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0目标
“十四五”规划及2030远景目标纲要涉及医药、医疗、生物、卫生、医药、药品、健康行业信息,需要的可以看看。
编辑于2022-01-22 15:33:52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0目标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章发展环境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4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
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脑认知原理解析,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脑重大疾病机理与干预研究,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类脑计算与脑机融合技术研发。
基因与生物技术
基因组学研究应用,遗传细胞和遗传育种、合成生物、生物药等技术创新,创新疫苗、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等研发,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重大新品种创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临床医学与健康
癌症和心脑血管、呼吸、代谢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研发,再生医学、微生物组、新型治疗等前沿技术研发,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等。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8章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
突破腔镜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机等核心技术,研制高端影像、放射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发展脑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产品,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提质升级。研发重大传染性疾病所需疫苗,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特效药。加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
高端新材料
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应用,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
9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12章畅通国内大循环
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和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推动供需协调匹配。
13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相关业务开放。
14章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15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物联网
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产业。
人工智能
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进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16章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
18章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框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
智慧医疗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推广远程医疗,推进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等应用。运用大数据提升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行为的监管能力。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章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网络交易、旅游、广告、中介、物业等的监管,强化要素市场交易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3章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强化农业气象服务。
24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推进县域内教师医生交流轮岗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28章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券通兑通用、产业园区和科研平台合作共建。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
优化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和功能,支持三级医院和高等院校在大中城市布局,
29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现代社区培育
完善社区养老托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物流配送、便民商超、家政物业等服务网络和线上平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
县城补短板
推进县城、县级市城区及特大镇补短板,完善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养老中心、幼儿园、市政管网、市政交通、停车场、充电桩、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产业平台配套设施。高质量完成120个县城补短板示范任务。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1章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优化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32章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
33章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
深化与沿海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科学研究和海上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深海战略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61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支持澳门发展中医药研发制造、特色金融、高新技术和会展商贸等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62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促进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57章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空天、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54章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
严防严控药品安全风险,构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电子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药品全过程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稳步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
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完善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控应急预案制度,健全重大生物安全事件信息统一发布机制。
加强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
统筹布局生物安全基础设施,构建国家生物数据中心体系,加强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
强化生物安全资源监管,制定完善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目录,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风险评估机制。
推进生物安全法实施。加强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生物安全国际规则制定。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46章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围绕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领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明确国家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标准水平城乡区域间衔接平衡。
47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扩大政府购买基层教育、医疗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规模。
49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专项救助制度,完善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离退休军人和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收治休养制度,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提升优抚医院、光荣院、军供站等建设服务水平。
50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减少儿童死亡和严重出生缺陷发生,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保障妇女享有卫生健康服务,完善宫颈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
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
精神卫生福利设施
在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地区建设100个左右精神卫生福利设施,为困难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集中养护、康复服务。
51章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推动就业社保、养老托育、扶残助残、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物流商超、治安执法、纠纷调处、心理援助等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4章健康中国建设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
疾病预防控制
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期项目,依托现有疾控机构建设15个左右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升级改造20个左右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20个左右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
国家医学中心
加强国家心血管、呼吸、肿瘤、创伤、儿科等医学中心建设。聚焦重大病种,打造若干引领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医学中心和医学创新转化中心。
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区域医疗中心
支持高水平医疗机构在外出就医多、医疗资源薄弱的省份建设一批区域医疗中心,建成河北、河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云南、新疆等区域医疗中心。
县级医院
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县级医院发展,力争新增500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大型公共建筑预设平疫结合改造接口。
筑牢口岸防疫防线。加强公共卫生学院和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
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加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
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
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
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
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推动医师多机构执业。
稳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
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
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
扎实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经办服务水平。
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发展
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
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
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
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
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建设体育强国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新建、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建设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和体育健身步道建设。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强化病媒生物防制。
45章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养老机构服务提升
支持300个左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机构、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支持城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设施。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41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合作,建设健康丝绸之路。
42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深化对外援助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对外援助布局,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绿色发展、减贫、人力资源开发、紧急人道主义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7章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加强外来物种管控。
38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加快建设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健全县域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39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开展石化、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改造
医废危废处置和固废综合利用
补齐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短板,建设国家和6个区域性危废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个区域性特殊危废集中处置中心。以尾矿和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开展10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