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夏商周的更替
夏商周的更替总结,包括夏商、东西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遗址、亡国君王以及它们的重大制度介绍。
政治: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外朝”,提高尚书令的作用,加强皇权,推行察举制,以儒家标准选官,设立刺史,形成地方监察制度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夏
夏(BC2070—BC1600)
建立:禹
历法:《夏小正》
制度:世袭制—禅让制
商(BC1600—BC1064)
建立:汤
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井田制,内外服
等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文化:甲骨文
周(BC1064—BC256)
东周(BC770—BC256)
春秋(BC771—BC476)
春秋五霸:齐 晋 楚 吴 越
农业:冶铁技术出现
铁制农具使用
牛耕推广
水利: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手工业,工商业繁荣
战国(BC476—BC221)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BC356)
经济: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废井田, 开阡陌, 什五连坐
政治:推行县制, 君主专制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文化
老子
法家
以法治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尚俭
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以“仁”为核心, 政治上“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教育上“有教无类”, 晚年整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西周(BC1064—BC771)
建立:周武王
定都:镐京
秦(BC221—BC207)
制度:皇帝制度,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分掌具体事务的诸侯)制度 郡县制
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车轮,文字 货币 度量衡 修驰道 直道 颁布法律 编制户籍 迁徙移民 修建长城
汉(BC202—220)
东汉(BC202—25)
建立:刘邦
定都:长安
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恩令
政治:解决王国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 设立“中外朝”,提高尚书令的作用, 加强皇权, 推行察举制, 以儒家标准选官, 设立刺史,形成地方监察制度 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经济:改革币制 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抑制工商业者
思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巩固开拓边疆的措施
以卫青,霍去病为将打败匈奴 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西汉(25—220)
刘秀:光武中兴
建立:刘秀
定都: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
隋(581—618)
建立:杨坚
功:灭陈统一, 修建大运河, 促进统一 过:大兴土木, 穷奢极欲, 穷兵黩武, 破坏生产
唐(618—907)
建立:李渊(唐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国号:周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建立:赵匡胤
定都:东京
南宋(1127—1279)
建立:赵构(宋高宗)
都城:临安
农业:1水稻小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 2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辽西夏金
辽
916 建契丹 契丹首领 耶律阿保机
定都:上京
西夏
1038 党项首领 元昊
定都:兴庆府
国号:大夏(西夏)
金
1114 女真首领 完颜阿骨打
定都:会宁府(上京)
1125,金灭辽 1127,灭北宋
蒙古
1206 首领 铁木真
元(1271—1368)
建立:忽必烈(元世祖)
制度:行省制
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四等人制: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明(1368—1644)
定都:应天府
建立:朱元璋(明太祖)
制度:废宰相,设内阁 宦官也趁机获得了很多权力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灭亡:李自成在西安起义失败
清(1636—1912)
建立:皇太极(清太宗)
康熙,雍正,乾隆,“康乾盛世”
奏折:提高了决策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设立军机处
1662,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 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
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灭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总领军政事务
格鲁派五世达赖: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