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56】中国地理2.1--水热资源
备考期间的笔记,《中国地理》,用了总分结构,先综合介绍中国气候特征,然后分开介绍水,热的特征,原因,影响和分布。最后再整合,把地理要素综合起来分析。
编辑于2019-09-28 02:19:52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
1. 气候
1. 特征
1. 季风气候明显
表现
风向:随季风的进退发生季节性的变化
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降水:季节性变化
夏季暖湿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原因
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
处于热带,亚热带,温带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压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成西南季风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压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变成西北季风
海陆冷热源作用引起的季节性风系
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接触带,大陆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
夏季,海洋上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冬季,陆地上气压比海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青藏高原季风
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使我国冬夏对流层的厚度加大。
对于高原南北两侧的地区来说,青藏高原对低空的季风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新疆、甘肃一带夏季出现干燥炎热天气。
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的阻挡所产生的分流作用,扩大了冬夏季风东西向的影响范围。
2. 大陆性气候强
表现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
与同纬度比
原因:冬季风把高纬度的极地寒冷气团输送到低纬度
夏季东南风盛行,带来暖湿气流,全国气温普遍升高;北方白昼时间大于南方,弥补太阳高度角导致的热量的不足,故夏季南北方温差小于冬季。
3. 水热同期
利
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弊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
4. 气候类型多样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季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原因
跨越的纬度大
距海远近不同
地形多样
季风
2. 影响因素
1. 纬度
高低纬,多少热,高低温
2. 海陆
远近海,多少水
3. 季风
冬夏风,干湿性
4. 地形
地高温低,山两侧雨
2. 温度
1. 温度
1. 气温条件特点
1. 冬季
1. 特征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1月0℃等温线东部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
2. 原因
纬度位置: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冬季风影响: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冷空气寒潮,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东西走向的山脉
2. 夏季
1. 特征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最热。
2. 原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2. 温度带划分
1.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2. 热带
I. 热带>8000°积温
分布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旱雨两季,旱季东北季风,雨季西南季风;
常绿阔叶林+雨林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II. 亚热带4500-8000
分布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和海陆位置;东南季风+西北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常绿阔叶林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3. 温带
I. 暖温带
分布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纬度和海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落叶阔叶林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II. 中温带
分布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特征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III. 寒温带
分布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特征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4.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一年一熟。青稞等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 降水
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1. 空间差异
内容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影响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2. 时间差异
季节变化
内容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原因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年际变化
内容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原因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影响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3. 南北差异
内容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原因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影响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的雨带
锋面雨带的形成: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移动
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
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九月,快退
干湿地区的划分与植被
湿润地区---森林
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草原
干旱地区--荒漠
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
800mm
划分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特征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
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400mm
划分
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特征
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200mm
划分
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特征
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锋面雨
季风进退
地形雨
台风
4. 天气
四大准静止锋
1. 江淮准静止锋
地区
江淮流域,每年初夏6-7月间
表现
连绵阴雨的“梅雨”天气。
原因
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交锋对峙,相持不下,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
2. 昆明准静止锋
地区
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发生在冬季
表现
锋面主要在云贵之间,略呈西北——东南走向。
贵州大部分地区冬季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因位于冷空气一侧,风向偏北,气温较低,阴雨连绵,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云南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阳光灿烂,气温较高。昆明纬度较低,加之北方高原、山地屏障作用明显,冬季不冷;夏季因海拔较高而不热,所以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
原因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空气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沿途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为减弱,冷空气就逐渐“静止”下来,即由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这就是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
进入冬半年后,因气压带、风带南移,西风带也随之南移。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分成南北两支。北支西风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华东等地流向太平洋;南支西风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东流,经印度洋北部进入云南,形成西南暖湿气流,沿准静止锋锋面抬升,在贵州上空形成云系和降水。
3. 华南准静止锋
地区
也称南岭静止锋。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
表现
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原因
多为冷空气南下后势力减弱和南岭山脉的阻挡等所致,呈东西向分布,
4. 天山准静止锋
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重要天气变化
寒潮
地点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春秋两季最为严重
成因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特点
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
农业--冻害,低温冷害
牧业--暴风雪
冻雨--交通。通讯,工业
防治措施
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梅雨
地点
江淮地区,春末夏初
成因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行星风带北移+大陆低气压+青藏高原热低压
对峙 中纬度冷空气南下=锋面发生波动
特点
阴雨连绵——降水多;云量多,地面风力弱
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防治措施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台风
地点
东南沿海,夏秋季节
成因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特点
狂风暴雨
缺:山洪暴发,巨浪,淹没农田
优:解除江南伏旱
防治措施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营造沿海防护林,
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5. 气候水热分异的三大原因
纬度位置---气温南北差别
海陆位置---气候湿润程度差别
高原和山地---青藏高原影响巨大
面积大,高度大,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
产生高原季风---对流层厚度加大
阻挡低空季风气流---新疆甘肃夏季干燥炎热
地形阻挡--分流---扩大冬夏季风的影响
6. 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气候类型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
(一)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
(二)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
(三)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
≥0℃积温4 000~4 200℃为一熟带和二熟带的分界线;
≥10℃积温3 600~4 800℃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地区;
≥10℃积温5 000~5 500℃可成为双季稻三熟地区。
≥0℃积温5 900~6 100℃为二熟带与三熟带的分界线。
(六)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五)冬季气温偏低
(四)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