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生物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新版生物书的思维导图,很详细的。主要内容有:1.植物种子的结构;⒉.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3.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失水的原因)。
编辑于2022-02-03 15:03:44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植物种子的结构
大豆
种皮:保护作用
胚
胚根:发育成根(最先突破种皮)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玉米的种子里只有一片子叶,不贮存营养,营养物质在胚乳里
2.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自身或内在的条件:具有完整生命力的胚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足够的水
3.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失水的原因)
细胞失水:细胞吸水
(1)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是根生长的关键部位)
伸长区:(细胞能迅速伸长,致使根尖的长度不断增加)
成熟区:(表面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植物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
外界溶液浓度是直接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胞失水的原因: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变软,缩小
细胞吸水的原因: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细胞变硬,胀大,但因具有细胞壁,不易破裂;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吸水时易涨满破裂——即为何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滴0.9%的生理盐水(其浓度与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生理环境溶液浓度相似),而不能用清水的原因
(3)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及其原因:
①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施肥不宜过多, 要适量。
②盐碱地不利于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根细胞会失水。
③家里腌菜的罐子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原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④萎蔫的萝卜、青菜等蔬菜泡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挺拔坚挺的原因:外界清水浓度接近于零,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使细胞变硬。
⑤糖拌西红柿或盐拌黄瓜等会溢出汁水的原因:由于加盐或加糖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主要来自于液泡)。
花与果实
4.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花瓣
雌蕊
柱头
花柱
子房
子房壁
果皮
果实的主要结构
胚珠
种子
果实
雄蕊
花药(内生有花粉)
花丝
花萼
花托
花柄
5.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种子、花、果实的结构与植物的有性生殖相关联。
6.植物的光合作用
(1)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发现过程:
实验
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后来的科学家的实验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
结论
植物由小长大所需要的物质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植物可以恢复由于蜡烛燃烧或老鼠呼吸而变坏的空气,植物可以改变空气的组成。后人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之一。
一些实验发现,只有在有光照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
(3)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
表皮
角质层(保护、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上、下表皮(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形成气孔——气体交换的门户)
叶肉
栅栏层(靠近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含有较多叶绿体)
海绵层(靠近下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含有较少叶绿体)
叶脉
与茎中的导管、筛管相连,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4)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尤其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绿叶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较多。
2.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3.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生产实践中设置无光环境可生产韭黄等蔬菜。
(5)实质:
公式
(6)意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外界获得水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积累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为全世界70亿人口、上百万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和氧气。光合作用是植物把太阳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过程,植物成为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光化学反应。
(7)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探究实验:
1.暗处理:消耗原有淀粉
2.部分遮光;设置对照(见光—对照组)(遮光—实验组),光照8小时
3.隔水加热:酒精去除叶绿素(脱色便于观察)
4.清水漂洗
5.碘液检测:
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产生淀粉; 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无淀粉
6.实验结论: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见光与 遮光对比,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实验要点】 (1)隔水加热时,大烧杯中放清水,小烧杯中放酒精,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2)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
7.植物的呼吸作用
(1)定义: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如淀粉和葡萄糖等)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相关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鉴定 二氧化碳 (气体)的存在,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一,实验原理:用木条能否继续燃烧或者复燃可以鉴定 氧气 (气体)的存在。
二,实验过程和现象: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把燃烧的小棒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装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小木条的火苗会立即熄灭,而把燃烧的小木条伸入放有烫过的植物的锥形瓶中时,小木条会继续燃烧。
三,实验现象说明:新鲜的植物在黑暗处因为进行呼吸作用,一昼夜的时间消耗了密闭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火苗缺氧而熄灭;烫过植物已经死亡,不进行呼吸作用,瓶中的氧气还没有被消耗,火苗继续燃烧。
(3)意义:
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植物的生长等)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植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淀粉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时所释放的能量。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变化:
光合作用:
场所:叶绿体
条件:在光下才能进行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反应式:
呼吸作用:
场所:所有活细胞
条件: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水和二氧化碳
能量变化: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反应式:
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
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原理: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光、二氧化碳和水的需求,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营养物质更多地积累在人们需求的植物器官中,使农作物获得丰收
②具体方法: 一、通过增施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或直接施放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等方法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 二、增加光照时间及光照强度,可增强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等都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并非越强越好。适当减少氧气供给、降低温度或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增加。
③在贮藏农作物时,常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和水含量的方法,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