协商会议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人士
五项协议: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
国民党发动内战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国性内战
蒋介石有美国支持,但是我们有民众支持(长期)
胜利发展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转折点 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消灭
战略决战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
广大农民群众各种方法使地主阶级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
绝不侵犯中农土地
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
地主要动,废除封建剥削
资本家不能动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耕者有其田
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根基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国民党统治区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原因
官员贪污腐败
反人民内战政策
征收苛重的捐税
恶性通货膨胀
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民不聊生
运动
一二·一运动
一二·三零运动
五二零运动
下关惨案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对时局的意见》
一点八党制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政治上英美民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控
经济上改良资本主义,但不准官僚买办资本家操控
原因
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民资经济特点决定了它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人民政协
全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途径
两个务必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艰苦奋斗
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
对待民资:有利的还得用,有害的不能留,不能充当领导者
新政协,三大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革命发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民众基础
有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革命胜利的经验
统一战线
劳动者
工农
城市小资
领导权
非劳动者
民资
武装斗争
农民战争
党的建设
反帝反封基本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现代史阶段
1949-1956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反帝成功了
反封成功了
国家基本统一
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伟大意义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 基本 的胜利,标志着两半社会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近代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基本 完成,为第二项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富强繁荣、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我国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治: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经济:国营经济领导下的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性质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文化:民族、科学、大众
七届二中全会
还存在两种基本矛盾
新中国同帝国主义
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949-1953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新的解放区进行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保存富农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恢复国民经济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抗美援朝
加强党自身建设
三反(党政军机关)
贪污
浪费
官僚
五反(不法资本家)
行贿
偷漏税
盗窃国家财产
偷工减料
盗窃经济情报
1953-1956
准备
没收官僚资本
民主革命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三大改造(反资反私社会主义革命)
一化三改
先化后改
边化边改
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彻底完成,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国民经济恢复初步发展,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比较强大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工业发展,农业支撑工业
国际环境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一五期间工业化成就
钢铁
大桥
公路
三大改造内容
农业
互助组
萌芽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半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自愿互利原则
是否增产作为是否办好的标准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萌芽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半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全
资本主义工商业
背景
赎买政策
两面性
剥削工人取得利益
愿意拥护宪法、接受改造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萌芽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四马分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半
“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
全
特点
逐步、有偿
工作安排
不剥夺选举权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1976初步探索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国情变了
两个问题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毛泽东 提出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国情: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补充
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一点资本主义
《论十大关系》
调动一切国内外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服务
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敌人还有,还要抓,但内部矛盾要作为政治主题
政治思想
物质利益
科学文化
共产党和民主党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六又政治局面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201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又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冲破“两个凡是”
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宣言书
197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确立毛泽东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为核心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南方谈话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发展才是硬道理”重要论断
“三个有利于”重要标准
2012至今
忻口战役
看书
国情——矛盾——任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