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4教学原则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三章第四节——教学原则思维导图,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四章第六节学习与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心理学中,技能分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形成都有各自的过程、特点和相关理论,以及可以对之采取的措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3.4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2012/2014)
含义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
实物直观
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
模象直观
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
言语直观
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相关教育思想
荀子、夸美纽斯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般来说,只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在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手段
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还会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产婆术
第斯多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提取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孔子、夸美纽斯、乌申斯基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知识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记》、孟子、朱熹、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布鲁纳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孔子、朱熹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的举措,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赫尔巴特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2013/2018)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这一原则的提出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的状况
墨子、《学记》、维果斯基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