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牙种植术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执业医师第四单元牙种植术思维导图,包括种植体的分类、生物学基础、牙种植手术、效果评估四部分内容。
口腔颌面部感染知识总结,包括他的解剖整理特点与感染的关系、常见致病菌、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口腔执业医师第三单元牙及牙槽外科思维导图,包括牙拔除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步骤、各类牙的拔除术、牙根拔除术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四单元 牙种植术
第一节概论
种植体的分类
按植入部位
骨内种植体
应用最多
骨膜下种植体
黏膜内种植体
穿颌种植体
下颌支支架种植体
按手术方式
一段式
两段式
按结构分类
种植材料
金属类
钛及钛合金(目前应用最广)
陶瓷类
氧化陶瓷,羟基磷灰石陶瓷
碳素类
碳素玻璃
按不同外形
叶状
螺旋状
桶状
柱状
根形
第二节生物学基础
一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
1纤维骨性结合
失败
2骨结合
第一阶段
形成适应层
第二阶段
术后一个月为组织破坏与增生同时发生的修复期,钻骨切削引起的骨损伤多成为松动原因
第三阶段
术后3个月,先胶原纤维形成,然后形成网状纤维结构,完成骨结合
骨结合状态的确认
1临床检查种植体无松动,清脆的声音,无疼痛
2x线 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贴合无透射间隙
3骨细胞成熟包绕界面无结缔组织
二种植体与牙龈软组织间的界面
上皮细胞粘附再种植体表面而形成生物学封闭,又称袖口
生物学宽度
附着在天然牙或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上的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的长度总和。
数值
(结缔组织附着1.07mm)+(0.97mm上皮附着)=2.04mm
作用
阻止上皮组织向根房迁移,保持植体周围软组织稳定
牙龈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在细胞膜合钛氧化膜之间形成半桥粒
种植体接龈部分(基台)的物质表面微形态
光洁,若粗糙则易产生菌斑合附着结石,引起龈炎,破坏生物封闭
三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
1手术创伤
产热不能超过47度,骨钻钻孔速度不能超过2000r\min
2患者的自身条件
3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4种植体的外形设计
5种植体的应力分布
6种植体的早期负载
四颌骨质量分为4个级别
二级和三级骨比较好
第三节牙种植手术
一适应症
1部分缺失,邻牙不能做基牙
2游离缺失
3无牙颌不能用传统义齿修复者
二禁忌症
全身不能耐受,严重糖尿病,精神病患者,局部口腔内有急慢性炎症,颌骨内良,恶性肿瘤,磨牙症。
三治疗程序
两段分次法
第一期手术
种植体固定钉植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内
第二期手术
时间
一期后3-4个月(上4下3)
过程
安装龈衔接的愈合基台
二期手术后14-30天可取模制作义齿
复查
第一年每隔三个月
以后每年至少两次
种植体一般植入骨下0.5-1mm,牙龈厚度一般3-4mm,基台露出牙龈水平上方1-2mm,所以一般情况高度5的愈合基台最常用。
四原则及并发症
原则
1微创,骨床温度不超过47度
2表面无污染
血渍不是污染物
3早期稳定性
35N。cm
4愈合无干扰
>35N.cm
5受植区的要求:缺牙间隙的近远中径至少6mm,颌龈距离至少7mm
种植体唇颊,舌腭侧骨质之间——厚度不能少于1.5mm
种植体之间——不能少于3mm
种植牙与天然牙之间——不能少于2mm
种植体末端距离上颌窦底——不能少于1-2mm
种植体末端距离下颌管或颏孔——不少于2mm
一般种植体长度——不应少于8-10mm
上颌窦提升
外提升
都嵴距不足3mm,术后8个月种植
内提升
窦底剩余骨>5mm,需提升高度<5mm
窦脊距不足3mm,术后8个月种植
窦低剩余骨>5MM,需提升高度<5MM
并发症
创口裂开
原因:缝合过紧或过松
处理:应及时清创,再次缝合
出血
原因:术后压迫不够导致
处理:充分压迫,术后早期冷敷,晚期热敷
下唇麻木
原因;术中损伤刻神经或下牙槽神经
处理:前者多可恢复,后者应去除种植体,避开神经重新植入
窦底黏膜穿通
原因:由于骨量不足,窦低到骨面不足10mm
处理:应及时去除种植体
感染
原因:未严格无菌操作
处理:抗炎
牙龈炎
原因:口腔卫生不良或清洁方法不当
牙龈增生
原因:由于基台穿龈过少或与桥架连接不良所致
进行性边缘性骨吸收
原因:多发生在种植体颈部的骨组织,与牙龈炎,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应力过于集中以及种植体机械折断长时间未纠正有关
种植体创伤
原因:种植体义齿别意外撞击
种植体机械损伤
原因:主要因机械因素或应力分布不合理所致
第四节效果评估
1995年中华口腔医学会
功能好
无麻木,疼痛等不适
自我感觉良好
种植体周围x线无投射区
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
种植体不松动
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
龈炎可控制(可以有龈炎)
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
美观
咀嚼效率大于70%
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1986年瑞典
种植体负荷1年后,垂直骨吸收小于0.2mm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