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基础(心理学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第三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简要概括,本小节考察内容较多,小知识点较多。希望本思维导图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2-02-03 10:43:45教育基础(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产生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心理学独立宣言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内省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行为主义的兴起成发展史上“第一次革命”
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整体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意识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精神分析法(费洛伊德)—提出潜意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重视人的价值
现代认知学派(奈瑟、皮亚杰)—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心理学成为独立学派。认知心理学被称“第二次革命”
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本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注意
注意的概念
选择功能(最基本)
保持功能(维持在意识中)
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无目的、无意志努力)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性、新异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个人需要、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兴趣、个体的知识经验、期待等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1目的与任务。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2间接兴趣。稳定的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中药调剂
3活动组织。合理组织有关活动有利于有意注意
4人格。一个人具有认真负责、吃苦耐劳、顽强坚毅人格特征的人,易于使自己注意服从于目前的目的
5排出内外因素的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有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出干扰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意志努力)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动中)
注意的转移(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中)
注意的起伏
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
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避免与控制分心
感觉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知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运动觉(关节肌肉的感觉)、平衡觉(姿势感觉)】
感觉的一般规律
感觉性(感觉能力、感觉的灵敏程度)
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无-有)
差别感觉阈限(有-有)
感觉性的变化规律
感觉适应
暗适应(强-弱)
明适应(弱-强)
感觉对比
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物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
知觉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
整体性(组织性)
理解性(哈姆雷特)
恒常性(相对稳定性)
观察力的培养
1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 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3 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 引导学生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引导学神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
记忆
记忆的主要类型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对象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逻辑记忆(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记忆保持时间长短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时间极短(0.25-1)、容量极大、形象鲜明、形象原始
短时记忆—时间很短30秒左右、容量有限、意识清晰、可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
陈述性记忆(语言表达)
程序性记忆(无法用语言表达)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识记(开端)
意义记忆(理解)
机械记忆(重复)
保持与遗忘
巴普洛夫(记忆痕迹衰退说)
詹金斯和达伦巴希(干扰抑制说)
前摄抑制(先对后学习的影响)
后摄抑制(后对前回顾的影响)
费洛伊德(压抑说)
图尔文(提取失败说)
奥苏贝尔(同化说)
回忆或再认
回忆:不在眼前的过去或经历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
再认:经历过去的事物时,再度出现仍能识别出来。
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捷性(识记的快慢)
持久性(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
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准备性(能否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地叙述出来。
4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思维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望闻问切)
概括性(桃树,山楂树等都称为“果树”
思维的品质
广阔性(思维的全面性)
深刻性(思维的深度,透过现象看本质)
独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批判性(善于批判他人思想和成果)
灵活性(举一反三)
敏捷性(思维活动迅速准确,能当机立断)
逻辑性(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类型
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
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方式)
判断(借助语言,词汇,句子来完成)
推理【归纳(具体—一般) 演绎(一般—特殊—具体)
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比较和分类
抽象和概括
具体化和系统化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变通性(即灵活性!随机应变)
流畅性(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的数量的多少)
独创性(新奇性)
创造性培养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想象
想象的分类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一定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
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替代)
想象的综合过程(黏合、夸张、典型化、联想、人格化)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4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5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情绪过程
情绪的功能
信号功能(将自己的愿望,要求,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
调节功能(动力功能)
感染功能(动之以情)
适应功能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在动力性,激动性,强度,紧张度上存在对立状态
情绪的分类
心境:微弱,平静,持续时间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
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过程
情感分类
道德感:自己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
理智感:在理智活动中,认识,探索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 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需要有关。
2 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 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 情绪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意志过程
意志的基本特征
1 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 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 克服困难是意志活动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采取行动阶段(准备阶段)
双趋式冲突(两个满足,任选其一)
双避式冲突(两个问题,选择其一)
趋避式冲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不得不避免所引起的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多个满足,多个问题)
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
意志品质
意志的自觉性(自觉支配行动,并服从于行动目的的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
意志的坚持性(坚持不懈)
意志的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最重要)(欲求不满)
动机(需要诱因)
兴趣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
一般能力【(智力)抽象概括能力是核心,创造力是最高表现】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智力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智力形态论(卡特卡):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智力由八种能力构成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能力、自然能力。
人格 费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本我(先天,快乐)、自我(现实)、超我(道德)
性格(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气质(通常称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上叫气质)
气质类型
胆汁质(热情,易暴易怒)
多血质(热爱交际,见异思迁)
黏液质(踏实,稳重,死板)
抑郁质(多愁善感)
人格结构
自我调节系统
含义: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发展
生理自我(1–3岁)
社会自我(3–少年期)
心理自我(青春期)
社会心理
自我防御功能
升华(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被接受的活动)
补偿(代偿):面对不好的事情,但是说好的事情,满足自己)
转移或移置(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转移到弱者身上)
共情(同理心)
印象形成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一群人特征,忽略个体差异)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投射效应(以己度人,将心比心)
紫色标注是小标题,绿色标注是常考的选择题,红色标注有往年大题或可能出现在简答题当中。
6 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漏。
1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 合理分配时间。
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7 适当过度学习,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过度学习50%。
心理学概述
心理的过程
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
注意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