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总结,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疫调节、植物激素的调节等内容。
编辑于2022-02-04 11:00:06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十四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内环境的组成与关系
细胞内液不属于稳态
常见细胞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液,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
淋巴液
转化关系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的成分
血浆成分
蛋白质、水、无机盐、血液运输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成分比较
血浆中有较多蛋白质
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770kPa
相当于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溶液
相当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
酸碱度(pH)
7.35-7.45
人体温度
37.5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内环境功能
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媒介
细胞与内环境的相互作用
细胞参与内环境形成
细胞依赖内环境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
参与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稳态
只有人等灵长类动物才有稳态,其他都叫稳定状态
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实质
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机制
基础: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变化的原因
稳态调节有一定限度
外界环境
自身代谢
举例: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
第二十五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元
结构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反射
反射=完整反射弧+适宜刺激
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植物、低等动物:应激性
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
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具体问题具体答)
图示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兴奋的传导
兴奋定义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形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
传导方向
体内为单向传导
体外为双向传导
电位变化
注意问的是膜外还是膜内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传导方向
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电位
静息电位
钾离子外流
动作电位
钠离子内流
兴奋的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
突触类型
轴突-胞体型
树突-胞体型
传递过程
注意事项
观察电位变化图时,如果静息电位绝对值偏大,可能是氯离子内流(外更正,内更负)
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
分类
兴奋性神经递质
举例:乙酰胆碱
抑制性神经递质
举例:甘氨酸,NO等
释放方式
胞吐
(自由扩散)(NO)(高中不讲)
去向
被灭活
被重新吸收
留在了突触间隙
电表偏转
电流往哪里流指针就往哪里偏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水平衡调节中枢
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人脑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
人脑特有(鹦鹉:模仿)
W区
(失写症)
V区
(失读症:看不懂,不是看不见)
H区
(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不是听不见)
S区
(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
学习和记忆
脑特有(不一定是人脑,也有可能是动物)
短期记忆海马区
长期记忆新突触
第二十七讲: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等
T细胞成熟场所
B细胞成熟场所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结,淋巴液,血浆中
T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
淋巴因子
溶菌酶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功能
防卫
体外来的物质
监控清除
体内自身有的物质
一个词,不能拆开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记忆细胞可以自我更新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免疫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缺陷病
AIDS
免疫应用
疫苗
灭活的病毒或病菌
人工标记抗体
追踪抗原的位置
免疫抑制剂
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第二十八讲:植物激素的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达尔文
有光就能长,没光长不了
不知道生长素和伸长区
鲍森詹森
尖端产生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琼脂片:透光透水不感光
拜尔
唯一一个在黑暗条件下做的实验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温特
有对照实验
命名生长素
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性
生理作用
不催化,不供能,不代谢,不组成,只调节
作用特点:两重性
高抑低促
影响因素
浓度
高抑低促
器官
敏感度不同
成熟程度
一般来说衰老细胞敏感,幼嫩细胞不敏感
植物种类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更敏感
特性
运输
运输方向
横向运输
单侧光
重力
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韧皮部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顶端优势
定义:顶芽产生生长素,保留最适浓度,其余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顶芽正常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应用
棉花打顶,果树整枝,盆景修剪
生长素类似物
萘乙酸,2,4-D等
实验十三: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处理部位:插条的形态学下端
处理方法
浸泡法
低浓度,长时间(几小时到一天)
沾蘸法
高浓度,短时间(约5s)
预实验
预实验有空白对照,正式实验就不再用空白对照
优点
使设计的实验更具可行性、重复性
进一步摸索最佳实验条件
避免由于设计不周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其他植物激素及主要作用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
恶苗病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形成芽
乙烯
气体激素:自由扩散
促进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叶片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促进种子休眠
植物激素间相互关系
拮抗
促进生长:低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抑制生长:高浓度生长素,乙烯,脱落酸
促进和抑制二者相互拮抗
协同
促进生长:低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抑制生长:高浓度生长素,乙烯,脱落酸
促进和促进协同
抑制和抑制协同
植物生长调节剂
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种类
乙烯利
2,4-D
青鲜素(致癌)
矮壮素
第二十六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激素的种类、功能及实验探究
促胰液素的发现
沃泰默
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斯他林和贝利斯
胰腺的分泌使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合成)
垂体
抗利尿激素(释放)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生长激素
区分植物-生长素
促进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进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释放性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区分”提高“和”影响“
提高代谢增加产热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胰岛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降糖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升糖
肾上腺
髓质
肾上腺素
升高血糖浓度
促进产热
维持心跳与血压
皮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调节代谢和水盐平衡
性腺
四大特点
可口可注
自由扩散
胞内受体
在滑面内质网形成
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
功能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人体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呆小症
病因
幼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症状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管发育不全
甲亢
病因
成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症状
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日渐消瘦
地方性甲状腺肿
病因
缺少碘元素
症状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大脖子病”)
侏儒症
病因
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症状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巨人症
病因
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症状
身体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
病因
成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症状
手指,脚趾等端部增大
糖尿病
病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症状
多饮多尿身体消瘦
激素功能实验探究
大分子
肌肉注射
不能服用(失去药效)
小分子
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可以服用(非多肽类药物)
激素的调节及特点
激素调节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激素进行的调节
血糖平衡调节图示
肾上腺:促进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胰岛素;三促两抑
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以甲状腺激素为例
分级调节
下丘脑分泌TRH,TRH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TSH,TSH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TH(甲状腺激素)
反馈调节
TH反过来抑制下丘脑释放TRH,也抑制垂体释放TSH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比较
实例:体温调节
实例: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
激素分泌调节实例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
神经系统→内分泌腺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